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授课人:祝晓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成语了解中华文化,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积累成语,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教学重点
在学习中积累成语,扩大知识面。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区别:
格 言
谚 语
歇后语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
在群众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前部分像谜面,后像谜底
成语的来源
(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 ),如叶公好龙、自相矛盾
( ),如卧薪尝胆、完璧归赵
( ),如望梅止渴、乐不思蜀
( ),如立地成佛、功德无量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成语的结构
( ):螳螂捕蝉 精神焕发
( ):琴棋书画 悲欢离合
( ):暗度陈仓 颠倒黑白
( ):斤斤计较 不速之客
( ):逍遥法外 入木三分
主谓关系
并列关系
动宾关系
偏正关系
补充关系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负荆请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乐不思蜀
刘禅
望梅止渴
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土重( )迁 暴殄( )天物
处( )心积虑 垂涎( )三尺
丢卒保车( ) 独辟蹊( )径
呱( )呱坠地 泥( )古不化
刚愎( )自用 鳞次栉( )比
拈( )轻怕重 否( )极泰来
zhòng
chǔ
jū
gū
bì
niān
tiǎn
xián
xī
nì
zhì
pǐ
纠正错别字
出人投地( ) 走头无路( )
张慌失措( ) 再接再励( )
一愁莫展( ) 心浮气燥( )
迫不急待( ) 磬竹难书( )
挺而走险( ) 暗然失色( )
按步就班( ) 鬼计多端( )
不加思索( ) 好高鹜远( )
貌和神离( ) 坐想其成( )
无可质疑( )
头
皇
筹
及
铤
部
假
合
置
享
骛
诡
黯
罄
躁
厉
投
成语的滥用
小学生张明在爸爸出差的时候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您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您独一无二的儿子张明。
1、褒贬不分
2、望文生义
3、词意重复
4、形近、义近混淆
5、使用对象错误
成语使用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是一个贬义词。所以,这里的“蠢蠢欲动”是明显错误的。根据语境,应该使用“跃跃欲试”。
褒贬不分
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望文生义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的意思,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的“让人”重复。
词意重复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把它和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形近、义近混淆
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显示出来,对象指人才,而非“企业”。
使用对象错误
成语使用时需要注意:
1.看感彩是否恰当;
2.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
3.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
4.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
5.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猜谜语,各打一成语:
“哑巴说话” ( )
“变奏为春” ( )
“举棋不定” ( )
“滥竽充数” ( )
“二、四、六、八、十( )
指手画脚
偷天换日
下落不明
随声附和
无独有偶
成语对联
上联:守株待兔 下联:( )
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 )
上联:( ) 下联:放虎归山
上联;( ) 下联:下里巴人
缘木求鱼
遗臭万年
引狼入室
阳春白雪
写出与下列歇后语意思相近的成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成语:( )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的事
成语:( )
篱笆配栅栏──再合适不过了
成语:( )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成语:( )
居心叵测
铤而走险
郎才女貌
每况愈下
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第1、2组:第4题
第3、4组:第5题
第5、6组:第6题
第7、8组:第7题
错误率高的题目:4、5、6、7
根据意思填成语
值得歌颂赞美,令人感动泪下。形容事迹英勇悲壮,感人至深。( )
以前从来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 )
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
( )
科举时代读书人常年在窗下刻苦攻读,准备应试。( )
按照客观规律,勤勉的人总是会收到好的回报的。( )
可歌可泣
空前绝后
破釜沉舟
十年寒窗
天道酬勤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在某大会上致欢迎辞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B.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C.“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D.董事会上,董事长一脸严肃地说:“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集中优势资源,集中企业的业务骨干,创出我们的主打产品,扩大我们企业的影响力。
B
A项“七月流火”语出《诗经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的是夏历七月黄昏时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表示天气转凉进入秋天了。
C项不容置喙:喙,指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整个成语是不让人有(插嘴)说话的机会的意思,与成语“不容置疑”(不容许怀疑,形容非常真实可靠)相差一字。
D项“当务之急”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和句中“当前”重复。
B项“洛阳纸贵” 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左思写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传抄,使纸价飞涨。后来比喻作品风靡一时,广泛流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C.昨晚,几名小偷登堂入室,不仅盗走了房主家的冰箱、电视、电脑等,连卧室内的存折、银行卡等也不放过,一扫而空。
D.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D
A项“不胜其烦”意思是不能够忍受烦琐的事务。而句子的意思是说马大嫂不怕麻烦,不怕烦琐,与不胜其烦的意思相反。
B项“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C项“登堂入室”一词出自《论语 先进》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子路的学问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达到能进入到内室和他谈论学问的地步。后来这个词被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D项“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B.经过选拔,66名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踏进北京警方的最高学府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大门。
C.“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直言不讳: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D.过认真学习,他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
C
A项“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B项“豆蔻年华” 这个词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D项“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错将“文不加点”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的意思。
C项“直言不讳”指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使用恰当。
学以致用
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析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动是疾病导致的,并没有动感情,可换成“不由自主”。
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 )
最难做的饭──( )
最高的人──( )
最吝啬的人──( )
最全面的手术──( )
最有胆量的人──( )
最大的本领──( )
不毛之地
无米之炊
顶天立地
一毛不拔
脱胎换骨
胆大包天
开天辟地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黄河之水天上来(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源远流长
不同凡响
空中楼阁
高瞻远瞩
风平浪静
快心遂意
其乐无穷
文江学海
暖风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