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省市区 学校
姓名 联系电话
学科 数学 电子邮箱
年级 二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北师大版 图形的变化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图形的变化
教学设计说明: 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是图形变换的基本形式,对学生认识丰富多 彩的现实世界,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以及对图形美的感受与 欣赏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单元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 经验,沟通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将单元 教学内容同思政要点相结合,通过“折一折 ”“剪一剪 ”等操作活动,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图形的变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知平移、旋转、 轴对称现象的同时,更能在其中感受数学之美,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活动经 验。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 感受数学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中 的图形,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
(
图
形
的
变
化
) (
了解剪一个简单对称图形的操作步骤
1
课时
1
课时
思 维 框 架
内 容 框 架
) (
在游戏中感受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变化
) (
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折一折,做一做)
) (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思路: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任 务是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图形方面的经验。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学习课时数为 2 课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发 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它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之 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所以本单元重点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 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剪纸、汉服、一些旗帜的设计理念与数学图 形结合起来,在观察欣赏设计美学的同时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 现象。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 ”“玩 中悟 ”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 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文化神韵中的数学之美—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折一折,做一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
《图形的变化》的内容。对于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而言,整个知识点 横跨四个年级,在第一学段,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二年级上册,在活动 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下册,直观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轴 对称图形。第二学段,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的特点。五年级上册是平移和轴对称的再认识;六年级下册是旋转的再认 识和三种运动的综合应用。这使得整个知识模块的学习是连贯和系统的。 二年级上册《图形的变化》是整个《图形的运动》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的基础。 从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教材中展示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 些漂亮的图案,可以延伸出剪纸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通过让学生在欣赏 剪纸、动手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剪纸文化的魅力;学生掌握了轴对 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判断国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及澳门 特别行政区区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了解它的设计的意图,融入 了爱国教育。 从生活中挖掘思政元素。数学的对称之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学 生们都非常喜欢的汉服,汉服的设计十分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和 谐感,在教学中通过图片与汉服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对称美在汉服中 的体现,学生们意识到汉服不仅仅是一件服饰,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传统 美学观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 同感,彰显文化自信。
学习者分析: 从年龄特征上看,二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了解和认识 了一些平面图形,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动手制作能力, 这都是学生掌握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图形入手,通过剪纸这一形式,让 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了解对 称轴的概念,为学生今后深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目标确定: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3
力。 3.结合剪纸、欣赏汉服中的对称美等活动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在感知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对称,从剪纸、汉服服饰中观察发现对称设计的美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运用数学图形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轴 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就在我们身边,深化学生对轴对称特征 的认识。 判一判中运用轴对称图形特征能正确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运用 “折一折 ”的方法,根据图形是否能完全重合,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继续探究的兴趣,学生会用数学 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用数学的语言准确的表达现实世界,使数学核心 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情境导入,体验对称之美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 26 页淘气和笑 笑剪的图案。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衣服、王字、 角星、树叶。 学生观察图片,分享发现 预设 1:我发现,将图片对折 有一条线,可以沿着这条线展开, 片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请同学们观察淘气和笑笑剪的 图案,大家认识这些图片吗? 师:那同学们再观察这四幅图片,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4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折一折,咱们 看一看是否两边都一样? (学生动手折一折) 师:请同学们观察手里的图形,它 们对折以后有没有多出来的部分或者 少的部分? 师:老师用“树叶 ”的图片再次演 示,发现对折以后,它可以两边完全的 重叠在一起,没有多的部分,也没有少 的部分,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完全重 合。(师台上演示,学生台下动手比一 比) 师:而且我们发现,对折后的图形 里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所在的直 线,我们称为:对称轴。一般我们画对 称轴用虚线表示,并且要超出图形部 分,这样才是一条标准的对称轴。具有 这两种特征的图形,我们称为轴对称图 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师: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总结什 么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 2:它对折过来的两边边 上都是一样的。 没有 学生用手比一比什么叫完全重 合。 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特征描述 么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从淘气笑笑剪的图案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动手折一折等操作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结合看一看、摸一摸直观的感受“完全重合 ”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性,为能够准确的判断一个图形 否为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增强数 知识的应用意识。
