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 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出示图片《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指生猜,并评价。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个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请看图片(出示“矛”和“盾”的图片)。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第 15课《自相矛盾》,请同学跟老师一起书写十五课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指生答
5.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朗读。
6.听完录音我们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出示韩非简介,请同学读材料。
韩非: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称“韩非子”,代表作品:《韩非子》。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生读课文,并评价。
3.出示本课的难读易错的句子(指生读)吾盾之坚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矛盾誉吾重点讲解“矛盾誉”字形、字音,让学生书写。评价指导,注意易错笔画。相互交换评价。
三、再读课文,品析课文
根据划分的节奏读,指生读,评价指导,再听一遍录音。
1.回忆复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等。
2.请同学们通过这些学习方法,在小组内一起讨论这篇课文的意思。前后四人一小组。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指生回答课文重点字词的意思,指导并评价。逐句引导理解。
4.引导学生理解并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指生答,并引导评价。
5.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里的话回答,指生回答。
四、联系生活,课外积累
1.生活中或者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2.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3.词语积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楚人呢?
哑口无言 瞠目结舌 无地自容 面红耳赤 无言以对 洋相百出 呆若木鸡 目瞪口呆
4.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带有“自”这个字。还有这些词语带有“自”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自相矛盾 自给自足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欺欺人
五、课堂概括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指生回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作业:展开充分的想象,续写《自相矛盾》。
用下面的开头: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矛 锋利 楚人
盾 坚固
《自相矛盾》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学习气氛就比较浓厚,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整堂课充实紧凑。同时也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比较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让我看到了班级中平时学习较差学生的潜力。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多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初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学习新课时,先听示范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明确读音,在文中把需要停顿的地方做好标记,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2.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后注释读懂句意,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方法。
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应切实做好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一点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