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新设计
双关无处不在
四川省崇庆中学语文组 姚兰
【预学目标】
1、完成《导学案》——了解双关及其作用,完成自我检测;
2、搜集、整理生活中运用双关的经典例子,作好交流准备。
《修辞无处不在》预学案
一、课前调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你已经掌握了的修辞手法(3种)你最不了解的修辞
手 法(1种)
你最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1组)
二、知识积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引用、互文、双关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种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主要分明喻、暗语、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联系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说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12、双关
什么是双关:
双关的种类: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顶真、通感、婉曲、讳饰、仿词等。
三、自主检测练习——“业精于勤荒于嬉”
1、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衔接恰当、比喻贴切的一项是(A )
石间细流脉脉, ;林中碧波闪闪, 。
A.如线如缕 如锦如缎
B.如火如荼 如线如缕
C.如锦如缎 如烟如鳞
D.如烟如鳞 如火如荼
3、对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复)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反问)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夸张)
4、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②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
③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
④“大嘴,关门放小郭!” ( )
⑤“爱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 )
⑥ 风吹亮雪花,吹白我们的头发。( )
⑦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
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⑩学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
5、搜集的双关例句:
修辞学习之
《双关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四川省崇庆中学 姚兰
【学习目标】
一、预学勤学:了解双关手法并完成练习;
二、问学思学:小组合作展示并探究作用;
三、固学悟学:学以致用并领悟语文真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预学勤学篇——“业精于勤荒于嬉”
《导学案》练习题
二、问学篇——“切问而近思”
1、什么是“双关”?
【明确】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 (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准确了解“双关”的概念,通过“追问”和学生例句展示,提高学生准确辨识双关修辞的能力,引导他们在练习中体会其效果。)
2、双关的种类有哪些?
(1)语义双关 (2)谐音双关
3、小组合作展示——双关无处不在
(1)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双关例句
(2)每组推荐1条作全班展示并简析
要求:选择最佳展示方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完成,学生将搜集整理的双关例句进行展示交流,在此过程进一步辨识双关手法,领会其独特效果。)
三、思学篇——“学而不思则罔”
1、双关的作用有哪些?
(1)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2)使语意丰富,给人以深刻印象。
2、双关所涉及到的高考考点梳理
在诗歌鉴赏中,常常以 形式出现。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常以 形式出现。
在语言运用题中,常常以 等形式出现。
四、固学篇——“思而不‘练’则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三个练习,进一步体会双关的效果,并能灵活应用,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初级赛:
关键词:小明 探病 水果 卡片
小明买什么水果呢?(至少4种)
小明在卡片上写什么样的话呢?
要求:意思明确,语言得体,用上双关手法,不超过50字。
【答案】水果:苹果、桔子、梨子和香蕉
卡片:祝你早日康复,今后都能好运相交(香蕉),平(苹)安吉(桔)利(梨)!
2、晋级赛: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问:你认为最后一句哪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答案】“寒”字表面上说夜气寒凉,实际上暗示了内心的伤感孤独。“寒”字双关(融情与景),更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寂寞伤感!
3、终极赛:
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填出最恰当的句子,简述理由!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出身于泥瓦匠的德国前国防部部长舒尔茨先生:“部长先生,做国防部长与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同性?”
众人都很尴尬地看着部长,不料部长轻松地回答:“ 。”
部长话音刚落,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答案】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不头晕!
【解析】双关,指做泥瓦匠需要居高不头晕才能干好活,更是指做政治家也要高瞻远瞩,头脑冷静,不忘乎所以,才能控制时局。 效果:语言简洁,语义丰富而深刻,更能表现人物的幽默风趣!
五、悟学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双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修辞?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双关无处不在,修辞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希望大家爱生活,爱语文,学好修辞,用好双关,让我们平凡的生活更欢乐,更精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双关无处不在,进而感受修辞与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跳出书本教材,挣脱考试桎梏,自觉感悟修辞的魅力,逐步养成“大语文”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
附:课后固学趣练
1、读下面两首有故事的唐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
【唐】朱庆馀 【唐】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 齐纨未足时人贵,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1)简述两位诗人作诗时的心情。(4分)
【答案】
(2)有人评价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言此意彼,别有趣味”,请结合诗歌简析。(6分)
【答案】
2、以学校为背景,以同学或老师为对象,运用双关手法,写一则笑话,不得超过60个字!
(温馨提示:请勿进行人身攻击,追求和谐,原创为佳!)
2教学目标
一、预学勤学:了解双关手法并完成练习;
二、问学思学:小组合作展示并探究作用;
三、固学悟学:学以致用并领悟语文真谛。
3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虽然不太好,但是参与积极性很高,因此在难度设计上不敢求高,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活动图片等用到课堂,以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双关技巧的解析步骤(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效果),难点是引导学生分清双关与病句中的句子有“”歧义。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猜图游戏
学生讨论,猜测心理学的双关图——《老妪与少女》
活动2【活动】分享身边的双关例句
学生分小组上台用小黑板展示搜集到的双关例句,每个组佩1-2名解说员(共10个小组完成展示)
活动3【测试】挑战训练
以挑战赛的方式,从初级赛到晋级赛,最后终极赛,由易到难的方式当堂检测学生对双关手法的掌握情况。
活动4【作业】课后巩固趣练
1、以2首双关唐诗,有意不给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要求学生用双关手法,以同学或老师为对象写一则校园笑话。
5.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5.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