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对酒当歌天下心,
守拙田园归隐情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阅读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品味语言,理解并鉴赏两首诗不同情感与风格,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4. 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素养提升目标
学习方法
提示
1、细看标题,紧抓题眼;
2、知人论世,明察诗心;
3、品味意象,领会诗意;
4、寻找诗眼,体悟诗情;
5、熟知典故,古意今用;6、分析手法,鉴赏诗味;
7、注释题干,有的放矢。
诵读诗歌,初味诗情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立
足
文
本
酒
朝露
月
乌鹊
山
海
周公
尘网
羁鸟
池鱼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
烟
狗
鸡
樊笼
立
足
文
本
篇目 背景 诗眼 意象及内涵 艺术手法及效果
《短歌行》 赤壁大战前后,54岁
《归园田居》 五仕五隐,不为五斗米折腰
情感
忧
归
朝露(比喻短暂的人生)
明月、乌鹊(比喻人才)
山、海(比喻自己广纳人才态度)
比喻
用典,含蓄委婉表达感情;简洁凝练,富有文采。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束缚)
羁鸟、池鱼(比喻自己)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烟、狗、鸡
白描,
语言摆脱矫饰,追求自然,不事雕琢,更好的体现陶渊明内心的追求与人生境界。
比喻、对比
人生之忧:作为诗人慨叹人生短暂;人才之忧:作为能臣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作为雄主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用典:
引用过去有关人物、地点、事件、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作用: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语言简洁凝练,内涵丰富;庄重典雅,表达生动,委婉含蓄。
诗例:
《泊秦淮》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立
足
文
本
篇目 背景 诗眼 意象及内涵 艺术手法及效果
《短歌行》 赤壁大战前后,54岁
《归园田居》 五仕五隐,不为五斗米折腰
情感
忧
归
朝露(比喻短暂的人生)
明月、乌鹊(比喻人才)
山、海(比喻自己广纳人才态度)
比喻
用典,含蓄委婉表达感情;简洁凝练,富有文采。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束缚)
羁鸟、池鱼(比喻自己)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烟、狗、鸡
白描,
语言摆脱矫饰,追求自然,不事雕琢,更好的体现陶渊明内心的追求与人生境界。
对比
人生之忧:作为诗人慨叹人生短暂;人才之忧:作为能臣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作为雄主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事物、人物、景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作用:白描手法写诗,可使语言更加简练;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使环境氛围更显突出;写人,可使人物更加活灵活现,由表及里,直逼人物的本质、灵魂。
诗例:
《湖心亭看雪》张岱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的鱼惊不应人。
立
足
文
本
篇目 背景 诗眼 意象及内涵 艺术手法及效果
《短歌行》 赤壁大战前后,54岁
《归园田居》 五仕五隐,不为五斗米折腰
情感
忧
归
朝露(比喻短暂的人生)
明月、乌鹊(比喻人才)
山、海(比喻自己广纳人才态度)
比喻
用典,含蓄委婉表达感情;简洁凝练,富有文采。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束缚)
羁鸟、池鱼(比喻自己)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烟、狗、鸡
白描,
语言摆脱矫饰,追求自然,不事雕琢,更好的体现陶渊明内心的追求与人生境界。
对比
人生之忧:作为诗人慨叹人生短暂;人才之忧:作为能臣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作为雄主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规范言表:本诗塑造了一个具有······(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的······(身份特点)。
集思广益:
《短歌行》塑造了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立
足
自
身
有人喜欢曹操,因为他有伟人之气魄,英雄之悲心,毛泽东也曾评价:“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有人喜欢陶渊明,如苏东坡偏爱陶公为人,尤其推崇其诗,他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于胸,并一一唱和。
如果你身处魏晋乱世,你希望成为曹操与陶渊明中的谁?
OR
思考探究
曹操颁奖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人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陶渊明颁奖词: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宫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立
足
自
身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统一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请替曹操或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的出世或入世观。
vs
立
足
当
代
拓展提升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曹操与陶渊明在诗中所体现的精神对我们当代青年有何启示?
寄语
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哪怕巉岩不可攀,我们也要会当凌绝顶。从经典中汲取力量,达则兼济天下如曹操,穷则独善其身如陶渊明,无论在何种处境,我们都不应当对生活失去激情,更要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