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积累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成语;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正确理解、使用成语。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成语,但缺少归纳整理的习惯,并且存在误用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学过见过的成语进行梳理,力求做到正确使用成语。
3重点难点
1.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2.正确理解、使用成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成语接龙。
教师给出两个个成语,学生分两组比赛。
活动2【讲授】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
如: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吴刚伐桂
2.寓言故事:
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南辕北辙、买椟还珠、滥竽充数、揠苗助长、掩耳盗铃。
3.历史故事:
如:朝秦暮楚、退避三舍、负荆请罪、纸上谈兵、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望梅止渴、三顾茅庐、指鹿为马。
4.文人作品:
如:春风得意,指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外来文化:
如: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
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成语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如跟饮食相关的成语:茹毛饮血、脍炙人口、象箸玉杯、山珍海味、酸甜苦辣、细嚼慢咽。
活动3【讲授】成语的运用
成语运用得准确得当,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举例)。比如称赞别人有学问的时候可以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等等。
要求: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辨析意义。
举例:春节联欢晚会歌手及主持人误用成语;广告招牌
活动4【活动】归纳成语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语见萧统《祢衡〈鹦鹉赋· 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2.对象误用
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例如:
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花。
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褒贬颠倒
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多做贬义词。
4.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活动5【作业】搜集成语
从课本和其他各类书籍中搜集整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汇集成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