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我们一起来梳理
明月几时有 王菲演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在流行歌曲中我们可以找到古典诗词这样一些渊源:
一、以原诗词为词
二、对原诗词略加改动而成词
三、化用相关诗句成词或借用相应意象而成词
四、学习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而成词
五、沿袭古典诗词手法而成词
一、直接以原诗词为词
又如邓丽君演唱的《月满西楼》《虞美人》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对原诗词略加改动而成词
比较分析:
《在水一方》几乎是《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它们的共同点:
形式上,重章叠唱
手法上,托物起兴
内容上,表达追求的艰难与执着
琼瑶编剧《在水一方》主题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比较分析:
联系:《烟》化用了《送》中在“黄鹤楼”、“长江边"送别的文学情景,直接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都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区别:《送》诗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借景抒情,关切、思念之情表现得含蓄悠长。
《烟》诗则以“真情伴你走”“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化用了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句子,较直接地抒发思念之情。
三、化用相关诗句成词或借用相应意象而成词
《烟花三月》与《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学习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而成词
周杰伦《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 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 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 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 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 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 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 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1、典型意象,烘托形象,渲染气氛
相似古诗: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比较分析:
意象运用:开头都运用了一些清雅、美好的意象。
《涉江采芙蓉》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青花瓷》意象:素胚、青花、牡丹、檀香、宣纸
作用:营造出一种清幽、雅洁的意境,烘托出所思之人形象的雅洁、美丽、感情的纯洁、美好。
《青花瓷》与《涉江采芙蓉》意象的选用
《青花瓷》名句与古诗词名句比较:
《青花瓷》名句:
1、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2、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相似古诗:
1、《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比兴比拟,形象生动,引人联想
《青花瓷》:
前两个“惹”字,运用拟人手法。虽然“骤雨、铜绿”都不是“芭蕉与门环”惹来的,但拟人手法的赋予它们以情感,让人觉得,或许是芭蕉太乏味、太冷寂,而门环则太孤独、太冰冷,帮有意为之。两句看似无理,却生出一种无理的妙趣。
同时,这里又运用比兴手法,引出“我在江南小镇惹了你“一句,芭蕉与门环一如有着太深重的孤独与苦闷的”我“,内心深处对最美好的相遇有着最热烈的渴盼。
”天青色等烟雨“一句,引出”而我在等你“一句,两种等待一样的专一,一样的执着,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
《氓》主要运用比兴手法,李商隐诗则用拟人手法
《裂缝中的阳光》与《孔雀东南飞》
《裂缝中的阳光》:
有多少创伤卡在咽喉 有多少眼泪滴湿枕头
有多少你觉得不能够被懂的痛只能沉默
有多少夜晚没有尽头 有多少的寂寞无人诉说
有多少次的梦还没作已成空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3、铺陈排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
比较分析:
《裂缝中的阳光》通过铺陈排比,极力强化人生的磨难,强化痛苦之情,为词作后面的转折(仍然相信每个裂缝中都有阳光散落)作了足够的反向铺垫。
《孔雀东南飞》的铺陈,极力突出兰芝的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极尽赞美之情,为后文突出封建家长的蛮横专制、冷酷无情作了有力的反向铺垫。
《蜗牛》与《采薇》
《蜗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任风吹干留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相似古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4、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层层递进
比较分析:
相同点: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词句,反复吟唱。
《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一句反复重叠,既表现出强烈的执着追求之情,又增强了音乐性和节奏感,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
词中由“等待、梦想、仰望”写到“往前飞”的奋斗、追求的过程和对未来的坚定的信念,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化,渲染了一种积向上的氛围,使“身处弱势,仍然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主题得到深化。
《青花瓷》与《涉江采芙蓉》《采薇》
《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相似古诗:
A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比较分析: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它既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又是江南美景,以景衬情,前半句温馨的画面与唯美的场景给后半句突转的思绪抹上了浓烈的伤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孤单、怅惘的主人公徒劳地张望故乡,看到的是迢迢路程,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浩浩”写出路途之绵延不尽,传达出主人公痛苦至极的心情,景情水乳交融。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朦胧的月光下,朝思暮想的伊人如水中月,镜中花,这如梦如幻的景物与“我”久念成痴而至于出现幻觉,在朦胧月光消逝之后不过更其相思的情感很含蓄的表现了出来。
《清明雨上》与《江城子》
《清明雨上》窗透初晓 日照西桥 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 岁月涟漪 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意味无穷
比较分析:
都是悼亡词,为表现对亡人的无比思念之情,都运用了联想想象。
《清明雨上》中,开篇即想象:晓光透过木窗,窗外太阳照在小桥上,天空中,流水里,云儿在轻摇。作者想象当年的她,荷风吹动着裙摆,飘飘逸逸,楚楚动人,令人怦然心动。这和《江城子》下片的梦境一样都是美丽而让人伤感的虚景。有了这虚景,抒情主人公在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时泪眼朦胧、心酸不已的实景描写,就有了巨大的感染力,能让读者也跟着肝肠寸断!
《清明雨上》
窗透初晓 日照西桥 云自摇,
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
木雕流金 岁月涟漪 七年前封笔,
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我歌唱,我快乐!
我读诗,我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