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0 16: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一、教材分析
《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综合性活动旨在通过理解“孝”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 用实际行动践行孝,培养学生的“孝亲敬老”美德。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成长的关键期,是从儿童到少年的转型时期。很多学生升入初中后,与父母缺少交流,不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存在着差异。初一学生大多是10后的青少年,物质条件优越,父母关爱备至,但是孩子却不知感恩。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重,有的与家长顶嘴,甚至无法与父母沟通。因此欲通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走近父母,了解父母,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激发学生爱父母、敬长辈的情感,在他们与父母之间架起一条“理解与敬爱”的彩虹,让其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从而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借助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活动,提高他们的孝亲意识,和谐与父母的关系,学会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孝”之含义。
2.探寻“孝”之用处。
3.分享“孝”之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孝”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出示电影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都歌颂了父爱、母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做导演来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纪录片,我们纪录片的主题就是《孝亲敬老 从我做起》。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 之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在拍摄之前我们要确定好脚本也就是我们拍摄的大纲,老师已经给大家列出了几个脚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补充完善。
二、镜头一:探孝之义
(一)追寻字源
在拍摄前,我们要先知道“孝”是什么?“孝”字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你对这个字有哪些解析呢?
(二)重温典籍
我国古代一些文章中有很多对“孝”的论述,请小组内讨论收集到的名言,从中可以看出“孝”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了孝的典籍论述,课上小组讨论收集的名言,讨论孝的文化内涵。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在学生表述过程中,不断丰富“孝”的文化内涵——养其身、养其心、养其志、立己身。
三、镜头二:寻孝之美
(一)“百善孝为先”,历代统治者对“孝”推崇备至,将“孝治天下”作为治国之道,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留下了许多有关“孝”的故事,根据已搜集到的故事材料,你会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素材被拍摄进纪录片?
学生活动:学生介绍搜集的孝心故事。
(二)观看视频,能否为“最美孝心少年”姚沁雯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提示:
人物事迹+人物精神+影响
四、镜头三:察孝之行
(一)好的作品要能反映社会现实,我们学生是如何践行“孝”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班学生和家长做的有关“孝敬父母”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做到了孝敬父母,但是父母却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孝敬之心,作为子女的我们是否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在无意之中伤害了最爱我们的人呢?
(二)你知道你还能陪伴父母多长时间吗?只有3年。
感恩十知
(1)感恩母亲怀着胎儿,百般顾爱保护的恩德
(2)母亲分娩时受尽极大苦楚的恩德
(3)感恩母亲虽然为生子女受尽折磨却忘了为子所受的一切忧苦的恩德
(4)感恩母亲为子女哺食,尽以美味喂养的恩德
(5)为使幼儿安睡,宁可自己受潮受冻的深恩。
(6)感恩以乳哺儿,儿肥母瘦的深恩
(7)为儿洗涤不净,不惜玉手污染,不怕皮肉冻裂的深恩。
(8)儿有远行,母依门遥望,流泪想念的深恩。
(9)愿代儿受苦,无限体恤爱怜的深恩。
(10)慈母爱儿怜儿之心,永无休止的深恩
爱让这个世界如此美好,父母的爱远比山高、比海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好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敞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垢;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充实。
(三)回想以前自己与父母的点点滴滴,反省自己是否有不孝顺的行为,此时的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心理话呢?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与心对话,一一写下.
孝敬父母长辈并不是要求我们轰轰烈烈地去为父母长辈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陪长辈聊聊天,祝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给奶奶洗一次脚,给爷爷盛饭等,或者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都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父母长辈的爱需要我们的回报,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关怀。不要让父母寒心,让我们永远成为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五、镜头四:传孝之心
(一)好的作品不仅能反映社会现实,还能引起情感共鸣,激励别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呢?
(二)阅读下列资料并思考: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据统计,截止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67亿,且以平均每年约640万的数量增加。这些老人中,有许多是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失独、失能和“候鸟”老人,他们有的生活困难,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孤独寂寞。
“孝”不是山高水长的承诺,而是近在咫尺的温情,捶一次背、做一顿早餐、做一次家务足以诠释孝的真谛。同学们,我们在成长,而父母的双鬓已经悄悄变成了白发,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更加需要我们,我们也会变成他们的寄托,这次课希望大家懂得尽孝、行孝,在生活中发扬孝。
六、实践作业
为本次拍摄的纪录片电影设计一份海报。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的教学,对比上个单元“单打独斗”式的探讨,这次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分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微调,每个组注意性别和性格搭配,方方面面起到一个很好互相带动的作用。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都在融洽的气氛中调整自我,并很快认同新组员的身份,这明显比上次的综合性学习课好很多。第二,对于组长的任命在上次的基础也做了调整,当选的没有人推诿,落选也没有怨言,学生们在分组以及组长的任命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良好的协调能力,给我的感觉明显成长了不少。第三,最精彩的是每组的分工合理,配合默契,这充分显示在展示课上。每个组形式活泼多样,有讲故事的,有讲孝文化的,有分享表现孝亲敬老名言的,有朗诵,有诵读古诗词,有歌曲演唱等等,组长的开篇和小结都显然做了精心准备,或从生活入手,或引用名言增色,简洁扼要而又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起到了很好的渲染的作用。每个展示的同学明显比上次自信很多,全局意识增强,教学效果良好。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讨论“孝”的内涵,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懂得了个人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的付出得到的,自觉培养对父母、长辈、社会的.感恩意识;知道自己平时应该帮妈妈做家务,并能在母亲节给妈妈送一些自制的小礼物以表达感激之情;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主动承担起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将来才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虽然培养学生有了这种“孝”的意识,但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好孝亲敬老。本次教学活动非常温馨,教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先引导学生们回忆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让学生们明白父母的恩情之重,人人都应该孝亲敬老。学生们的反响都非常好,都能积极配合。相信这良好的教学效果会渗透在以后日常的生活中,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这就是语文能为一个人的生命打上底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