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大修辞”的内涵,明白修辞与修辞格的区别。 领悟修辞无处不在 2、学会用除修辞格以外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 2、培养学生赏析评点优美句段的能力。 3、尝试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并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情感与价值:1、感受母语魅力所在。 2、在作文训练中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修辞”的概念仅停留在“修辞格”上,应引导他们认识修辞无处不在,树立“大修辞”的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修饰言辞。同时,高中学生也需要用修辞来润饰自己的文采,使得文章文采斐然。将探究梳理与写作结合起来,既引导学生认识修辞,更学会学会运用修辞,学以致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大修辞”观。引导学生认识“意象组合法”、“错位搭配法”、“词类活用法”等三种修辞。 2、能运用以上三种方法赏析和创作文句。 教学难点: 体会大修辞之妙,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让我的心事成诗
导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心生感悟。
旁白:不知道在这样的音乐声中,你是否会想起某个人,某些事,某些已快被你遗忘的画面……
是的,我们的内心,潜藏着无数美丽的心事,正因如此,我们就应用最美的语言来重现它们,让自己的生命留轨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让我的心事成诗。
此处的“诗”,并不仅仅是吟咏言志的文学体裁,而更应是诗情画意般优美的语言。所以,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各种复杂的情感。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观、你认为什么样的语言是优美的?
学生回答后总结:一是情真(内容)、二是文美(形式)
而文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修辞”。
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需要这样一双妙手,让我们妙笔生花
、品析句子,体会修辞格之美与不用修辞格之美。
出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引导:以上三句均用了修辞手法,都有其别致的风韵,所以,善用修辞手法,的确能使文字优美。
再出示: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探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这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的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提示:此句亦美,但似乎不是修辞带来美,那美在何处,请思考。
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并不是用了修辞的文字才是优美的。
3、明确提出“大修辞”概念
其实,这也是修辞。修辞是个很大的概念,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应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修辞。我们平常所说的比喻、借代、夸张只是修辞中的一种,我们称他们为“修辞格”。修辞>修辞格。“修”,指修饰,“辞”指言辞,但凡在语言实践中对语言进行修饰的都可称为修辞,从这个角度讲,修辞无处不在。
出示定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三、整体感知把握三种新的修辞手法。
1、出示三组共7句句子。(注意加点字)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呼伦贝尔。懒散的马。黄色牧人,灰色毡包。灰的羊,绿的川。天上有黑色的鹰。听不见声音。生命在安详的流动。
(3)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4)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
5)从窗缝漏进一滴月光,洗亮你的眼睛。
(6)拨开你长睫上重重的夜,就发现神话很守时,天空,非常希腊。
(7)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
与同桌或前后排的同学讨论每组句子有何特别之处,有什么共同点。
请同学朗读并赏析
经讨论后明确:第一组是“意象组合法”。强调意象的修饰语,能产生暗示性和协调美感。
第二组是“错位搭配法”,第三组是“词类活用法”
2、方法总结:
(1)意象组合法: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若干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它们产生隐喻、对比、反衬、递进、象征等艺术效果,让读者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从而使其在阅读诗歌时能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作者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
(2)错位搭配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打破常规语法逻辑而重新组合搭配词语,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错位”审美效果。
(3)词类活用法:在构句时,灵活地变异词类属性,改变词语原来习用的词性,能加强语言的文学表现力,同时创造出新鲜、陌生的效果。
引导:明亮的词语其实原本平实,只是这些普通的词语换了一下位置就能变的熠熠生辉。
就像灌木丛中的一茎细草,原本落寞,忽的换到了盆中就有些袅娜的风致了。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四、巩固练习,评点赏析
以小组讨论形式赏析以下语句,指出分别用了今天的哪种修辞手法并说出表达效果,要求有文字评点的痕迹。
A组1、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我等待苍老了谁
2、漂泊的精神总是在雨季起程。
……
血脉中,吴越软语的音韵还在疯长,多情的水乡雨淋湿了我绿茵茵的故乡梦。
3、上海的天空,像陶瓷杯底厚厚的茶垢,泛着昏黄。夕阳斜斜映在外滩发黄斑驳的外墙。岁月的痕迹,渐渐剥落。东方明珠倔强地挺立,有种特别的力量。灯火像梵高的色彩,渐次蔓延。石库门的红砖外墙。实心的黑漆木门上门环的撞击声,长久回荡。操着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
B组1、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探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这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的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2、“被细雨淋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被风剪成丝缕,舞成一片婀娜。”
3、锦书上你娟秀的字,甜蜜了梅枝头,却苦了我心头。
活动4【活动】写作实践
化茧成蝶,写作实践
以“品茗”、“听琴”、“思悠悠”为基本框架,写一段文字。
要求 :1、100字左右 (不一定成篇 片段即可 )
2、至少选用今天所学到的一种修辞方式
学生利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抒写心情。写完后互相交换看并推荐。请3—5位同学起来朗读,其他同学做一些赏析。
总结:以上三种方法只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打开思路,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引导。修辞无处不在,诗意语言还有更为深广的内涵等待大家去挖掘,希望大家能从修辞这个宝库中发现更多精彩!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六、作业
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的美丽心事”。
2、与同桌(或好友)交换评点自己所写的文字,并写出评语。
3、完成学案上B组的赏析。
结束语: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在心中的那方梦田上一路播撒,便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愿大家的心事都能成诗。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