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2课时 )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与认识不等式的定义与解集的概念(数学抽象);
2.能灵活地运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数学建模);
3.牢固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与技巧(数轴法、作差法和作商法),并能证明相关不等式成立(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4.理解与掌握不等式的十条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运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用作差法、作商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不等式的十条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用作差法、作商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不等式性质的运用.
1、情景: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远与近、快与慢、涨与跌、轻与重、不超过和不少于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和不相等,相等用等式表示,不等用不等式表示。
情景问题1
01
2、问题
各位同学,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定义、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你们现在还能对这些知识进行阐述并运用吗?
那么,到了高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不等式的那些新知识?相信各位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将能回答这一问题.
情景问题1
01
复习旧知
01
1.不等式的定义是什么?
用不等号(>,<,≥,≤,≠)连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就叫做不等式.
例如 2x-5 > -3 , 6 < 9 等.
复习旧知
01
2.不等式的解集是什么?
能使不等式不等关系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所有不等式的解组成的集合就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2x-5>-3, 解得 x>1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x>1 },将其表示在数轴上如下图所示:
复习旧知
01
3.问题探究: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
(1)某路段限速;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 应不少于2.3%;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复习旧知
01
3.问题探究: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1)某路段限速;
解:设该路段行驶的汽车速度为,
则“限速40 ”可用不等式表示为
注:高中不等式的形式可能是三边及其以上
复习旧知
01
3.问题探究: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解:由题意可将题中不等关系表示为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 应不少于2.3%;
注:在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时,也可能用到不等式组表示.
复习旧知
01
3.问题探究: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解:由题意可将题中不等关系表示为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面对语言性实际问题,先作图,再表示不等关系.
复习旧知
01
3.问题探究: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解:设 C 是直线 AB 外任意一点,
过点 C 作 垂足为 D,
E 是直线 AB 上不同于 D 的任意一点,
则
情景问题2
1、问题:如下图所示:两个周长相等的矩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答:它们的面积不相等.
S正方形 = 边长 x 边长
= 3 x 3
= 9cm2
S长方形 = 长 x 宽
= 4 x 2
= 8 cm2
01
情景问题2
问 题
相信大家经过对这一方法的学习,将会为后面学习不等式的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既然两个矩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严密性的判断9cm2与8cm2的大小呢
01
(2)数轴法比较大小: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①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大;②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小;③当两点重合时,这两点对应的数相等.
点 A 表示实数 3,点 B 表示实数-2 ,点 A 在点 B 右边,那么 3 >-2 .
x
0
1
2
3
-1
-2
4
5
-3
-4
A
B
P
(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当点 P 在不同的位置时,分别比较点P对应的实数与点 A、点 B 对应的实数的大小.
探究新知1——实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法比较两数的大小
01
探究新知1——实数的大小比较
2、利用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探究1:比较实数3与-2的大小
解法一:
∵3 -(- 2)=3+2=5>0
∴3>- 2
解法二:
∵(- 2)- 3= -5<0
∴ - 2<3
01
探究新知——实数的大小比较
2、利用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探究2:比较实数 3 与 3 的大小
解:∵3 -3=0
∴3=3
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可以转化为考察它们的差是正数、负数、或零,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作差比较法.
即:当 时
01
探究新知1——实数的大小比较
3、利用作商法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
探究3:比较正数 3 与 5 的大小
解法一:
∵
∴ 3<5
解法二:
∵
∴ 5>3
01
探究新知1——实数的大小比较
探究4:比较正数 3 与 3 的大小
解:∵
∴3 = 3
作商法: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可以转化为考察它们的商是大于1、小于1、或等于1,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称为作商比较法.
即:当
01
3、利用作商法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
探究新知1——实数的大小比较
小 结
方法一:数轴法(优点是形象生动)
方法二:作差法(优点是快捷方便,并且适合一切实数比较大小)
当 时
01
探究新知1——实数的大小比较
小 结
方法三:作商法(优点是快捷方便,并且只适合两个正数比较大小)
当
01
典型例题
各位同学,请大家每4个人组成一组,分别交流讨论后,解决下列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
例2 比较与的大小.
例1 比较 与 的大小.
提示:既可以用作差法,也可以用作商法比较大小
提示: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
01
成果展示1
解法一(作差法):
例1 比较 与 的大小.
∵
∴
注:作差法适合一切实数比较大小
01
解法二(作商法):
例1 比较 与 的大小.
∵
而
∴
注:作商法只适合两个正数比较大小
成果展示1
01
成果展示1
解(作差法):
∵ -
= 2
>0
∴
例2 比较与的大小.
01
提升演练
1.设均为实数,试比较与的大小.
解:
∵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01
提升演练
2、已知证明
解(作差法):
∵ 已知,∴
又 ∵
∴
又 ∵
∴
综上所述, 成立
01
1.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
(1)与 (2)与 (3)与0.83
2.若a>b,比较2a-1与 2b-1的大小。
3.比较x2-1与2x2+3的大小
达标检测
课堂演练
>
<
<
>
<
01
a>b
a+c>b+c
b
a
如果a>b,那么 a c>b c成立吗?
02
情景问题2
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天平秤,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思考
c
c
02
情景问题2
2、探究2: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 >4
6 - 2
4 - 2
>
探究新知2——性质1(加法法则)
3、性质1(可加性):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代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即: 如果 a > b , 那么 a±c > b±c
简称为:“加减同数不变号”
02
探究新知2——性质1(加法法则)
4、证明:我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作差法来证明加法法则成立吗?请大家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写出证明过程?