5
环节二:巩固认知,深入体会对称之美
教师活动:动手实操,验证发现 师:瞧,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出示剪纸作品) 学生活动 生:剪纸。 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先对折再剪。 生:对折以后剪出来才是一个 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剪轴对称图形, 做交流分享。 学生根据自己的剪纸经验小结 要注意的问题。 如:折纸边缘要对齐;剪的时候要 心剪出流畅的线条。
师:剪纸是我们中国历史最悠久的 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些图片,说一 说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大家回答的很棒,老师想知道 如何才能剪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师:四人小组合作,让我们带着想 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自己设计一 个轴对称图形。 小结剪纸步骤: (1)对折(2)描线(3)裁剪 (4)展开 师:说一说,在操作中我们需要注 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作品展示,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
设计意图:剪纸艺术史中国最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 智慧。在数学课堂中以传统剪纸文化为载体,通过欣赏剪纸作品到自己动手 作剪纸作品,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更是在学习的过程 感受到了数学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魅力。学生在“做 ”的过程和“思考
6
的过程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不仅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奠定了基础 也强调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更是培养了学生鉴赏和创造数学美的能力。
环节三:拓展应用,深化对称之美
教师活动 1.判一判,增强爱国情感 师: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看看大家到底有没有理解什么是轴对 称图形。请同学们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 轴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结合国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 区区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图 是否对称。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动手折一折,观察图形是 能完全重合,深化对称之美。 学生分享交流动手操作的发现。 增强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增
师:第一幅图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国徽,第二幅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 区旗,第三幅图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 旗。 我们来看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 面有 5 颗小星星,代表香港人民心向祖 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五颗小星 星代表的是中国的主权。所以孩子们, 香港和澳门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师:现在请你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 知识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 形。 师:那我们如何判断这些图片是不是轴 对称图形呢?(小结判断轴对称图形的 方法) 2.感受对称之美,增强文化自信 (1)师:其实呀,数学中的对称
7
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同 学们都很喜欢穿的汉服(展示汉服图 片)。 结合图片,介绍汉服:汉服的设计 十分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和谐 感。汉服的装饰纹样,多采用动物、植 物和几何纹样。汉朝以后至唐宋时期, 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 纹样布局严密。衣袖、领 口、腰带等细 节处的装饰都经过精心的处理,使得整 体呈现出一种优雅而舒适的感觉。请同 文化自信。 学生身着汉服在感受数学对称 美的同时,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 从展示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会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服饰,它代表着 国古代的传统美学观念,弘扬了中 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穿着汉服,学生可以感受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是悠久历 的见证者。
学们欣赏汉服中的对称元素
今天就有两名同学穿着汉服来到 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汉服 中的对称之美。 (2)师:随着汉服热潮的兴起, 汉服不仅在国内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样 在国外也掀起了一股汉服流行热潮。 展示在国外身穿汉服,传播中国文 化的事迹。
8
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对称中的中 国文化出发,用实际行动做好每一件小 事,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运用广泛,存在于很多现实设计中。本环节从中华人 共和国国徽出发,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是否对称的 断,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对称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例。如澳门特别 政区区旗中的“五星照耀下的莲花”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通过介绍香港特 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中五角星的涵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剪纸步骤:①对折 ②描线 ③裁剪 ④展开
学生作品展示
9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请同学们继续探究,数学的对称美还体现在哪些传统中国文化中,将 自己的探究活动形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数学日记,期待大家的探究发现。(预 计时间20 分钟)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特征,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为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与汉服,学生在感受数学对称之美的 同时,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增强了 爱国主义情感与文化自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判一判等活 动中从体验对称之美、体会对称之美,到感受对称之美,结合轴对称图形 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发现、感悟、深化数 学对称之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判断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片是否是轴对称 图形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设计意图,明确香港和澳门是我们国家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加强爱国教育。然后引入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汉服,在观察汉 服的设计理念时发现了汉服中也很许多的对称元素,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探究热情。 小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展是非常必要的,能让整个课程更加饱 满。这不仅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也能进一步为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认知 能力提供有效帮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