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
一.知识总结
一、水的分布
(1)世界水体的构成
(2)①液态水: ;②固态水: 。③气态水: 。
二、水的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包括 。
(2)水循环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质:所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使水分在循环的过程中转移变换成为可能。②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①海陆间水循环: 。
②海上内循环: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降落到海洋。
③陆上内循环: ,陆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结后降落到地面。
(4)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使地球各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各层之间的能量进行调节。②水循环是地球上个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的向陆地供应淡水。
三、水资源的分布
(1)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的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匮乏。全球大约60%的地区正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
(2)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
①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淡水集中在 ,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
②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
四、水与生命
(1)水与生命的关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才可能有生命。
(2)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①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的 以上是水,儿童体内的水分更多达到 。
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③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升水。
二.习题练习
1.水的分布
1.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2.图1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图2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
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2.水循环
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中,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所述错误的是( )
A.完整的海陆间循环由②⑨③⑥构成
B.目前修建水库主要改造的是③环节
C.环节①的动力为水受到的重力
D.植物以④的形式释放出水蒸气进入大气
2.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 )
A.初春清晨的花卉上凝结露珠
B.仲夏空调外机的排水管流出水
C.晚秋早晨草地上的白霜
D.寒冬河水结冰
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E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4.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 (填序号);
(2)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
5.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A:降水;B:蒸发;C: 。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填字母)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杭州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E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3.水资源的分布
1.我国各地区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大致趋势是( )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
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3.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其循环的动力为 和地球引力。“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改变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4.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4.水与生命
1.021年3月22日是第28个“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某地区水循环活跃,说明该地区水资源较丰沛
B.水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
C.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D.农业上使用的化肥进入水体,有利于水中藻类生长,不会造成水污染
2.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活动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B.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
C.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几乎不参与水循环
D.要加强保护河流湖泊,因为这是人类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资源
三.课后习题
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降水和径流
B.水蒸发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通过水循环海洋水可以转化为陆地水
D.净化后的“直饮水”是纯净物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4.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
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规律大致是( )
A.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6.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 。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7.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① ;② ;③ ;⑤ 。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填数字)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心引力。
(4)下列三个,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填字母)。
A.冰川覆盖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8.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已正式完成,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9.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 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①所代表的物态变化名称 ,这一过程要 (填“吸热”或“放热”)。
10.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11.如图表示水循环过程。
(1)图中⑥代表的环节是 。
(2)台风主要加强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
12.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
一.知识总结
一、水的分布
(1)世界水体的构成
(2)①液态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②固态水: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③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
二、水的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2)水循环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质:所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使水分在循环的过程中转移变换成为可能。②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①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降落到海洋。
③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结后降落到地面。
(4)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使地球各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各层之间的能量进行调节。②水循环是地球上个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的向陆地供应淡水。
三、水资源的分布
(1)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的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匮乏。全球大约60%的地区正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
(2)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
①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
②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
四、水与生命
(1)水与生命的关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才可能有生命。
(2)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①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的2/3以上是水,儿童体内的水分更多达到4/5。
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③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二.习题练习
1.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
【分析】目前被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等。
【解答】解: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D正确,ABC错误。
2.图1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图2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
【答案】A
【分析】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但人口数量也最多,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淡水资源缺乏;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占96.5%;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
【解答】解: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但人口数量也最多,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淡水资源缺乏,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以看出,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不符合题意。
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占96.5%,不符合题意。
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
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答案】C
【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解:读图及表格资料可知:
图示中的97.5%咸水大多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也有咸水湖,A错误;
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得多,B错误;
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C正确;
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错误。
故选:C。
2.水循环
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中,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所述错误的是( )
A.完整的海陆间循环由②⑨③⑥构成
B.目前修建水库主要改造的是③环节
C.环节①的动力为水受到的重力
