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扬州慢》对比群文阅读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望海潮》《扬州慢》对比群文阅读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0 14: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宋词中的城市记忆
——兼赏《望海潮》《扬州慢》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 ,字耆卿,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途经钱塘。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不久孙何就亲自前来与之见面。
《扬州慢》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六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望海潮·[ 宋 ]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 宋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用心品读,我是古城观察者
这两首词分别写了哪两座城市呢?
《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然后《扬州慢》写的是扬州
是怎样的杭州和扬州呢?
繁华的杭州,凄凉的扬州。
对比阅读两首诗,说一说在词人笔下,杭州和扬州藏在了那些画面里?
贴心小提示:关注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阅读品味《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找出词中的意象,体察意境,完成表格。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扬州慢
望海潮·[ 宋 ] 柳永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 宋 ]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慢
[ 宋 ]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慢
[ 宋 ]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望海潮·[ 宋 ] 柳永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杭州 城市风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 繁华富庶 点染、互文、渲染烘托 惊叹
郊外景物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美丽雄奇 赞美
士庶生活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 太平祥和 艳羡
扬州慢 扬州
篇目 城市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海潮 杭州 城市风情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 繁华富庶 点染、互文、渲染烘托 惊叹
郊外景物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美丽雄奇 赞美
士庶生活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箫鼓、烟霞 太平祥和 艳羡
扬州慢 扬州 昔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繁华热闹 虚写、联想、用典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今日 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 实写、今昔对比、乐景衬哀情 探究深思,城市记忆新价值
《望海潮》它是写于北宋灭亡前的100年,而《扬州慢》写在南宋,当时北宋已经灭亡50年左右,把繁华的杭州,和萧条的扬州,放在整个大宋王朝这段历史当中,你会有怎样的发现或者感慨呢?
宋朝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女生)
大宋朝有树,150年前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
大宋朝有花 ,150年前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大宋朝有桥,150年前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大宋朝也有声音,150年前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男生)
150年过去了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50年过去了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50年过去了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150年过去了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尝试“美读”,我是古城行吟者
师范读
望海潮·[ 宋 ]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 宋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点染”艺术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点染”艺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染”艺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一座城一种记忆,《望海潮》和《扬州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望海潮》中柳永以清新秀丽的诗句,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居民生活画卷,所表达的是对盛世的赞美与歌颂。《扬州慢》中姜夔运用丰富的表达技巧,传递了遭受兵祸的黍离之悲。思辨表达,探究主题:“情感表达”与“城市记忆”课堂总结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座城市,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它们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也体现了文学的价值。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