求证:如果 a > b , 那么 a+c > b+c
证明:∵ 已知 a > b , ∴ a - b > 0
又∵(a+c)- (b+c) = a + c - b - c
= a - b
>0
∴ a + c > b + c 成立
你们还能求证:如果 a > b , 那么 a-c > b-c 成立吗?
02
a>b
2a>2b
情景问题3
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天平秤,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思考
a
b
a
b
02
情景问题3
2、探究3: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 >4
>
02
探究新知2——性质2(乘法法则)
3、性质2 (可乘性)(1)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简称为:“乘除正数不变号”
02
探究新知2——性质2(乘法法则)
4、证明:我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作差法来证明乘法法则吗?请大家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 已知 a > b , c>0,∴ a - b > 0
又∵ac - bc = c ( a - b ) >0
∴ ac > bc 成立
求证: 如果 a > b , c>0,那么 ac > bc
02
情景问题4
5、探究3: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 >4
<
6×(-2)
4×(-2)
02
情景问题4
6、探究4: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 >4
<
02
探究新知2——性质2(乘法法则)
7、性质2(可乘性)(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简称为:“乘除负数要变号”
02
探究新知2——性质2(乘法法则)
8、证明:我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作差法来证明乘法法则吗?请大家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 已知 a > b , c<0,∴ a - b > 0
又∵ac - bc = c ( a - b ) <0
∴ ac < bc 成立
求证: 如果 a > b , c<0,那么 ac < bc
02
a>b
a>c
b
a
b>c
情景问题5
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天平秤,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b
c
a
c
02
探究新知2——性质3(传递性)
2、性质3 (传递性) 如果 a > b , b > c , 那么 a > c
证明:∵ 已知 a > b , b>c,∴ a - b > 0, b - c >0
又∵a - c = a - b + b - c = ( a - b ) + ( b - c ) >0
∴ a > c 成立
我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作差法来证明传递性吗?请大家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写出证明过程?
02
探究新知2——性质3(传递性)
2、性质3 (传递性)
如果 , 那么
02
探究新知2——性质4(对称性)
2、性质4 (对称性)
(1) 如果 a > b , 那么 b < a
(2) 如果 b < a , 那么 a > b
即
02
情景问题7
1、探究1: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2>4
>
6
4 - 2
02
探究新知3——性质3(传递性)
2、性质5 (可移性)
从左向右:移正为负
从左向右:移负为正
思考:你们能利用可加性证明可移性“ ”成立吗?
探究新知2——不等式的可移性(自学)
02
1、探究1: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4
>
0>-5
6+0
4+(-5)
探究新知2——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互学)
02
探究新知2——(同向可加性)
2、性质6(同向可加性) 如果 a>b , c>d ,那么 a+c >b+d
证明:∵ 已知 a > b , c>d,
∴ a+c >b+c , b+c >b+d (可加性)
∴ a+c >b+d 成立 (传递性)
我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作差法来证明同向可加性吗?请大家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后写出证明过程?
02
探究新知2——(同向可加性)
解:不成立,反例为
3、思考:如果 a>b , c>d ,是否有“a-c>b-d”成立呢?
6>4
0>-5
但是
6-0
4-(-5)
<
02
情景问题9
1、探究1: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6>4>0
>
3>1>0
6×3
4×1
02
2、性质7(同向同正可乘性)
如果 那么
证明 : ∵ a >b , c >0,
∴ ac > bc (可乘性:乘除正数不变号)
又∵ c>d, b>0 ,
∴ bc > bd(可乘性:乘除正数不变号)
故 ac > bd(传递性)
02
探究新知2——(同向同正可乘性)
情景问题10
1、探究: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3>2>0
>
02
探究新知2——性质8(同向同正可乘方性)
2、性质8(同向同正可乘方性)
如果 , 那么
02
情景问题11
1、探究: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16>9>0
>
02
探究新知2——性质9(同正可开方性)
2、性质9(同正可开方性)
如果 , 那么
02
情景问题12
1、探究1: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5>3>0
<
02
10
情景问题12
2、探究2:再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下列的不等式,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3<-2<0
>
探究新知2——性质10(同号可倒性)
3、性质10(同号可倒性)
如果 , 那么
02
1、性质1(可加性) 如果 a > b , 那么 a±c > b±c
2、性质2(可乘性) ① 如果 a > b,c>0, 那么 ac > bc 或
②如果 a > b,c<0, 那么 ac < bc 或
3、性质3 (传递性) 如果 a > b , b > c , 那么 a > c
4、性质4(对称性)
5、性质5 (可移性)
6、性质6(同向可加性) 如果 a>b , c>d ,那么 a+c >b+d
7、性质7(同向同正可乘性)
如果 那么
8、性质8(同向同正可乘方性)
如果 , 那么
9、性质9(同正可开方性)
如果 , 那么
10、性质10(同号可倒性)
如果 , 那么
典型例题
各位同学,请大家每4个人组成一组,分别交流讨论后,解决下列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2
02
例4、已知 求证
例4、已知 求证
证明:∵ 已知
∴ (同号可倒性)
又∵已知
∴ (可乘性:乘除负数要变号)
成果展示2
02
达标检测
练习2.1.2
1.已知a>b,用符号“>”或“<”填空
(1)a+1 b+1 (2)-5a -5b (3)3a+3 3b+2
2.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如果a(2)如果a>b,那么a2>b2
(3)若a>b且cb+d.
>
<
>
02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了解与认识了不等式的定义与解集的概念;
2、能灵活地运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3、牢固掌握了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与技巧(数轴法、作差法和作商法),并能证明相关不等式成立.
4.理解与掌握了不等式的十条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03
家庭作业
1、完成课本第40页练习1、2小题(做在作业本上)
2、完成《课时规范训练》第10、11页题型;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