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0 13: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时期,周王经常在王畿之外开展巡行活动。周王在巡行过程中处理涉及地方邦伯的诉讼,并召集邦伯、诸侯举行祭祀、大射等礼仪活动,由此检验邦伯和诸侯的能力,考察方国势力的忠顺程度。王巡活动体现了( )
A. 宗法关系走向瓦解 B. 王权对地方的控制
C. 地方诸侯势力崛起 D. 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2. 据《后汉书·安帝纪》记载,东汉永初年间朝廷分别从丹阳、吴郡等地调粮赈济江北。另据考古发现,湖南、江西境内出土了大量的东汉陶罐、陶仓等。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 陶瓷技艺取得明显进步 B. 江南地区经济有所发展
C. 北方农业水平落后南方 D. 政府插手商业贸易活动
3. 孝文帝在准备迁都时曾与大臣议事。燕州刺史以“黄帝都涿鹿”、“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为由反对。而孝文帝则针锋相对地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这一对话反映出( )
A. 士族赞同迁都洛阳 B. 北朝存在分裂隐患
C. 北魏政权的华夏认同 D. 南北方民族矛盾尖锐
4. 金世宗即位后,派官安抚百姓,对于流亡农户“并令归业,及时农种”,同时把扩大水田面积作为考核官员重要依据。金世宗还禁止南迁的猛安谋克出卖土地,督导其自种自给。这些措施的实施( )
A. 导致猛安谋克日益腐化 B. 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C. 得益于北宋与金签订和议 D. 有利于金朝出现治世局面
5. 宋元时期,书会最初是门第卑微的平家子弟聚在一起学习应举的读书场所。随着与民间伎艺接触频繁,他们逐渐帮助民间艺人编写说唱演出脚本,甚至是自己登台表演。书会逐渐成为民间曲艺创作队伍的统称。书会的演变表明了( )
A. 科举制度的完善 B. 门第观念的流行
C. 世俗文艺的发展 D. 戏曲艺术的成熟
6. 下图是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市镇数量统计。图中数据变化说明江南地区(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 商帮的实力雄厚 D. 政府放弃商业监管
7. 清前期,各省督抚动用辖区内钱粮,必须上报户部审批。1852年,安徽巡抚截留全省地丁钱粮,以充军费,户部无奈默认。此后,各省纷纷效尤。各省督抚和领兵大员还擅自截留经过本辖区的京饷及过境钱粮。这反映出( )
A. 各省督抚联合脱离中央控制 B. 洋务运动使得财政开支激增
C. 中央财政管理制度受到冲击 D. 地方官府加强新式军队建设
8. 1915年,农商部选派商界名流17人组成实业考察团,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现场,以及美国各地进行考察研究。考察团成员都写出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以供国人研究改良发展国货。由此可见,中国实业界赴美考察活动( )
A. 展示出积极进取的风貌 B. 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D. 开拓了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
9. 《大公报》记者考察武汉后写道,文字印刷在墙壁者,以孙中山遗嘱和建国大纲为多。汉口看见的最新宣传品是“农工兵联合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举凡车夫及儿岁小孩子都可以叫得出。据此判断,该报道应写于( )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民大革命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0. 下图为1940年的年画,由美术家胡一川在太行山根据地创作而成。该画重在( )
A. 动员敌后民众支援抗战 B. 激励军民支持太原会战
C. 号召根据地群众保卫苏区 D. 倡导人民投身大生产运动
11.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一次国际会议,不仅达成了既定目的,塑造了自己的国际形象,并且得到发展中国家认同,参会国甚至全世界都认识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高大形象。此次会议( )
A.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C. 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合作 D. 迎来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2. 1979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广告。虽然那则广告令全国哗然,争议四起,但使宁江机床厂的产品转眼间变成了抢手货,订单纷飞。该厂的成功得益于( )
A.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切实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拥有的公共服务产品、可享受的公共服务改革成果逐渐增多,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质性地享受到与非民族地区大致均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这些成就( )
A. 表明民族地区率先实现脱贫 B. 反映了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C. 促进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 D. 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14. 下列是汉谟拉比给拉尔萨地区总督的诏令内容。这反映了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
将三名宫廷门吏押解到王宫。如果调查的行贿案情况属实,将赃款、赃物、受贿者及知情人证押送到王宫。将八名未到任者解送到巴比伦城。(其中一名是队长,一名宫廷侍者,一名占卜者)
A. 君主加强国家治理 B. 吏治整顿取得显著成效
C. 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 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15. 中古时期,封建领主一般都把城市土地以或租或卖的形式转给城市市民,市民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财产。市民们拥有的这种自由租赁权,与庄园租地不同,不但课租较低,也不连带有人身依附关系,而且还可以由承租者自由地转让,甚至不需通过地产主人的同意。这一状况( )
A. 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B. 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割据局面
C. 推动了城市自治进程 D. 促进了自由竞争理论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朝重新统一大江南北。面对空前辽阔的统治疆域,众多复杂民族部落,继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城之内,皆朕赤子。”唐政府宽容大度地整体安置东突厥降众,普遍设置尊重少数民族自主权利的羁縻府州,以和亲形式交好吐蕃等少数民族。至今拉萨大昭寺门口还树立着长庆会盟碑,碑上铭刻着“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不渝替”的字样。由于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送渤海国王子归国时,曾赋诗云“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至今在海外某些国家仍然沿用这一称谓。
