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春天》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四首作品都围绕“春天”这一人文主题,作品都体现出人与自然地关系,用歌声和乐声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作品的曲调明快,节奏简单,比较适合一年级唱游。四首曲目中利用了大量的三度关系,为学生初步建立起三度音程的感觉。
学习者分析:小学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习目标确定:一、能用正确的姿势、方法演唱歌曲。二、准确的表达出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三、能够积极地与他人互动,表演。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并用声音、动作表现音乐难点:用歌声较合适的表现三拍子歌曲《布谷》
学习评价设计:一、评价目标1. 考察学生对歌曲的演唱能力,包括音准、节奏、音色和表现力。2. 评估学生对春天主题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感知,如旋律特点、节奏型等。3. 检验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二、评价内容1. 歌曲演唱 能否准确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节奏把握是否准确,有无明显的拖拍或抢拍现象。 音色是否自然、清脆,有无喊唱或压嗓的情况。 能否通过歌声表达出春天的欢快与生机。2. 音乐知识 能否识别歌曲中的简单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对歌曲的旋律走向(上行、下行)是否有初步的感知。3. 课堂表现 参与课堂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如律动、节奏模仿等。 与同学合作完成音乐任务的能力,如小组合唱、乐器演奏等。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分段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师活动1《杜鹃圆舞曲》分主题欣赏:师播放A段主题并讲解:这个主题描绘的是唱歌的杜鹃。教师播放B段主题并讲解——杜鹃鸟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枝头跳跃,一会儿在枝头高唱,动听的歌声为森林增添了浓浓春意。这个主题描绘的是跳跃的杜鹃。教师播放C段主题并讲解这个主题描绘了杜鹃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感觉像在森林里跳起了华尔兹,是旋转的杜鹃。学生活动1学生欣赏A段并回答:乐曲描绘的是怎样的杜鹃?学生欣赏B段并回答: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欣赏C段并回答:这段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杜鹃?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环节二:歌曲范唱《春晓》教师活动2教师跟伴奏音频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并讲解。歌曲速度:小快板歌曲情绪:活泼、欢快、积极向上节拍:强、弱、次强、弱学生活动2学生欣赏老师演唱并回答: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拍是怎样的?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加深印象,并感受歌曲的要素。环节三:教的活动3教师出示节奏谱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学的活动3学生思考小雨平时唱歌的时候是怎样的声音呢?活动意图说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设计: 《春天》单元主题 《春晓》《布谷》《杜鹃圆舞曲》《小雨沙沙》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作业:1. 回家给家人演唱歌曲。2. 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春天的景象。拓展学习:1. 聆听更多关于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2. 观察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如花草树木。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乐曲及相关视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聆听和欣赏音乐。 2.制作简单的 PPT 课件,展示歌曲的歌词、乐谱、图片等,辅助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生动。 3.使用投影仪展示旋律线图形谱,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旋律的走向和变化,初步学习旋律线。 4.运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的演唱或演奏,让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表现,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 5.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节奏乐器(如木鱼、碰钟等)为歌曲或乐曲伴奏,增强他们的音乐参与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完成一年级音乐人音版第一单元《春天》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总结与思考: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本单元中关于春天的歌曲,如《小雨沙沙》,并能基本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简单的律动,表现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学生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等乐曲,初步了解了音乐中表达春天的不同方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聆听、演唱、模仿和表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例如,在学唱歌曲时,采用了分句教唱、跟唱、齐唱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和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 通过对春天主题音乐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小组合作和互动中,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中的优点1. 情境创设生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2.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了唱、听、演、画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3. 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练习时间不足。例如,在歌曲演唱的指导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对学生的发声方法和音准进行充分的纠正。3. 评价方式不够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今后应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四、改进措施1.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2.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时间。在备课过程中,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准确预估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紧凑有序地进行,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和巩固。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通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