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63)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6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09:01:1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成语的定义及来源,简单归纳成语误用的类型,初步感知成语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2、过程与方法:对成语误用大致分类,分析、讨论、探究成语中的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成语这个“小”世界,探究中华文化的“大”天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对成语的简单认识升华到对祖国文化热爱的高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小”成语中领悟人生的“大”境界。
3教学创意
一节课的时间要清理成语的方方面面,实在太难,本着“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的目标对“梳理与探究”课来说似乎又太狭隘,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是“趣”与“理”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在课堂上开辟小天地,将成语的趣味性作师生互动交流,以期在兴趣的带动下,让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梳理和探究;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以往学习过的零碎的成语进行梳理,“授之以渔”,以期达到统揽全局的目标,从而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关注成语,甚至去探究成语,让他们认识到成语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源远流长且经久不衰。
4课前准备
1、推荐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中国成语辞海》等。2、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个组自主选择内容(成语与数字、成语与生肖、成语与典故、成语与谜语等),梳理与之有关的成语,激发学生探究成语的兴趣。3、感受几个成语误用的实例,寻找病因。4、从“成语与做人”中选择一个自我感受最深的成语,自己思考,自我整理。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互动式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带领大家去漫游成语的王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有一个令我为之骄傲的姓氏——龙。【出示“龙”的课件1】它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和文化,今天,我们既然说成语,那就从“龙”开始吧!请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有哪些带“龙”的成语。
比如:书法笔势舒展活泼——笔走龙蛇
潜藏着人才或英雄——卧虎藏龙
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叶公好龙
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画龙点睛。
看来我们积累的成语还真不少,它们似碎琼乱玉散落于我们浩如烟海的知识之中。今天,我们将以高中生的姿态,以“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共同去感受成语的魅力。【出示课件2】
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活动2【活动】追本溯源(成语的来源)
既然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那么成语中必然深藏着某些古老的元素,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进入本课的第一个板块,去探寻成语的来源。
(1)看图片,猜成语。【出示课件3】
源于神话传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源于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自相矛盾
源于历史事件: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源于文人作品:望梅止渴乐不思蜀
源于外来文化:火中取栗立地成佛
该环节可能要详解的成语有: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2)看成语,说人物。【出示课件4】
四面楚歌(项羽)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鞠躬尽瘁(诸葛亮)
纸上谈兵(赵括)图穷匕见(荆轲)一字千金(吕不韦)卧冰求鲤(王祥)
该环节可能要详解的成语有:
①一字千金: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②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的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冰河上,留得卧病模。”
小结:通过回顾以上成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过往,但是成语也绝对不是古董,否则,我们该送它们去博物馆了。虽历经了千百年的洗礼,但它们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活动3【练习】条分缕析(成语的结构)
主谓关系 人定胜天 脚踏实地并列关系 情投意合 三番五次动宾关系 平分秋色 大显身手偏正关系 世外桃源 一盘散沙补充关系 轻于鸿毛 遗臭万年
活动4【活动】古为今用(成语的运用)
(1)趣用
懂得生活的人,生活总是充满乐趣,同样只要我们会思考,成语也会妙趣横生,让我们用成语之“最”来感受一下成语的趣用吧。【出示课件5】
说说成语之“最”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反常的气候(六月飞雪)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害怕的鸟(惊弓之鸟)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2)误用
让我们将成语之“趣”进行到底,欣赏一段由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马季和唐杰忠表演的相声片段。(播放视频《成语新编》)
过渡语:这种“趣”在相声中可以娱乐大众,但在现实生活中可是会贻笑大方的。只要你用心观察,便会发现生活之中总有些成语给人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之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误用甚至错用的现象。
活动5【测试】成语误用实战演练
下面我们用一组高考题来探求一下成语误用的深层原因吧!【出示课件6】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3题)
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吗,评书一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
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
C.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他总是喝的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香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答案:D
解析:
本题从语境意义角度考查近义虚词、成语的辨析。A、今后:从今以后。与前面的语境不符,可选用“日后”一词。B、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该句中,后面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故应该用表示递进的“进而”。C、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与语境不符。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4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第2题)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答案:A
解析:
A项,“盖棺论定”的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一般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此句中是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正确。B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是保管别人的“吉他”,用错对象。C项,“风声鹤唳”是指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怀疑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此句中误将“风声鹤唳”当做一种风景理解,望文生义,理解错误。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对票价说“叹为观止”,望文生义,显然不当,应用“望而却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14年高考安徽卷第17题)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答案:A
解析:
本题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用错对象等角度设置误区,考查成语的使用。A、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合乎语境。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此处望文生义。C、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指“专利申请质量”不断提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应当用于人。此处用错对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4年高考辽宁卷第13题)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敬,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答案:D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的角度设置误区考查成语的使用。A、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B、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C外圆内方:指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D、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用错对象。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4年高考山东卷第4题)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答案:D
解析:
A项,“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望文生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所给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用词不当。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用错对象。D项,“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
活动6【讲授】归纳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
归纳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出示课件7】
成语使用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
二、用错对象
三、褒贬误用
四、自相矛盾
五、搭配不当
六、用词重复
七、谦敬错位
八、不合语境
小结:以上五类误区只是人们在使用成语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老师给大家梳理的是一个总“纲”,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做这方面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板块——
活动7【作业】探究部分: 博大精深(成语与文化)
中国的成语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有人总结了一段关于“成语与文化”关系的言语:【出示课件8】
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为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思维方式却让人一目了然呢?这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是由无数的成语作为砖瓦而建起的一座大厦。”
小结:这段话很好地阐释了成语对中华文化的基石作用,可以说中国人想表达的任何一种思想、一种情感,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影子。它们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包的网络。【出示课件9】
成语与衣食成语与住行成语与兵器成语与动物成语与植物
成语与礼俗成语与文学成语与艺术成语与科学成语与法律
成语与教育成语与治国成语与做人
这节课我们就其间的“成语与做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出示课件10】
从“如何做人”这一话题中选择一个成语,说说你对该成语的认识。
高风亮节浩然正气相忍为国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孤芳自赏人面兽心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口蜜腹剑同流合污吮痈舐痔颐指气使飞扬跋扈
活动8【讲授】课堂总结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成语的王国里走了一遭,试图从来源、运用、文化三个方面让同学们对成语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深邃精辟是它的内涵,我期待用这节课唤起更多同学对成语的兴趣,从而去梳理和探究。让我们在探索中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去采撷两岸的成语,去探寻中华文化的踪迹。那样,你才能被我们伟大民族深深折服,从而从心灵深处爱上成语,进而,让我们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能将民族的文化、爱国的情怀深藏心底。
活动9【讲授】板书设计
来源: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
运用误区:
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谦敬错位、不合语境
成语与文化:
成语与衣食成语与住行成语与兵器成语与动物成语与植物
成语与礼俗成语与文学成语与艺术成语与科学成语与法律
成语与教育成语与治国成语与做人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