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赏言 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欣赏参差错落的语言之美。
2.析象 梳理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豪放飘逸的浪漫之美。
3.鉴赏 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多角度探究诗歌主题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认识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长安三万里》剪辑片段。
(2)任务一 赏言
1、诵读
阅读中对语速、语调的把握:
忧郁悲伤——语速慢
紧张兴奋——语速快
高昂激动、疑问命令——升调
低沉平缓、叙述——降调或平调
听范读。
学生进行范读。学生谈谈他读了本诗之后的感受。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说出蜀道的山高水险、奇峻,以及诗人李白充沛、高昂的情绪。
2、请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之难?
一叹:山高——开辟难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用典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夸张,想象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神话传说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虚实相生,侧面烘托,夸张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动作,神情描写。
二叹:路险——攀登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渲染、烘托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张、拟人、视听结合
三叹:人祸——安居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化用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张载《剑阁铭》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夸张,想象,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险恶。
(3)任务二 析象
请思考:
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蜀道之难?
意象 特点 效果
一叹 太白山 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 猿猱 青泥岭 参井 奇特壮丽 山高 开辟难
二叹 悲鸟 子规 夜月 空山 连峰枯松 飞湍瀑流 悲凉寂寥险峻壮丽 路险 攀登难
三叹 剑阁 狼与豺 猛虎 长蛇 惊骇凶险 人祸 安居难
(4)任务三 探明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背景,除了描写入蜀道路的艰难之外,你能否探究本诗主旨更深的内涵?
近三年被否定的说法:
1.罪严武说:为房琯、杜甫担忧,劝他们早日离蜀,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
2.讽玄宗说:为奔蜀避安史之乱的玄宗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地方军阀挟制;
3.刺章仇兼琼说:讽刺当时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想凭险据守,不听朝廷节制。
其他主旨内涵:
1.“自为蜀咏,别无寓意”(顾炎武)
2.赠友。为送别友人王炎入蜀而写。
3.生命焦虑。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骆玉明)
4.看到了当时繁华盛世下危险的政治形势,劝诫统治者谨防战祸,表现当时李白对时局的隐忧和严肃的家国情怀。
(五)课堂小结
《蜀道难》作于天宝初年,表面看起来国泰民安、一片祥和美好,实际上朝廷内部早已腐败糜烂,法令松弛无度,土地兼并严重,且藩镇手中掌握大量兵马,朝廷已经对政权失去控制。因此李白这首《蜀道难》虽然看上去是描写蜀道地势险要,实际上是他对国家和人民安危的深深忧思。希望同学们能如李白,心有家国,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六)延伸作业
1.学校要组织一次到四川的游学活动,请你从网络上搜索信息并结合我们刚才观看的视频,对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蜀道难》写一份600字左右的解说词。
2.仿照本诗“赏言—析象—探意”的鉴赏过程,自主赏析自读课文《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