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3.2.2原子的结构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3.2.2原子的结构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12 18:09: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2 原子的结构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②和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的原子核内含有12个质子 D.④是阴离子
【答案】D
【解析】A、该微粒原子核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八电子稳定结构,故正确;B、②和④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都已经达到八电子稳定结构,则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正确;C、根据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为Mg,Mg原子核内含有12个质子,故正确;D、根据图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微粒为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Na+,钠离子为阳离子,故错误;故选D。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
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是原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D
【解析】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2=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4.图下列选项中,表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是8,核外第一层只能排布2个电子,则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1层2个电子,第2层6个电子,故选:C。
5.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10+n,则该粒子形成的单质一定由原子构成
B.若m-n=10,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m是n的两倍,则该粒子是阴离子
D.n的最大值为8
【答案】A
【解析】A、若,说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是原子,该粒子形成的单质可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也可能是该原子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故该单质不一定由原子构成,选项错误;B、若,则,即根据图示表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该粒子是原子,选项正确;C、若m是n的两倍,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最大为8,可知m最大值为16,而此时核外电子数为18,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属于阴离子,故该粒子是阴离子,选项正确;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n的最大值为8,选项正确;答案为:A
6.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反应中氯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A、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正确;B、由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图示可知,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中氯气分子会分解成氯原子,故正确;C、1个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正确;D、钠离子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故选D。
7.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该粒子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镍离子有4个电子层
D.镍离子是一种阳离子
【答案】C
【解析】A、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的核电荷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镍离子是镍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的,镍离子核外只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8.下图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微粒是氯离子 B.该微粒的质子数为17
C.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D.该微粒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答案】A
【解析】A.该微粒质子数为17,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为是氯原子,选项说法错误。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为17,选项说法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选项说法正确。D.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7,要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9.下图所示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容易失去电子 B.②属于阳离子
C.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⑤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A、①只有一层,最外层为2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不容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②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③、④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⑤的质子数为19,为钾元素,是钾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10.下列关于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镁原子的质量比镁离子大得多 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答案】D
【解析】A.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所以它们的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选项说法错误。B.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镁离子已经稳定,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说法错误。C.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质量几乎一样大,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和镁离子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微粒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上述五种微粒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填粒子符号):
(3)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1)失去 (2)Cl- (3)CD
【解析】(1)B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2)微粒A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微粒A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Cl-;微粒B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微粒B属于原子,原子符号Na;微粒C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7个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微粒C属于原子,原子符号Cl;微粒D核内有9个质子,核外有9个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微粒D属于原子,原子符号F;属于阴离子的是:Cl-;(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相似的是CD。
提升练习
1.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 F B. S2- C. D.
【答案】 D
【解析】A.F为氟原子,得到电子可变成离子,不符合题意; B.硫离子是硫原子得电子形成,要变成原子需失去所得电子,不符合题意;C.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到电子变成氧离子,不符合题意;D.图为镁离子结构示意图,要变成原子需得到电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B.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
C. 它们的质量完全相同 D.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 A
【解析】A. 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符合题意; B. 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故不符合题意;C. 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尽管电子的质量很小,但它们的质量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D. 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各粒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属于原子 B. ①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C. ④属于阴离子 D. ③④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D
【解析】A、①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②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均属于原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B、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法不符合题意。C、④中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说法不符合题意。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③④的原子分别为氟原子、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6,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而原子和离子是不能运动的
B. 原子得到电子后可以转化为阳离子
C.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不同
D. 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
【答案】 C
【解析】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停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荷,转化为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C.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不同。故符合题意。D. 氢原子中无中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m,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
A. m+1 B. m
C. m-1 D. m+2
【答案】 A
【解析】设元素B的核电荷数是y,A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m,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A2+的核外电子数等于m-2,同理阳离子B3+的离子中带有(y-3)个电子。因为B3+和A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m-2=y-3,即y=m+1。 故答案为: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
C. 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答案】 B
【解析】A. 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故符合题意;C. 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故不符合题意;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B.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D.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答案】 A
【解析】A、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不符合题意;D、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答案】(1)A和B (2)C和E (3)失去
【解析】(1)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和B,故填:A和B;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C和E,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C和E;
(3)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下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_______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
【答案】 (1)3;失去
(2)最外层电子数
(3)Na+ 、Cl-
【解析】(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填3;
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填失去。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3)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 Cl- , 故填Na+ 、Cl-。
10.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两种粒子都是原子,则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2)若B表示某元素的离子,则y=_______。
(3)若A示意图中x等于11(11号是钠元素),则该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
【答案】(1) B 得到
(2)8
(3)Na+
【解析】(1)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A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由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是7个电子,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B;得到;
(2)若B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应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则y=8,故填:8;
(3)若A示意图中x等于11,即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填:N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01
02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
03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新知导入
电子能这样分布着?
