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语文学习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逻辑和语文学习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10:27:2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预热小活动]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请问肖像在哪个盒里?
求婚者运用排中律知识,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而赢得了爱情。
逻辑与语文学习
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如:修改病句、科技文阅读、作文等


“逻辑”一词原意指思想、理性、规律、言辞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逻 辑
一、概 念
二、命 题
三、推 理
四、逻辑规律
一、概念:
1、定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组成:内涵、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
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3、关系: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如:“学校”与“中学”;“学生”与“中学生”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a
b
a
b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二、命题
1、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如:①所有人是动物。②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③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
我们看下列语句:①红豆生南国,②春来发几枝?③愿君多采撷,④此物最相思!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
2、潜台词:就是俗话说的“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即话中有话,言外有意。
如:“你真行啊!”,在不同的语境中,可夸奖,亦可责备。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试读下面两首诗,体会其弦外之音。
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张籍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三、推理
1、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2、形式:
⑴三段论: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 如: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已经年满18岁,所以他有选举权。
⑵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引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例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上从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入了一个二难境地中:他们要么承认自己看不见,根据骗子预先设好的前提,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要么宣称自己看得见,但又违背了事实,是一种说谎的行为。
四、逻辑规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偷换概念,改变话题。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假。如“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假的,必有一真。
学习提示
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 ”“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介词(关联词)的滥用、误用” “否定不当”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命题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科技文阅读试题想象推断等,常常可用逻辑规律推理出需要的答案;而作文则需遵循同一律,做到话题和主题始终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偏题或离题的情况。
*
福建省邵武四中 刘良善 制作
*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明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汁》诗说:“(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竹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