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教学设计
课题 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显微镜的使用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浙教版七上第2章第2节细胞的第2课时内容: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规范使用,为后续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及至学习生物学知识作准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知道对光和调焦的方法,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能用绘图法正确表达观察到的显像;科学思维:能独立对光、调焦,了解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正确绘图; 探究实践:通过模仿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重点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练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从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的部分结构后,人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及其微小结构。同时,显微镜的制造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从最早的圆筒显微镜到现代的激光扫描显微镜,使人们探索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显微镜有很多类型,主要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最常见的显微镜(也是最早被发明的显微镜),它利用光穿过样品产生图像。 初中生物实验室中用得最多的也是光学显微镜。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光学显微镜结构与功能 1、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等。 ﹡照明部分:反光镜、通光孔、遮光器等; ﹡光学部分:目镜和物镜。2、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3、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与放大倍数: (1)目镜与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二、光学显微镜操作规范: 1、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调焦、观察等。2、取镜和安放: 取镜:拿到显微镜后,左手需将镜座托住,右手需将镜臂握住,姿势正确,轻拿轻放; 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3、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 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注意:光线较暗时凹面镜;光线较亮时,可使用平面镜。 4、放置载玻片: ①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 ②将载玻片的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放置,并用压片夹固定。 5、调距: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6、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注: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 7、高倍镜观察: 当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物像时,必要时,可换成高倍镜,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继续观察; 注: ①高倍镜下物像较暗,可适当增大亮度,如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 ②观察对象不在视野中央时,可适当移动载玻片: 若目标偏上,则向上方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左,则向左侧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右上角,则向右上角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8、绘图: (1)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合适。一般将图画在纸的中部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 (2)画图时,先用削尖的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实际物像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 好,要尽可能使图像真实。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出细点来表示,图中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如细胞核要点 得更密一些。 (4)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方法是用尺引出水平 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出所画图形的名称。 视频:显微镜的使用分组实验: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新教材中没有显微镜使用的教程但观察细胞时要用到显微镜,所以有必要先介绍显微镜结构及使用规范对光是难点也重点对光是否成功关系到后面的观察效果示范很重要,老师一步一步介绍、示范使学生先熟悉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才能模仿着使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与物体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的操作也是难点 视频,强化规范对前面教师的介绍与演示起补充作用显微镜的使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练习与强化,分组实验可放在课后加强
课堂练习 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A. 他发现镜头有个污点,用消毒过的卫生纸擦拭镜头B. 他想进一步观察镜头中的某个细胞, 换到高倍镜后, 重新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头后再对焦C. 换成高倍物镜后,他觉得光线太暗,然后移动显微镜方向寻找好的光线
D. 观察结束后,他将物镜移到两旁,并将镜筒降到最低处2、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所示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C )A.取镜 B.安放 C.对光 D.制片 (第2题图) (第3题图)3、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D)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4、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同学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通过下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主要应为( C ) 结构操作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低/高倍镜高低高高高镜筒状态下落时反复中,下落时下落时下落时反复中,下落时粗/细准焦螺旋粗粗粗细细A. 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 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C. 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 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若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换用高倍物镜时,应先将镜筒升高少许C.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D.对光后,从低倍物镜到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光学显微镜使用时一般有四个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 2、对光时,光线较强使用较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较大光圈与凹面镜; 3、调距时,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观察时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绘图时,布局合理、细点画图,有标注和图名。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知道对光和调焦的方法;
3、能独立使用显微镜。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知识点2、显微镜的操作规范: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和凹面镜(或平面镜),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待观察部位正对通光孔。
4)调焦距: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必要时可换成高倍镜及调节细准焦螺旋继续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纸上。
注意点:
(1)①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 镜;②放上载玻片后低倍镜下找物像时,先让镜筒大幅下降,此时双目要从 注视物镜,物镜不要碰到载玻片;③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不能使用 准焦螺旋;
(2)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物像,所以若想把正下方的物像移到正中央,应该将玻片向 方向移动,若物像位于右下角,则应该向 方向移动玻片。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如长度或宽度放大n倍,面积则放大 倍,而视野范围直径缩小 倍,视野范围面积缩小 倍。
(4)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物像会变大,但清晰度和亮度下降,所以应该增大亮度并用 调焦。
(5)观察到的物像要绘制显图:大小适当,稍偏左上方,右侧和下方用于备注;一般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暗处细点要 些,亮处细点要 些。
二、例题讲解:
例题1、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A. 平面镜、小光圈 B. 凹面镜、大光圈 C. 凹面镜、小光圈 D. 平面镜、大光圈
例题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A. A方向 B. B方向 C. C方向 D. D方向