探究新知
寻找电子的排布规律
任务一
原子
我是原子核
探究新知
电子层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
探究新知
核外电子的能量规律
电子层:1 2 3 4 5 6 7
离核:近
能量:低
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作最外层。


探究新知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8、8规律
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第一层最多只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只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探究新知
原子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各层的电子数
电子层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Na
探究新知
画出氧原子、镁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氧原子
+8
2 6
镁原子
+12
2 8 2
氯原子
+17
2 8 7
探究新知
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究新知
钾原子、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如何画呢?
钾(K)
+19
2 8 8 1
钙(Ca)
+20
2 8 8 2
探究新知
2.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 H He B 除外)
1.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 ;
金属
观察1 到 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
非金属
稀有气体
3.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 8 个 ( He 为 2 个)。
相对稳定结构
氖、氩等稀有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探究新知
原子种类 实例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结构稳定性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金属
非金属
He、Ne、Ar
8(He为2)
Na、Mg、Al
N、O、S
< 4
> 4
不易得,不易失
稳定
稳定
易失去
易得到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探究新知
明确离子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
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如果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探究新知
失去1个电子
钠离子
得到1个电子
氯离子
氯原子
带1个单位正电荷
带1个单位负电荷
钠原子
离子的形成
探究新知
Cl
Na
钠离子带正电荷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阳离子
带负电——阴离子
定义
分类
静电作用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氯离子带负电荷
氯化钠
氯化钠的形成
离子的形成
探究新知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电荷
镁离子
铝离子
O
2-
n+
R
R
n-
示例
氧离子
2+
Mg
Al
3+
氯离子
Cl
-
离子符号
探究新知
准确书写离子符号
任务三
Na
1+
Al
2+
Mg
+2
判断离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
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所带电荷不要标错。
探究新知
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离子及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离子符号
探究新知
H
+
Al
3+
Cl
-
2F
-
6S
2-
2+
5Ca
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
氢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6个硫离子
2个氟离子
5个钙离子
探究新知
常见的原子团
SO42-
CO32-
NO3-
OH-
NH4+
PO43-
氢氧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铵根离子
磷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除单个原子带电形成离子外,带电的原子团也形成离子,又叫“根”。
(原子团:2个或2个以上的原子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整体)
离子符号
记忆顺口溜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探究新知
微粒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微粒电性
微粒结构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电子层数 。 质子数 电子数;
电子层数 。
联系 区别 不带电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


减少
不变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概念上: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电性上: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结构上:
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定结构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1.右图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原子含12个质子 B. 镁原子含12个电子
C. 镁原子一定含12个中子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C
课堂练习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为 17
B.核外有 3个电子层
C.带 17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 7个电子
D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 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
A. ①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4.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下列元素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B.
C.
D.
A.
