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0 15: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旧知,利用字理等方法认识“登、持、击”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完整、生动地讲述故事,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任务一、情境导入,引出文言文
1、发布任务:
师: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最近呀,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个特别有趣的活动——《中华美德少年故事会》,他们都在讲谁的故事呢?大声说出他们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学校的学生都热情地想邀请你们也来参加我们的比赛,讲的就是司马光的故事,你们想参加吗?比一比哪些同学讲的故事能被老师选中参加比赛!
2、板书课题
师:“司”是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一”“口”出头,马儿要想跑得快,脚力很重要,一横写长,“光”字点撇呼应。
师: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呢?
生:姓司马,名光。
师:这个姓氏有点特别,这是一个什么姓?
生:复姓。
师:姓氏有单姓 ,还有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生:诸葛、东方......
3、了解司马光。
师: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
生:我听过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他小时候的这个故事我们太熟悉了,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七岁便熟读《左氏春秋》,后来主持编写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住这两本书哦,读读书名,有兴趣的同学以后也可以去读读这两本书。
4、认识文言文。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这个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左面是我们以前听过的司马光的故事,右面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同样都是讲司马光的故事,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学的文章字数少,少到只有两句话,30个字。
师:同学们,这就是古人写文章的书面语言,叫文言文,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字数少,语言简洁。
【设计意图】《中华美德少年故事会》的情景设置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本课讲故事的教学目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任务二、文言故事我会读。
1、初读文言文。
师:学习文言文贵在读,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两次课文,读响亮、读准确就能得到两颗星。
2、学习停顿。
师:这个故事选自《宋史》一书,古人读文章呀,要练就一种功夫,这种功夫就是断句,怎么断句呢?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宋代学堂,听听老先生是怎么读书的,看看你能学会哪几句?
(播放课文朗诵录音)
师:孩子们,你学会了哪一句?
师:古代人读文的时候“谁、干什么”之间就要停顿一下,不知不觉间,你们就学会了一种停顿的方法,名词断句法。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谁”,学生读“干什么”)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谁”,女生读“干什么”)
指生读,读好停顿,你就能再得一颗星。
3、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师:你们知道吗,文言文最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试一试你会读吗?
师:以前的文言文不仅没有标点,还是竖着写的,这样你还能读好吗?
师:以前的有些汉字也和现在不太一样,你敢读吗?
师:那这样的文字总能难住你吧?
师:古人还经常和老师合作背诵呢!要不要来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听录音,孩子们感受到了文言文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模仿着学会了简单的停顿方法。多种形式的练读,层层递进,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熟读中完成了背诵任务。
任务三、文言故事我会讲
1、总结方法。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光会读还不算真本事,关键还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就是这样一篇课文,你能借助哪些帮手来读懂意思、讲好故事?
生:我们可以看看插图。
生:我们还可以读下面的注释。
师;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帮手,我们可以根据序号将每一条和正文一一对应,你就能读懂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或相关信息。自己试着读一读注释。看一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师:读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群儿戏于庭”,“庭”是什么意思?这两幅图,哪个是瓮?司马光砸了瓮之后,“水迸”,“迸”是什么意思?
师:可是文中有些字词没有注释怎么办呢?,比如说“群儿戏于庭”中的“戏”字什么意思?
生;游戏。
师:好,组词法。“一儿登瓮”中的“登”是什么意思?
生:爬上。
师:大家看“登”的古文字,上面和下面是手和脚,中间是个大容器,手脚并用向上爬就是“登”,文中的这个“瓮”竟然需要登,说明这个瓮怎么样?
生:很高很大。
师:爬到又高又大的瓮上就是“登瓮”,爬到很高的山上就是“登山”,爬到很高很高的楼上,那就是“登楼”。
师:这个口小肚大,需要“登”才能上去了的瓮,如果失足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
生:会被淹没。
师:好危险呀,一个“登”字,让我们胆战心惊,举起右手食指写一写上面的癶字头,要注意笔顺哦,先写一只脚,横撇点,再写一只脚,撇撇捺。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个字的字形或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它的意思。
2、练习讲故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争取得到两颗星哦,第一颗星是,声音洪亮;第二颗星是,讲清过程。
3、指生讲故事。
4、练习讲出画面感。
师:同学们,要想讲好故事,除了要做到声音洪亮、讲清过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段位,那就是要讲出画面来。
师:比如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文中写了他的两个动作,你能找到吗?
生:持、击。
师:这是“持”和“击”的古文字,我们发现“持”的左边和下面是“手”,“击”的右面和下面也是“手”,所以这两个字都和哪个部位有关?
师:请同学们当一当小司马光,做一做“持石击瓮”的动作。所以你觉得“持”是什么意思?
生:举、拿、搬。
师:“击”是什么意思?
生:砸的意思。
师:一个七岁的小孩,想要砸破这厚厚的瓮壁,得用多大的力呢?
生:用九牛二虎之力,狠狠地砸。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句的意思。
生:司马光举起石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狠狠地砸到瓮上,瓮破了个大洞。
师:你看,咱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讲故事的一个更高段位,那就是讲出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司马光持石击瓮的样子,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讲出画面来?
生:比如讲“众皆弃去”这一句,一群六七岁的小娃儿,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他们可能会怎么做?有的小朋友吓得坐在地上直哭,有的小朋友吓得跑走了,还有一些机灵的孩子,可能会跑去找大人帮忙。
生:“群儿戏于庭”可以想象孩子们会玩什么游戏。
师:你把孩子们玩耍的样子讲出来了。
生:“一儿登瓮”,可以讲讲他爬到瓮上,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师:你讲出了这位儿童的心理,画面就出来了。
生:比如“足跌没水中”,他当时可能会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
师:你的故事里都有声音了,这就叫有声有色。
师:我们还能想到这样的画面,大人们赶来庭院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得救了,听到事情的经过,大家都对司马光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说:“光者,______也。”
生:光者,聪慧也。
生:光者,沉着冷静也。
生:光者,神童也。
5、再次练习讲故事。
请同学们再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努力得到三颗星哦,第三颗星是讲出画面。三星少年就可以得到中华美德少年故事会的邀请函。如果您能在这些基础上再加上恰当地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生动,那你就很有可能成为冠军哦!注意:开头和结尾要加上开场白和结束语!
6、学生讲故事。
7、总结。
师:短短的30个字就被我们讲成了一个丰富而又精彩的故事,你看,文言文语言很简洁,但是意思却很丰富。
【设计意图】这个故事孩子们是比较熟悉的,意思也很好懂,但是仍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通过看插图、读注释、扩词等方法来读懂文言文的意思。怎么样把故事讲好呢,教师例举了“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一句,让孩子们学会了展开想象讲出画面来。
任务四、文言故事我会学
师:文言文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贝,那再给你们一个宝贝,能不能接得住?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文彦博的故事,试着用上我们学过的方法读一读,比一比谁能读好故事,讲好故事。
师:文彦博和司马光这两个小朋友有什么共同之处?生:他们都很聪明。
师:真聪明就是能学会解决问题,关键时刻沉着冷静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就是真聪明。
师:我们中国的孩子就要把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贝文言文读好、讲好。我们以后还要读到王戎不取道旁李,读到杨氏之子,让我们一起读文章、讲故事,把中华少年之智慧,中华少年之美德,中华少年之精神传承下去吧,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读文言文的方法,并且产生了阅读文言文的成就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