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认识成语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特点,探究其与文化的关系
2在活动中认识成语的优点,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快,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热爱。
2学情分析
经过 初中对成语的积累,学生能对成语有基本的字面理解。通过对成语与文化的教授学习,能够对成语的深层文化蕴涵进行理解。
3重点难点
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趣味活动
活动:巧用人体部位填空
活动2【讲授】二、成语介绍
1、概念: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习用、锻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或词组。
2、特点 ① 结构形式固定,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次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份,例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更为“任重路远”或“道远任重”。“一诺千金”不能变更为 “一诺万金”
②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意义并非它的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各成分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而非“胸中长竹竿”,还有“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破釜沉舟”比喻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干到底。
③宾语前置 惟命是从 马首是瞻
词类活用 衣锦还乡(名词动用)不耻下问(意动)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
状语后置 重于泰山
成分省略 盲人瞎马 逍遥法外
活动3【讲授】三、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1、根据提示说成语
表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成语: 废寝忘食 披星戴月 夜以继日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百折不挠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内在修养 ,强调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种文化内涵很好地在成语中得以体现。同样的,与做人有关的成语还比较多,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正面例子:(高风亮节、两袖清风、浩然正气、光明磊落、高瞻远瞩)。
可以说,成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2、以12生肖作为每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写十二个成语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生龙活虎
守株待兔 望子成龙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飞鹰走狗 行同狗猪
写出与下列歇后语意思相近的成语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每况愈下)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孙悟空变戏法 (无中生有)
半夜作恶梦 (虚惊一场)
猜谜语(根据谜面各打一个成语)
☆ 哑巴说话 (指手画脚)
☆ 二、四、六、八、十 (无独有偶)
☆ 不折不扣 (听)
☆ 举棋不定 (下落不明)
对对子
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引狼入室 放虎归山
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
在歇后语、谜语、对联这些传统节目中,我们推知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成语在它们之间的运用,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为传统文化增添着底蕴。
可以说,成语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我们也能在成语中找到古代人活动的影子。
活动4【活动】四、看成语说故事知古书
完璧归赵 (赵)蔺相如 设计从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送归赵国 《史记》
图穷匕见 荆轲藏匕首于地图中,刺杀秦王 《史记》
望梅止渴 曹操 《世说新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步出夏门行》
请君入瓮 周兴出计,来俊臣拿他的计谋整治他 《资治通鉴》
探究 兴高采烈、精卫填海、画龙点睛、五雀六燕这四个成语分别涉及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古代地理学著作、绘画著作和数学著作,请查出这四部书的名称
(以兴高采烈 《文心雕龙》为例,其余的留给学生思考)
精卫填海《山海经》
画龙点睛《历代名画记》 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五雀六燕《九章算术 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成语涉及了古代典籍,承载了历史故事。通过成语的学习,我们能掌握更多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可见小小成语,作用却不小。
活动5【讲授】五、结语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体现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涉及到古人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知识水平,学习成语,可以知道许多重要的古书,积累中国文化。 甚至可以说一部汉语成语词典就是一部简明百科全书。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