D.植物以④的形式释放出水蒸气进入大气
【答案】A
【分析】根据水循环的知识来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解答】解:A、完整的海陆间循环由蒸发、大气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②⑤⑨③⑥构成,说法错误;
B、目前修建水库主要改造的是③环节——地表径流,说法正确;
C、环节①(降水)的动力为水受到的重力,说法正确;
D、植物以④(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水蒸气进入大气,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 )
A.初春清晨的花卉上凝结露珠
B.仲夏空调外机的排水管流出水
C.晚秋早晨草地上的白霜
D.寒冬河水结冰
【答案】D
【分析】水的存在方式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其中水汽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变化很大,其变化范围在0﹣4%之间,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低层,有一半的水汽集中在2千米以下,四分之三的水汽集中在4千米以下,10﹣12公千米高度以下的水汽约占全部水汽总量的99%。
【解答】解:初春清晨的花卉上凝结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空调工作时,吸入空气,管中有水流出,说明大气中含有水,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晚秋早晨草地上的白霜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河水结冰是河里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D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降水 ,E 地表径流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答案】(1)降水;地表径流;(2)D。
【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B蒸发变成水汽,大气水通过降水重新落到海洋上;上升到空中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通过陆地蒸发,形成大气。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水循环的环节:B是降水,E是地表径流。
(2)我国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配不均匀,故A错误;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故B错误;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多,人均占有量少,故C错误;
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1)降水;地表径流;(2)D。
4.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水汽输送 。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已正式完成,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⑤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答案】(1)水汽输送;(2)⑤。
【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
(2)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水调到缺水区,长江水属于地表水,所以改变的是⑤地表径流,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
5.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A:降水;B:蒸发;C: 水汽输送 。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E (填字母)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太阳辐射 。
(4)杭州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C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答案】(1)水汽输送;
(2)E;
(3)太阳辐射;
(4)BC。
【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A:降水;B:蒸发;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
(2)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E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3)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4)杭州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做法正确的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随手关闭水龙头;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污染水源,是错误的做法,故BC正确,A错误。
故答案为:
(1)水汽输送;
(2)E;
(3)太阳辐射;
(4)BC。
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降水 ,E 地表径流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答案】(1)降水;地表径流;(2)D。
【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B蒸发变成水汽,大气水通过降水重新落到海洋上;上升到空中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水汽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通过陆地蒸发,形成大气。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水循环的环节:B是降水,E是地表径流。
(2)我国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配不均匀,故A错误;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故B错误;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多,人均占有量少,故C错误;
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1)降水;地表径流;(2)D。
3.水资源的分布
1.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规律大致是( )
A.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答案】A
【分析】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答案】D
【分析】水资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一般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解答】解:A、图示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不符合题意。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差异大,不符合题意。
C、水虽然是循环的,但是水循环具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间,当水资源的需求超过水资源的供给数量和速度时,会出现水资源缺乏,所以需要担心水资源不足,不符合题意。
D、图示亚洲淡水资源量和人口数量的差异最大,所以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故符合题意。
故选:D。
3.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其循环的动力为 太阳能 和地球引力。“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改变上述水循环中的 地表径流 环节。
【答案】太阳能;
地表径流。
【分析】根据水循环环节和动力、地表径流的特点分析可知。
【解答】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热能,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气则是水循环的关键,阳光照射水域和陆地,使那里一部分水变成蒸气进入大气,植物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大气,动物体内的一些水也通过体表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高空变成水珠或冰结晶,以降水形式又回到地面;
地表径流是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汽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改变上述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故答案为:
太阳能;
地表径流。
4.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答案】D
【分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其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解答】解:A、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该湿地水循环比较活跃,故A正确;
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故B正确;
C、湿地的水时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故C正确;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故D错误。
故选:D。
4.水与生命
1.2021年3月22日是第28个“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某地区水循环活跃,说明该地区水资源较丰沛
B.水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
C.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D.农业上使用的化肥进入水体,有利于水中藻类生长,不会造成水污染
【答案】D
【分析】根据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解答。
【解答】解:A、水资源的多少与某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某地区水循环活跃,说明该地区水资源较丰沛,正确;
B、水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60%﹣70%是水,正确;
C、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方法,正确;
D、农业上使用的化肥进入水体会造成水污染,错误。
故选:D。
2.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活动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B.纯净的水不导电,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导电的
C.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几乎不参与水循环
D.要加强保护河流湖泊,因为这是人类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资源
【答案】B
【分析】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解答】解:A、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故A错误。
B、纯水是不能导电的,比如蒸馏水;但如果混入可导电杂质如一些金属离子就会导电,生活中是不存在纯水的,多少都会导电,因此从理论来说水不导电,但从生活实际上说水是可以导电的,故B正确。
C、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冰川水,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参与水循环,故C错误。
D、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D错误。
故选:B。
三.课后习题
1.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降水和径流
B.水蒸发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通过水循环海洋水可以转化为陆地水
D.净化后的“直饮水”是纯净物
【答案】C
【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分析解答。
2、根据纯净物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包括的环节:蒸发和降水。陆上内循环包括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和降水。海陆间循环包括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故A错误;
B、蒸发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有水分子本身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B错误;
C、大气水通过降水可转化为陆地水和海洋水,陆地水和海洋水通过蒸发可转化为大气水,通过水循环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故C正确;
D、纯净物是指只由同种化学物质或分子组成的一类物质,纯水是指水分子的化合物,很难完全的将水的混合物净化到只有水分子,所以净化后的水里面不可避免的有其他的离子,如钾离子、钙离子等,故D错误。
故选:C。
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D
【分析】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径流年内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的明显波动,不仅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而且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许多困难.