C
课堂练习
5 . 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BC
AB
C
B
AD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离子
①定义: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②分类:阳离子、阴离子
③符号及意义
④常见原子团
⑤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原子的结构
课题内容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认识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符号。 教材分析:上一课题初步接触到了原子,知道了分子的可分性,也知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原子还能不能再分?本课题就在上一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对原子的认识,从结构上深入的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习形成严谨、质疑、反思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借助一些生活实例和实验已经对分子和原子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题要在其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认识原子。就学生本身而言,本课题是困难的,学生还处在化学入门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还不足以完全支撑学生彻底领悟微观的世界,故此在安排教学时,应该注重化抽象为形象,借助微观模拟动画或者模型,能够辅助学生的想象和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达成评价 能够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并知道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重难点 重点: 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先行组织 结合原子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够发现原子排布的规律。知道什么是得失电子,会认识基本的元素符号。
问题与活动 活动设计: 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那么这些电子是如何存在的呢?像西瓜籽一样?还是像火龙果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解】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不停地运动着。 项目任务一:寻找电子的排布规律 【讲解】这些电子在这个空间里的运动也有一定的规律,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讲解】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 2.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中,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作最外层。 3.每个电子层所排布的电子数是不同的,第一层最多为2个,第二层最多为8个,最外层最多为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思考讨论】如何直观、形象地表示电子的分层排布呢? 【讲解】为了简明、方便的表示出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科学家们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大家结合原子的结构,猜测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都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结论】以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说明各部分的含义。 【练习】画出氧原子、镁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这是前18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大家一定要能够画出来。 【思考】钾原子、钙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如何画呢?(引导学习练习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这是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 【总结与交流】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3.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排满了8个电子(氦为2个)。 【讲解】通过观察各个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有些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或2个电子,如氖、氩等稀有气体,它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讲解】那么剩下的这些原子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稳定了,试想哪些易得电子,哪些易失电子? 【课件展示】展示得失电子的原子,对比分析稳定性。 项目任务二:明确离子的形成过程 【提问】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如果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总结与交流】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而带上一个正电荷,成为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上负电荷,成为氯离子。 【讲解】 1.通过电子的得失,原子就带上了电荷。这种带电的原子就叫做离子。2.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项目任务三:准确书写离子符号 【提问】那么离子的符号该如何表示呢? 【总结与交流】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电荷。 【练习】判断课件上书写的离子是否正确。 【讲解】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离子所带电荷不要标错。 【提问】离子符号表示什么呢?符号周围的数字有什么含义? 【总结与交流】 【练习】写出以下离子的符号 【讲解】原子团:2个或2个以上的原子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整体),列举常见的原子团,要求学生记忆。 【提问】能分清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吗? 【总结】表格对比分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评价 学生能说出电子在不同区域运动,知道电子层的含义。 学生能够分清能量的高低与层次的关系,能够准确找出各层电子数目。 学生能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含义,知道如何书写前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能够理解相稳定的意思,结合稀有气体的性质,明确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例子,能够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 能够准确写出相应的离子符号,知道各个数字的含义。 7.学生能够利用表格对比分析原子和阴阳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1.右图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镁原子含12个质子 B. 镁原子含12个电子 C. 镁原子一定含12个中子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核电荷数为 17 B.核外有 3个电子层 C.带 17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 7个电子 3.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 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 A. ①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④ 4.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下列元素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C ) A.B.C.D. 5 . 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 (2)AB (3)C (4)B (5)AD
成果集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2 原子的结构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B.②和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的原子核内含有12个质子 D.④是阴离子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是原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4.图下列选项中,表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10+n,则该粒子形成的单质一定由原子构成
B.若m-n=10,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m是n的两倍,则该粒子是阴离子
D.n的最大值为8
6.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反应中氯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7.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如图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的核电荷数为28
B.该粒子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镍离子有4个电子层
D.镍离子是一种阳离子
8.下图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微粒是氯离子 B.该微粒的质子数为17
C.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D.该微粒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9.下图所示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容易失去电子 B.②属于阳离子
C.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⑤属于非金属元素
10.下列关于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镁原子的质量比镁离子大得多 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微粒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上述五种微粒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填粒子符号):
(3)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提升练习
1.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 F B. S2- C. D.
2.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B.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
C. 它们的质量完全相同 D.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3.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各粒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属于原子 B. ①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C. ④属于阴离子 D. ③④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而原子和离子是不能运动的
B. 原子得到电子后可以转化为阳离子
C.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不同
D. 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
5.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m,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
A. m+1 B. m
C. m-1 D. m+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
C. 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7.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B.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D.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8.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下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_______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
10.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两种粒子都是原子,则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2)若B表示某元素的离子,则y=_______。
(3)若A示意图中x等于11(11号是钠元素),则该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