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0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0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9-14 2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上课,组织教学)
一、导情激趣,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玩对密码游戏,好不好?我出1,你出9,大家一起说1和9,组成10。”教师然后又出其他的数字密码,学生对。该过程大约3分钟。(通过复习10的组成,较为顺利地过渡至10的加减法的学习中。)
二、参与游戏,自主探索
1、套圈游戏
师“老师手里有十个圈,现在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玩玩套圈游戏,其他小朋友来猜一下他能套中几个圈?”学生积极举手,然后教师请一位同学请上来,在他套圈之前,提问:“你觉得他能套中几个?没套中几个?”3位学生做了猜测,第一位学生没有考虑到套中和套不中的总和应该是一开始的10个圈,教师做了适当的提示,后面两位同学都能想到这一点。游戏开始,结束。学生套中4个,没套中6个。师提问:“结果怎么样,他究竟套中了几个,没套中几个,你能列一下式子吗?”
学生列式,教师同步板书:
10-4=6
10-6=4
4+6=10
6+4=10
引导发现: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能发现他们之间藏着什么小秘密吗?学生表现得似乎都无法完全理解老师讲的话,回答的均不在点子上。该过程大约10分钟。(教师在给出指导语时存在着一个问题:“秘密”两个字太过宽泛,他们基本不会仔细去看这四个算式的数字究竟是怎样的。可以换个方式提问‘你从这四个算式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字’,从而引到3个数字能列四个不同的式子这一知识点上更加容易。)
2、涂圆片
过渡“现在,10个圈圈都跑到电脑里了,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同步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圈圈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你能根据颜色的不同,像
我们刚刚套圈一样,列出四个算式吗?” 指名交流,并说明算式的理由。(这里讲理由会不会没有太大的必要?) 教师出示四个算式,奖励红苹果。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学生在练习纸上自主涂圆片,探索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学生涂完以后,请了几位学生交流他们涂的结果和列的算式。教师提到了一种特殊情况:涂5个圆片可不可以?假如我涂了5个,应该怎样列式?
5+5=10
10-5=5
当涂5个圆片的时候,我们能列两个式子。约为8分钟。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几加几等于10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那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等于10,并说出两个加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学生找,然后列出加法算式。在学生明白示范后,前后两位同学练习。(由于上节课为10的组成,所以很多同学依然停在我出几,你出几,几和几组成10这句口诀上,没有得到深化,提升。教师最好在示范时指导语更清楚一些。)
2、10减几
小孔雀胸前的10减去每根羽毛上的数,得数是几?(开火车说,其余小朋友说对或者错)。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10的减法掌握得普遍较好。本过程约为6分钟。
四、联系生活,简单运用
今天我们学了10的加减法,我们生活中有些问题能用10的加减法来解决呢!看,小白兔把我们带到了菜园里。(出示课件,教学情境图)
①师:“总共有几个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白兔抱走了几个?‘?’在哪里,你能给问号提个问题吗?”学生根据教师的导语回答。指名,列式计算。
10-3=7
②师:“左边的冬瓜有几个?右边有几个?‘?’问的是什么?”指名,列式计算。
8+2=10
(这两题在做时,可考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索出来会更好,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不错,所以教师可减少不必要的牵引。)
③根据本班学生提问:“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学生回答10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有的说第二组有5个,第三组5个,也有的是根据男生数和女生数来算的。思维比较宽广,应该肯定。约为6分钟。
五、开放题
看谁说得多? + =
10 - =
其中一位学生表示可以有规律的说,教师反馈:“哦,真聪明!可以有规律的记,很好。”(这里可以对规律稍微说一下,或者请学生说是什么规律。)后面几位学生在说时,不照规律,没有顺序的在说。约为5分钟。
总结课堂,下课。约为2分钟。
听课感想:
优点:
课堂结构完整,合理。各环节过渡较为顺利、流畅。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这样有情境的练习题充满了兴趣,触及了他们的兴奋点。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做题,而是在玩游戏。新课程提倡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创设活动,让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点上,执教老师从主旨到内容都很好的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
从学生的参与度来说,顾及全班,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并且陈老师儿童话的语言很好的和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交流。
从一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出发,在课堂上实行即时奖励,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建议:
(已于具体教学过程中标明)
我的体会
经过这次教学观摩,我深深领悟到“对数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句话的内涵。教师有没有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他们的“经验世界”缺少一种联系和沟通。自以为套圈这样的游戏活动,对他们来说是看到过的或玩过的,可以理解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他们缺少真实情景的体验。当陈老师真的安排学生体验套圈的游戏后,他们的思维被激发了,教学相对简单了。而相反。有时候教师千方百计地解释引导,学生还是一脸疑惑。因此,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学生之所想,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活动。同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建舞台,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设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将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亲近数学。
2008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