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系统的知识,对命题和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
3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提升语言的领悟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背诵竞赛
篇目:《劝学》
方式:分组抽签
活动2【讲授】逻辑基本知识
知识梳理
1、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①全同关系 ②包含关系 ③交叉关系。④矛盾关系⑤反对关系。
2、概念和词语之间的关系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明确:概念和词语之间既然呈现复杂的关系,那就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念。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活动3【讲授】寓教于乐
1、故事激发思维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 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 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滞死。看起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扥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听了俘虏 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活动4【讲授】逻辑知识学习
小结巩固: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具体范围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活动5【活动】能力内化
1.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来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和技能等。
(2)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
(3)新闻就是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
活动6【活动】能力内化
2.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一小说
鲁迅一《孔乙己》的作者
教师一作家
社会主义制度一资本主义制度
真理一谬误
阿Q一老舍
3.下面一些概念划分的例子错在什么地方。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2)今天大扫除,女同学擦玻璃,团员扫地,班干部抹桌子。
(3)词可以分为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褒义词和贬义词。
活动7【练习】能力迁移
考题训练
进入阅读状态:勾、画、圈、点
活动8【讲授】关于命题
3、“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2003年上海申花队获得了甲A联赛的冠军
4、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叫“预设义”或“隐含义”
5、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语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命题,而且同一命题可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活动9【练习】学以致用
分析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分别违背了什么思维规律。
1、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2、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3、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
4、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5)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作儿童文学发表吧。
活动10【测试】巩固强化
见教材
活动11【作业】课后练习
同步训练1至3题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