例题3、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使用大光圈,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例题4、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
B. 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转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C. 若玻片标本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暗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下图中甲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乙图是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标号①是 ,反光镜是图中的序号[ ]。
(2)观察时,若要使细胞放大400倍,而此时选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需转动 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拿取显微镜的时候,我们应该一只手握[⑦] , 一只手托镜座。
(4)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⑥] 。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的视野如图中乙图所示,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向 移动。
三、随堂练习:
1、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但他在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却有点模糊。小明通过操作,终于帮爷爷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 )
A.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调节反光镜 D. 调整装片位置
2、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3、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物镜镜头,其目的是为了( )
A.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 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 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的物像 D. 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4、用油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小小的“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5、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现要使观察到的物像变成图乙,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INCLUDEPICTURE "G:\\课件03\\岳燕燕浙教科学七上(2-75)\\Word版训练\\ZK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课件03\\岳燕燕浙教科学七上(2-75)\\Word版训练\\ZK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G:\\课件03\\岳燕燕浙教科学七上(2-75)\\Word版训练\\ZK20.tif" \* MERGEFORMATINET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红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向右移动装片 ③向左移动装片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①④ D. ③①④
7、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箭头)和叶绿体(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A. 顺时针、右边 B. 逆时针、右边 C. 顺时针、左边 D. 逆时针、左边
8、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观察时,要想看清楚细胞膜等结构,需要将显微镜的视野调________(选填“亮“或“暗”)一些。
四、课后练习:
1、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A. 平面镜、小光圈 B. 凹面镜、大光圈 C. 凹面镜、小光圈 D. 平面镜、大光圈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视野到乙视野,首先应将装片向左移动 B. 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倍
C. 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 甲视野比乙视野暗
3、小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切片,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他发现镜头有个污点,用消毒过的卫生纸擦拭镜头
B. 他想进一步观察镜头中的某个细胞, 换到高倍镜后,重新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头后再对焦
C. 换成高倍物镜后,他觉得光线太暗,然后移动显微镜方向寻找好的光线
D. 观察结束后,他将物镜移到两旁,并将镜筒降到最低处
5、某同学在使用安装好的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漆黑一片,他应该尝试调整( )
A.目镜 B.反光镜 C.装片 D.粗准焦螺旋
6、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小科在视野中依次观察到如下图像,从视野丙到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且偏左上方,则下列操作中能使它变得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8、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时先用低倍物镜观察,后用高倍物镜观察,这时,观察到的视野、表皮细胞数目和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大 B.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小
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变大 D.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变多,细胞变小
9、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10、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常观察顺序是②→①→③
C.观察图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为使图③中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须将装片向左移
1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装片没有压上压片夹 B. 反光镜位置改变 C. 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 D. 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1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在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他应选用图中的镜头组合________。(填字母组合)
(2)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在视野中出现“污物"。为了能快速准确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小明画出了如图所示思维导图。请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________。
13、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培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答问题:
(1)小培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2)小培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
(3)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该调节显微镜的 。
(4)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培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 转动粗准焦螺旋 b.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调节光圈
d. 转动转换器 e.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14、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
(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 )
A.目镜5×,物镜4× B.目镜10×,物镜4×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0×
(2)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
(3)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A. 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 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①低倍 ②侧面 ③粗 (2)正下方 右下角