【解答】解: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根据题意。
故选:D。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答案】D
【分析】地表水通过汽化(蒸发)变为水蒸气,通过水汽输送,形成降水,降水在地球表面形成地表径流,然后再重复前面的过程,形成地球上的水循环。
【解答】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地表水(海水)→蒸发→云→水汽输送→云→降水→地表径流…,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但不属于水循环,故ABC属于水循环,D不属于水循环。
故选:D。
4.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引起了全球关注。若该计划实施,不仅会导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水循环环节进入到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与污染物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径流
【答案】C
【分析】A.根据降水特点可知;
B.根据下渗的定义可知;
C.根据蒸发的特征可知;
D.根据径流的特征可知。
【解答】A.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进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层缺乏的水分,这种过程叫下渗,它直接决定土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生成,而且影响河川径流的组成,不符合题意;
C.蒸发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污水排入太平洋,通过蒸发环节进入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符合题意;
D.径流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规律大致是( )
A.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B.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答案】A
【分析】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6.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 降水 。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汽化 。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C 。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答案】(1)降水;
(2)汽化;
(3)AC。
【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来分析;
(2)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来分析;
(3)根据节约用水以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降水;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
(3)A.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
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
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C正确;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误。
故答案为:(1)降水;
(2)汽化;
(3)AC。
7.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① 降水 ;② 蒸发 ;③ 水汽输送 ;⑤ 蒸腾 。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⑥ (填数字)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太阳辐射 和地心引力。
(4)下列三个,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C (填字母)。
A.冰川覆盖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答案】(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
(2)⑥;
(3)太阳辐射;
(4)C。
【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水汽旺盛的地方,水循环比较活跃;相反,水循环不活跃。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①是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⑤是蒸腾。
(2)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变地表水的流向实现向北方引水的目标,所以它改变改变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⑥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太阳辐射是地表热能的主要源泉,它促使冰雪融化、水分蒸发、空气流动等,是水循环的动力;地心引力是促使陆地水流归海洋的动力。
(4)水汽比较丰富的地方水循环比较水循环比较强烈,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汽比较丰富,水循环比较水循环比较强烈,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降水;蒸发;水汽输送;蒸腾;
(2)⑥;
(3)太阳辐射;
(4)C。
8.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水汽输送 。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已正式完成,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⑤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答案】(1)水汽输送;(2)⑤。
【分析】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
(2)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水调到缺水区,长江水属于地表水,所以改变的是⑤地表径流,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
9.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 海洋 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①所代表的物态变化名称 蒸发 ,这一过程要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海洋;蒸发;吸收。
【分析】水循环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循环可以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由图示可知,图①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的蒸发过程,这一过程水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
海洋;蒸发;吸收。
10.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图中③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水汽输送 。
(2)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⑤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分析】(1)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2)人类对于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
【解答】解:(1)图中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
(2)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其中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⑤地表径流。
故答案为:
(1)水汽输送
(2)⑤
11.如图表示水循环过程。
(1)图中⑥代表的环节是 蒸发 。
(2)台风主要加强 ④ (填图中数字)环节,给陆地带来强降水。
【答案】(1)蒸发;
(2)④。
【分析】(1)根据水的循环的环节来分析;
(2)根据台风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⑥所代表的环节是蒸发。
(2)台风是空气的流动,能加强④水汽输送环节,给陆地带来大量的降水。
故答案为:(1)蒸发;
(2)④。
12.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蒸发 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1)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2)蒸发。
【分析】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运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据以上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2)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运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根据图示可知,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蒸发环节施加影响。
故答案为:
(1)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2)蒸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