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目 赏章法之美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起始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的智慧与结晶。红楼梦回目实际上属于文学作品的目录部分,但是与现代文学作品的目录又有所不同。红楼梦回目具有对称性与工整性,类似于对联,是由中国古典诗中蜕化而出,不但有着和谐优美的韵律,对仗也十分的工整。对这类回目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学生从回目学习中体会古典文学之美,从而产生学习古典名著的热情。回目是一种具备一定特殊性的文学表达题材,能够充分体现出本民族语言特征,是本民族语言智慧的凝结。学生能够通过回目学习了解名著回目的形式、风格、美感、文化等因素,其语言构建能力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我所教的是高一年级,很多学生只是听说过《红楼梦》却没有真正读过这本书。如果一开始就讲小说主旨或者分析人物,有点拔苗助长之嫌。我们可以通过回目教学帮助学生解析全书,划分片段,降低学习和阅读难度,带领学生经由回目走入红楼世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回目形式,总结《红楼梦》的回目特点。
2.通过赏读回目微言大义,探索《红楼梦》回目的价值。
3.借鉴回目撰写技巧,完成语言迁移训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回目形式,总结《红楼梦》的回目特点。
2.通过赏读回目微言大义,探索《红楼梦》回目的价值。
3.借鉴回目撰写技巧,完成语言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她们都是谁?
由影视剧《红楼梦》剧照导入。
二、初读感知——发现形式之美
任务一:请大家速读回目,找到你最喜欢的回目,和大家分享并说出理由。
学生阅读回目,找到最喜欢胡回目,和大家分享,在总结喜欢理由时顺便总结了回目的特点:
1. 对仗工整。
2. 多用修辞。
3. 一回两事。
4. 悲喜对照。
三、深入探究——品味微言大义
任务二:请同学们再读《红楼梦》的回目,小组合作探究 ,分析回目的价值。理解“回目之工拙,与作者之情感,于全书之主旨,最有关系”这句话。
学生再读回目,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红楼梦》回目与作者情感和小说主旨的关系。并通过以下四道题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环节的理解。
①请补充下列《红楼梦》回目中的第一个字。
1、 ——湘云醉眠芍药祸
2、 ——香菱情解石榴裙
3、 ——平儿情掩虾须镯
4、 ——晴雯病补雀金裘
5、 ——紫鹃情辞试忙玉
6、 ——袭人娇嗔箴宝玉
7、 ——女儿遗帕惹相思
A呆 B憨 C痴 D勇 E俏 F贤 G慧
②请补充下列《红楼梦》回目中的缺少的字
1、王熙凤——设相思局
2、黄金莺——结梅花络
3、——霸王调情遭苦打
4、——郎君惧祸走他乡
5、辱亲女——妾争闲气
6、欺幼主——奴蓄险心
7、——小姐不问累金凤
A愚 B懦 C毒 D冷 E巧 F呆 G刁
③请找出下面回目中表示地点的词,并分析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以此来判断回目和小说主旨的关系。
第 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 十 七 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 四 十 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一〇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一〇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图片
④请找出下列回目中横线处人物的命运或者结局
第 四 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第 十 三 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第三十二回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痴情归地府
第六十九回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第一〇〇回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一〇九回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第一一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师生共同总结:
1、回目涌动着作者的情思。体现了作者的善恶观,以及对人生百态的关照和悲悯。
2、回目揭示了人物的命运,是主旨的暗示。
(注:宋元至明清,章回体小说从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的案头之作,回目也从形式到内容,日臻完善。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也是煞费苦心,使之与小说主体一起承载了他对人生价值地苦苦追求。)
四、迁移提升——语言运用之美
《红楼梦》的回目就是这样的文质兼美,赏心悦目。谁能梳理一下回目撰写的技巧呢?学以致用,请同学们选择屏幕上的一组或两组关键词,写下最美的回目式作文标题。
枷锁----独立
科学----自然
浮华----本真
学术----未来
立场----真实
世界----爱
青年----栋梁
弱----强
五、课堂总结
赏《红楼梦》回目之美,需要熟读精思,循序渐进,更需要总结提升。它并不是辞藻的简单堆砌,而是运用接近“诗”的形式来表达完整清晰的含义,内涵丰富,意蕴无穷。有人说《红楼梦》里的回目延续了中国文化的血脉。就有同学问我:老师,文化表现在哪啊?在这里,老师想告诉大家:其实,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翻开《红楼梦》,你就能遇见。
六、作业
阅读《红楼梦》前五回,勾画圈点出主要人物,列一张人物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