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九上】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九上】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案(知识笔记+解题笔记+错题笔记)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1 00: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学霸知识笔记——
知识点1
知识要点:
(1)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成就。
(3)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知识解读:
(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 是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学霸笔记:
(1)如何理解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①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最重要的水源。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留下的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农业的发达使尼罗河沿河地区村落城市兴起,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商业也发展起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2)金字塔是王权的象征,是法老的陵墓而非宫殿。
知识点2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要点:
(1)两河流域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小国,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知识解读:
(1)“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3)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4)《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学霸笔记:
(1)两河流域文明不等于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包括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等。
(2)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典,颁布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知识点3 古代印度
知识要点:
(1)公元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种姓制度。
(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知识解读:
(1)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种姓制度
(3)四个种姓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4)佛教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5)佛教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学霸笔记:
(1)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是以姓氏为划分标准的,是以出身划分标准的。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四大古代文明辨析比较
名称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地理位置 非洲东北角 亚洲西部 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
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黄河、长江流域
奴隶制国家出现时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成果 金字塔、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梵文、佛教 甲骨文、青铜器
共同点 兴起于大河流域;以农业为主;建立起奴隶制度
—— 学霸解题笔记——
考点1 古埃及文明的地理位置
【经典例题】(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这一文明成果诞生于下列哪一大河流域(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其文明主要来源于尼罗河的馈赠,故选D;黄河、长江流域诞生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A;印度河、恒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是古印度文明,排除B;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的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
解题关键:熟悉历史地图,能够用历史地图解决相关问题。
【中考对应训练】下图是上古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C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化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佛教 D.甲骨文、青铜器
【答案】A
解析: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A项正确;“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对应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佛教”对应的是古印度文明,“甲骨文、青铜器”对应的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BCD项。故选A项。
考点2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经典例题】(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这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成就卓著,但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不大……因为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只热衷于创造各种死亡仪式。”该文明是指(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答案】A
解析:材料所述是古埃及文明的内容,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与材料“……人只热衷于创造各种死亡仪式”不符,排除B项;古希腊文明与材料“因为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不符,排除C项;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不同古代文明的内容及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古迹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象征,A是金字塔,A项正确;B是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C是中国的长城;D是古代印度的佛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考点3 《汉谟拉比法典》
【经典例题】(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如图中的石柱记载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这一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排除C项;故选D项。
解题关键: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历史地位。
【中考对应训练】(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主张君权神授
C.提倡自由与平等 D.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条文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等级制度的,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排除B项;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并未提倡自由与平等,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4 种姓制度
【经典例题】(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原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具首陀罗,A项正确;B项是中国的分封制,排除B项;C项是欧洲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排除C项;D项是日本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解题关键: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并对古代不同地域的等级制度加以区分。
【中考对应训练】(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A
解析: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不能通婚等,A正确;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排除B;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腊时期,排除C;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故选A。
考点5 佛教
【经典例题】(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
【答案】B
解析:主张“众生平等”,也就是反对等级特权,B项正确;早期佛教没有尊奉皇帝和老子,针对的也不是犹太人,排除AC项;早期佛教的出现是为了破除种姓之间的界限,而非解决水源和牧场的资源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解题关键:理解佛教教义及其影响。
【中考对应训练】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佛教( )
A.“忍耐顺从”的思想 B.“众生平等”的思想
C.因果报应的思想 D.独尊安拉的思想
【答案】B
解析: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宣扬“众生平等”,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忍耐顺从”的思想、因果报应的思想,排除BC项;安拉是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排除D项。故选B项。
——学霸错题笔记——
易错点1:金字塔反映的实质理解不准确
【易错题】(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多万块石灰石,每块平均重2300公斤。据估计,大约84000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
A.环境的优越 B.城市的兴盛
C.王权的强大 D.战争的频繁
【易错解答】B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没有认识到金字塔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建不成金字塔。
【解题总结】要思考历史事物背后的逻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强化训练】(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原塔高约146.5米,基底每边长230多米,用石200多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这一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
A.统治者胡夫很富有 B.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建筑材料非常丰富
【答案】C
解析:古埃及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家组织力量强大,这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就说明了这一点,C项正确;统治者胡夫很富有、 科学技术领先于世、 建筑材料非常丰富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易错点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混淆
【易错题】(2022·青海·中考真题)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以下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阿拉伯数字
【易错解答】A
【正确解答】C
【错因分析】准确记忆不同地域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
【解题总结】把同类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加以比较记忆。
【强化训练】(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所述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用楔形文字写成。B项正确;阿拉伯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A项;拉丁文与汉谟拉比法典无关,排除C项;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易错点3:种姓制度中各种姓的组成、权利和义务混淆
【易错题】(2022·内蒙古赤峰·九年级期末)艾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
A.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B.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C.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 D.向国王多纳税以寻求爵位
【易错解答】C或D
【正确解答】B
【错因分析】不理解印度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
【解题总结】注意把握知识细节,灵活运用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强化训练】(2022·四川广安·九年级期末)在古代印度,有一位100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却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行礼。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A
解析:“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包括祭司、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官吏,第三等级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所以题干反映的孩子是婆罗门,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