——摘编自阎守诚《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史(上)》等
材料二 清帝“大一统”的理念,发端于清太宗皇太极。康熙帝发展皇太极以来所倡导的民族新观念,认为长城以内的“中国”与长城外的蒙古为统一的大家庭。在平定噶尔丹的过程中,康熙对蒙古各部采取安抚政策,并结合蒙古族旧制,建立了盟旗制度,使北疆得以安定。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管理,为乾隆时最后完成边疆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乾隆二十七年,仿东北地区建置,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废除当地土著首领世袭制,改为“流官”,全由朝廷任免,并在乌鲁木齐等地推行与内地相同的府县制。从皇太极到乾隆,清帝所主“大一统”,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的政治与疆域之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中国”之内。
——摘编自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民族治理的基本理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和清民族治理的意义。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下半期,随着经济的变革和人口的增加,英国的城市得到了很大发展。资产阶级在18世纪60年代初掀起了激进运动。他们提出了改革议会、扩大选举权等要求,向土地贵族发起了冲击。在法国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激进运动于18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形成为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工人随之大量参加了激进运动,并成立了“伦敦通讯协会”等工人组织。他们逐渐成为激进运动的主导力量。激进运动遭到上层统治阶级的疯狂仇恨,为了回击仇恨,托马斯·潘恩写成了《人权论》,强调人权,主张人人平等,谴责封建专制和君主政体。在《人权论》的影响下,参加激进运动的人不计其数,波及全国,声势极为浩大。但由于未能建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激进运动在保守派的进攻和政府的镇压下开始逐渐衰落,到1799年,激进运动的历史告一段落。
——摘编自甄敏《论十八世纪英国激进运动兴起》
(1)根据材料,概述18世纪英国激进运动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激进运动出现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前提下,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一化三改”的总路线,确定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中国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期。“一五”期间,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核心全面启动工业化进程,建立了飞机、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3%,全体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提高4.5%。其中轻工业和重工业年均增速分别为12.9%和25.4%。一五计划开启了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变的历史篇章。1958-1978年,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这期间我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军工产业、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等也都获得较快的发展。中国工业布局也因“三线建设”得到了调整,新的工业基地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和苏联之外第三个建立了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莫兰琼《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程及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8-1978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D
5. C
6. A
7. C
8. A
9. B
10. A
11. C
12. D
13. D
14. A
15. C
16. (1)措施:设置管理机构,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设置羁縻府州;和亲;会盟;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理念:“华夷一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扩大了“中国”的范围和疆域;因俗而治;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民族交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城市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初资产阶级掀起了激进运动。他们主张改革议会、扩大选举权等,并冲击土地贵族。18世纪90年代初英国激进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工人大量参加激进运动,成立了工人组织,逐渐成为激进运动的主导力量。在《人权论》的影响下,激进运动声势极为浩大。但由于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在保守派的进攻和政府的镇压下,激进运动开始逐渐衰落。到1799年,激进运动失败。
(2)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人口的增加;英国城市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
18. (1)表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较快;全体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提高;轻工业和重工业年均增速较快,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等促进经济恢复,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经济基础;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一五计划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党的正确方针政策;苏联的援助。
(2)成就:“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军工产业、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等获得较快的发展。中国工业布局更为合理,新的工业基地逐步形成;建立了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