(3)400倍 n2 n n2 (4)细准焦螺旋 (5)密 疏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题目中又给出光线不足的条件,所以反光镜需要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提高视野的亮度,所以这里选择大光圈、凹面镜。故B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向右下方游走,实际微生物是向左上方游走。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右下方移动。即乙图中的D方向。故D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可能视野会变暗。A正确;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B错误;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像才可移动向视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象,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D、对光时,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故B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 A、由题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大,在目镜相同的条件下,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离标本越近,A符合题意。B、甲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乙是高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所以甲应通过调节准焦螺旋来调节,B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体在视野中的位置方向相同,所有甲、乙的像都左移,C不符合题意;D、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 ,乙的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暗,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目镜;④(2)转换器(3)镜臂(4)细准焦螺旋(5)右下方
解析:由图知 ① 是目镜、②是镜筒、③是物镜、 ④ 是反光镜、⑤是粗准焦螺旋、 ⑥细准焦螺旋、 ⑦ 镜臂 , (1)标号①为目镜,反光镜是图中的序号④;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3)取镜一只手要握镜臂,另外一只手要托镜座。故填镜臂;(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可较小范围内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的图像,因此 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故填细准焦螺旋;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 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则需要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在视野中所在的方向相同,故填右下方。
三、随堂练习:
1、B 2、B 3、B 4、C 5、A 6、D 7、D 8、③;暗
四、课后练习:
1、B 2、A 3、C 4、D 5、B 6、D 7、C 8、A 9、D 10、B 11、A
12、(1)AD(2)污物在物镜上
13、(1)A(2)物镜(3)细准焦螺旋(4)edcb
14、(1)D (2)BCAD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
---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知道对光和调焦的方法,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能用绘图法正确表达观察到的显像;
科学思维:能独立对光、调焦,了解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和方法、正确绘图;
探究实践:通过模仿练习,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新知导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从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的部分结构后,人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及其微小结构。同时,显微镜的制造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从最早的圆筒显微镜到现代的激光扫描显微镜,使人们探索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显微镜有很多类型,主要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最常见的显微镜(也是最早被发明的显微镜),它利用光穿过样品产生图像。
初中生物实验室中用得最多的也是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一、光学显微镜结构与功能
1、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等。
﹡照明部分:反光镜、通光孔、遮光器等;
﹡光学部分:目镜和物镜。
新知讲解
2、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新知讲解
3、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与放大倍数:
(1)目镜与物镜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没有螺纹
物镜:有螺纹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新知讲解
二、光学显微镜操作规范:
1、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调焦、观察等。
新知讲解
2、取镜和安放:
取镜:拿到显微镜后,左手需将镜座托住,右手需将镜臂握住,姿势正确,轻拿轻放;
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新知讲解
3、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
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注意:光线较暗时凹面镜;光线较亮时,可使用平面镜。
新知讲解
4、放置载玻片:
①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东西时用来放东西的玻璃片;
②将载玻片的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放置,并用压片夹固定。
新知讲解
5、调距:
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新知讲解
6、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注: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
新知讲解
7、高倍镜观察:
当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物像时,必要时,可换成高倍镜,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继续观察;
注:
①高倍镜下物像较暗,可适当增大亮度,如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镜;
②观察对象不在视野中央时,可适当移动载玻片:
若目标偏上,则向上方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左,则向左侧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右上角,则向右上角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新知讲解
8、绘图:
(1)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合适。一般将图画在纸的中部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
(2)画图时,先用削尖的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实际物像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 好,要尽可能使图像真实。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出细点来表示,图中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如细胞核要点 得更密一些。
(4)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方法是用尺引出水平
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出所画图形的名称。
视频:
显微镜的规范使用
(点击图片播放)
分组实验:
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1)安放。
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
①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
②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③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随堂练习
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他发现镜头有个污点,用消毒过的卫生纸擦拭镜头
B. 他想进一步观察镜头中的某个细胞, 换到高倍镜后, 重新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头后再对焦
C. 换成高倍物镜后,他觉得光线太暗,然后移动显微镜方向寻找好的光线
D. 观察结束后,他将物镜移到两旁,并将镜筒降到最低处
D
随堂练习
2、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
A.取镜 B.安放 C.对光 D.制片
C
随堂练习
3、小丽同学在观察细胞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
A.向下移动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D
随堂练习
4、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同学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通过下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主要应为( )
A. 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 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 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 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
随堂练习
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换用高倍物镜时,应先将镜筒升高少许
C.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
D.对光后,从低倍物镜到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D
课堂总结
1、光学显微镜使用时一般有四个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
2、对光时,光线较强使用较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较大光圈与凹面镜;
3、调距时,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观察时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绘图时,布局合理、细点画图,有标注和图名。
板书设计
2.1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
……显微镜的使用规范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观察细胞”的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