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修武一中 李文静
学习目标
1、了解、梳理逻辑的一般知识。
2、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 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
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
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
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
逻 辑
一、概 念
二、命 题
三、推 理
四、逻辑规律
研究的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逻辑的角度看,概念揭示了某一事物或 现象的__________,我们凭借概念可以准确 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 开来。
(2)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 念所反映的对象的__________,外延则指概念 所反映的对象的__________。(以“商品”为例)
本质属性
根本属性
具体范围
概念间
的关系: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如:“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a
b
a
b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工人”与“农民”;“教师”与“学生”
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
b
a
全同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也叫从属关系
(4)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小刚打碎了暖瓶”可以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我喜欢杜鹃”,可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命题。
“小刚把暖瓶打碎了”
“暖瓶被小刚打碎了”
“我喜欢杜鹃花”
“我喜欢杜鹃鸟”
(3)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
(4)推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_____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5)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______,不能中途_________,_________。“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_____________,肯定一个,就必须___________,不能两个都肯定。“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____________。
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
复句
同一
偷换概念
改变话题
同时都是真的
否定另一个
同时是假的
一、课本上的病句练习
生活中有关概念的故事
打牌人的狡辩
甲:“十二点了,你们该休息了!”
乙: “你睡你的,管我们不着。”
甲: “你们这样大声吵闹,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甲:“这是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点。”
乙:“这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的家,要你管什么闲事!”
同学们能否指出,打牌人的答话除了有违公共道德外,在逻辑上犯了什么错误。
打牌人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混淆概念,进行狡辩。
⑷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 姑娘:“怕什么 !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
这位姑娘犯了什么错误?
说说“意思”的意思
甲:“我来 意思意思。”
乙:意思意思?你什么 意思?
甲:我说:“没意思。”
乙:“没意思”?你这是什么 意思?
甲:小 意思!小意思!
乙:说清楚喽,什么意思?
甲:“我这个意思,您可能不会理解我这个意思。”
乙:“你这人真有 意思。”
甲:“原来吧,我是不好 意思到您这儿来意思意思,
可是要不来意思意思又怕你说我不够 意思!
结果到这儿一看:您这意思还真不像是 那个意思。
我也知道,这意思意思也确实没啥 意思,反正
我这意思-,你该明白了吧?”
同学们谁能说说,“意思”到底什么意思?
意思意思--- -1、略表谢意
什么 意思-----2、意图
什么 意思----- --3、解释
小 意思-----------4、表示感谢
真有 意思---------5、有趣
不好 意思---------6、难为情
不够 意思---------7、不讲义气
没啥 意思---------8、必要的
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引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二难推理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
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探究释疑
⑴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可运用什么逻辑规律来猜测?请简要分析。
有三个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陈,他们每人身兼两职,三个人的六种职业是作家、音乐家、美术家、话剧演员、诗人和工人,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
A. 音乐家曾经对工人谈过古典音乐的欣赏 B. 工人的爱人是作家的妹妹 C. 音乐家出国访问时,美术家和姓王的曾去送行 D. 作家和诗人曾讨论过“百花齐放”的问题 E. 美术家曾与姓刘的看过电影 F. 姓陈的善下棋,姓刘的和那作家跟他对弈时,屡战屡败 你能推断出他们三人各自的职业吗
作家 音乐家 美术家 话剧演员 诗人 工人
姓王的 ∨ × × ∨ × ×
姓刘的 × ∨ × × ∨ ×
姓陈的 × × ∨ × × ∨
写一篇短文,阐述逻辑在语文学习中无处不在。
《趣味逻辑》(徐德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形式逻辑》(文寿山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
《普通逻辑原理》(曹予生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形式逻辑》(樊明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