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69)

文档属性

名称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配套教学设计(6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09:02:3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增强学生正确理解、使用常用成语的意识。
3.培养学生梳理探究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自主能力增强了,加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了小组的激励机制,合作探究能力也有所提升。
3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使用常用成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南平市专家点评
高中语文
点评专家:
陈春明 顺昌一中 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
吴朝晖 松溪一中 中学高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
黄荣全 建瓯一中 中学高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
建阳一中 翁梅丹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实情,有针对性。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发挥恰当。教学任务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教学流程清晰,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成的问题反馈及时,评价恰当。知识拓展较为合理,展示了一定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教学反思真实、具体,教师基本功扎实。
活动2【导入】南平市建阳区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
本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实效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一、课堂教学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无论学生课前的梳理探究还是教师课堂的引导提升,都以教材为依托,使得“教”与“学”目标明确,梳理探究落到实处,避免了流于形式和要求过高的弊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从教材要点到拓展延伸,尊重学习规律,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张弛有度,注重发挥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确保了课堂的高效。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贴近生活,贴近高考。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充分重视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四、教师语言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成问题反馈及时,点评语恰当有激励性,显示了教师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控制了活动的有效展开,避免了一些梳理探究课大而无当或走过场的现象。
建阳一中 :陈万兴
活动3【活动】回顾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特点:言简意赅,表现力强,是祖国语言的宝贵财富。
字数:多由四个字组成,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一般都有出处。
活动4【活动】二、了解成语的来源:
二、了解成语的来源:
1.课堂小活动——看图猜成语。(图片照应成语的各种来源)
(遵循学习规律,由感性到理性)
2.明确成语的来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
活动5【活动】三、梳理成语的结构
三、梳理成语的结构
联系高中衔接教学时有关短语类型的学习,梳理成语的结构关系: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等。
(遵循学习规律,由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
活动6【活动】四、梳理成语与文化
四、梳理成语与文化
请学生按小组展示课外对相关成语梳理探究的成果,加深对成语的认识。
★课堂梳理:把成语按衣食住行、动物植物、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治国、做人归类。
(以上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结合成语来源、结构涉及范围来理解成语的意识。)
活动7【活动】五、成语运用
五、成语运用
(一)读准成语。
(二)去伪存真。
(三)链接高考。
(四)成语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及辨析。
1、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3、褒贬误用 4、谦敬错位
5、语意重复 6、轻重失当 7、不合逻辑 8、功能紊乱
(通过实战演练,学以致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使用常用成语)
活动8【活动】六、成语擂台
六、成语擂台
(一)成语之最
(二)成语对联
(三)补充歇后语
(通过趣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寓教于乐)
活动9【作业】七、作业(成语补充练习)
七、作业(成语补充练习)
(巩固并升华所学知识)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