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成 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成语了解中华文化,扩大知识面。
2.在学习中积累成语,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成语
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便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语。
汉语的成语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特点:言简意赅,表现力强,是祖国语言的宝贵财富。
1、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区别:
格 言
谚 语
歇后语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
在群众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前部分像谜面,后像谜底。
(一)针锋相对(反义词)
取( )补( ) 居( )思( )
弄( )成( ) ( )嘲( )讽
色( )内( ) 去( )取( )
兴( )除( ) 百( )俱( )
嘘( )问( ) 远( )进( )
长
安
危
巧
拙
冷
热
厉
荏
粗
精
利
弊
废
兴
暖
寒
交
攻
短
(二)殊途同归(同义词)
( )然( )物 ( )官( )爵
( )精( )神 众( )亲( )
( )骨( )心 ( )风( )气
追( )逐( )
生( )死( )
庞
大
加
晋
聚
会
叛
离
刻
铭
歪
邪
名
利
通
达
( )情( )理
( )听( )说
离
别
道
途
1、最小的邮筒
2、最好的衣服
3、最大的被子
4、最高的人
5、最好的箭术
6、最长的腿
7、最笨的盗贼
8、最危险的游戏
9、最窄的道路
10、最长的寿命
难以置信
天衣无缝
铺天盖地
顶天立地
一箭双雕
一步登天
掩耳盗铃
玩火自焚
羊肠小道
万寿无疆
成语之最
拿筷子吃饭
为什么帽子脏了要翻面再戴
狗过了独木桥就不叫了
有十只羊,九只蹲在羊圈,一只蹲在猪圈
羊打电话给老鹰,老鹰接起电话说 “喂”
第十一本书
——脍炙人口(筷至人口)
——张冠李戴(脏冠里戴)
——过目不忘(过木不汪)
——抑扬顿挫(一羊蹲错)
——阳奉阴违(羊PHONE鹰"喂")
——不可思议(BOOK11)
『与成语有关的脑筋急转弯』
成语的来源
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3.历史故事:
4.文人作品:
5.外来文化: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老骥伏枥 水落石出
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火中取栗 立地成佛
成语的结构即成语内部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成语的结构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成语误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您好!
最近身体是否茁壮成长?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
祝爸爸万寿无疆!
您绝无仅有的儿子:张明
课前导入
1、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2、她只不过是患了一点小感冒,就久假不归,好几天没有来学校上课了。
3、昨天深夜,一个小偷登堂入室,把张教授家的贵重财物洗劫一空。
一、望文生义
大方之家:指专家学者或内行人。如“贻笑大方”。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迟迟不归还。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方法归纳
又如:
文不加点 万人空巷
凿壁偷光 不刊之论
振聋发聩 休养生息
4、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三家豪华酒店内的自杀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6、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在完成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二、褒贬误用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又如:
(贬义) (褒义)
亦步亦趋 耳提面命
始作俑者 口若悬河
处心积虑 危言危行
7、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8、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9、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三、对象滥用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新屋高大华美,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豆蔻年华:用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能用来形容年轻男子。
又如:
破镜重圆 青梅竹马
薪尽火传 巾帼英雄
萍水相逢 汗牛充栋
宵衣旰食
10、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经成了瓮中捉鳖。
11、由于出版界的有些从业人员对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不重视,读者们已司空见惯了这种“无错不成书”的怪现象。
四、语法错误
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不能做“成了”的宾语。此处应该改为名词性短语“瓮中之鳖” 。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不能做“怪现象”的定语,可以直接作谓语,说“读者对怪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
又如:
A、战士们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朝夕相处。
(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但它只能做谓语或定语,可以说“我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 “战士要和人民肝胆相照”。)
B、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
(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自轻自贱。但它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可以。)
12、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百姓的生灵涂炭。
13、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五、语义重复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放在句中与“百姓”重复累赘。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放在句中与“扑哧一声笑起来”重复累赘。
又如:
(浑身)体无完肤 (每天)日新月异
(显得)相形见绌 (好像)如芒在背
(生活)安居乐业 感激涕零(地流泪)
(目前的)当务之急 三令五申(地强调)
14、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5、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发功治病,疗效神奇。今天我拜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16、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想到几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呀!”
六、前后矛盾
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不能用来指照片中的一个学生。
果不其然:果然,强调不出所料。而事情的结果和事先预料的不一致。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是感到害怕。句中说的是未来的事情。
17、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救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18、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19、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独树一帜。
七、不合语境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与语境中救灾抢险的危急形势不符合。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句中语境仅涉及无锡梅园一处,无从比较。
20、你放心吧,有了我们单位的鼎力相助,这次活动一定能够圆满成功。
21、张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八、谦敬错位
鼎力相助:大力帮助,在表示请托或感谢时使用。敬辞被谦用了。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辞被敬用了。
又如:
(敬辞) (谦辞)
不吝赐教 敬谢不敏
高抬贵手 不情之请
蓬荜生辉
22、张明懒惰、自私、爱贪小便宜……缺点很多,简直是罄竹难书,大家都不喜欢他。
23、同学们,考试前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否则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九、轻重失当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用来形容人的缺点程度太重。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用来形容身心不适,程度太重了。
又如:
A、彪炳千古
B、惨绝人寰
C、张明又迟到了,老师为了杀一儆百,罚他擦了一天黑板。张明得到了教训,决定洗心革面,再也不迟到了。
24、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赛场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25、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十、形近混淆
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动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句中把它与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意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又如: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另外:
有些成语具有一词多义性。
如:灯红酒绿、间不容发等。
有些成语一般只在表否定的语境中使用。
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无时无刻等。
应对策略
明语义 辨色彩
识对象 顾前后
懂礼仪 分轻重
实战演练
1、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09年江西卷)
B
A.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说话迅速。
B.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句中夸赞作品,合适。
C.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彩不对。
D.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 B. 运筹帷幄
C.首当其冲 D.栋梁之材
(09年广东卷)
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此处符合语境。
B、“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此处符合语境。
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处不合语境。
D、“栋梁之才”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符合语境。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09年安徽卷)
A
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很恰当。
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D项“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09年全国卷Ⅰ)
B
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使用对象错误。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课后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