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时间: 11世纪后
参与者:有的是领主组织,多 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土地归属:垦殖者
结果: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 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阅读P60,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 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变化1:开展垦殖运动。
( 一 )农业 1.垦殖运动
【材料实证】11世纪后,为何欧洲农村会出现垦殖运动
材料1: 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 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 万 ,11 世 纪为3850 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在这段时期内, 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伦敦、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 万人。
材料2:
材料3:在西欧, 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几个世纪,以来佃农自由状况不断 改善,对土地实际占有权不断强化…… 人们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要求更自由 的土地。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佃农对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能解除旧的人身依附关系
——卡洛 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 穹一卷,第28 —30 页
马力的运用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K力磨坊
材料: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居民 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 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 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
变化2: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
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
变化3:土地集中成为趋势,建立 租地农场
农奴 自由农民
缴纳迁徙税
庄园走向衰落
转让 业 联姻
继承 买 卖
土地集中
思考:新垦区与旧庄园有何不同 可能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2.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土地新主人
新开发土地有独立司 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获得人身自由: (1)货币购买
(2)缴纳迁徙税
庄园衰落、瓦 解。土地集中 成为一种趋势
佃户份地
领主自营地
3.租地农场的出现
农民
农奴
租地农场
富裕农民
庄园土地
垦殖运动
耕作者
垦殖者
<
阅读材料概括租地农场的特征。
货币关系
契约关系
租地农场主(富裕农民)
承租购买领主土地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地产
雇佣农民耕种
把产品推向市场
雇工
(无地或少地农民)
耕种土地
获取报酬
土地所有者(领主)
出租土地
收取租金
不参与生产管理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1)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产品面向市场。
县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课本61页材料研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 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 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性质: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主(富裕农民)
生产工具、工资
榨取剩余劳动
雇佣关系
出租自营地
交纳货币地租
契约关系 货币关系
雇工(无地少地的农民)
土地所有者(封建主)
庄园经济: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
土地集中耕作
建立定们关系
产品推向市场
土地分散耕作
佃户提供劳役
产 品自给自足
雇佣关系
(租地农场主提 供生产工具等, 雇用少地或无地 的农民耕种)
依附关系
(农民、农奴 必须在领主自 营地与佃户份 地上耕种)
租地农场
租地农场
庄园经济
这 一 时期,手工业得到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为市 场而生产。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市民生活
阅读课本61-62页,归纳这个时期手工业发展变化。
工人同 一 地
点集中劳动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
农民在
家生产
集中的 手工工场
小型
手工作坊
分散的 手工工场
1.手工工场出现
手工业发展
为市场而生产
分工 细化
农业发展
(二)工业
促进
集中
手工工场
小型
手工作坊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 在家里从事手工生产
13世纪,分工细化,小
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分散
手工工场
2.手工工场的发展
材 料 一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 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 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 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 料 二 :…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手工业者失去了
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 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概括手工工场的特征。
①雇主与雇工形成雇佣关系 ②集中劳动 ③分工合作④产品面向市 场
2.手工工场的发展
出卖劳动力
彻底的雇佣关系形成 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性质:手工工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2.手工工场的发展
工人
商人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 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变化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社会的整体面貌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探究学习】结合所学思考,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
场出现,带来什么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3.影响
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投资置 产,采用新的经营形式,实力增强。
影
响
与贵族联姻当官,政治权利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阅读课本,指出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力量
富裕农民等集中土地,采用新的
经营形式,经济实力渐长。
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农村——富裕农民 城市——市民阶层
城市
农 村
影 响
结合本课所学,归纳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的变化
①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 出现租地农场
2.城市: 出现手工工场
②新的社会阶级力量
1.农村:富裕农民
2.城市:市民阶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思考探究: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对西欧有何影响
材料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 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 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的积累和扩大,极大 开 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的世 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思想:文艺复兴 经济:探寻新航路
材料二:中世纪城市过 开始走向近代 市民阶级的财 富拥有、职业经历、受 我 在 义 个 六 7 市T 二 政 1 日 验和民主理念与 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 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现代农业发起人:
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政治权利扩大:
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 1 ) 农 业 :租地农场
[(2)手工业:手工工场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
富裕农民和市 民阶层
新的生产和
经营方式
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2)城市:市民阶层
[(1)农村:富裕农民
课堂小结
1.(2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叶以后, 一
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 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 庄园经济 B. 手工作坊
C. 手工工场 D. 租地农场
课堂练习
2.(2分)“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
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上出
售。”材料反映了( )
A. 基督教的传播
C. 庄园制度的兴起
B. 手工工场的产生
D. 商品经济的出现
3.(2分)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
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
A. 庄园封建经济逐步衰落和瓦解
B. 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强化
C。城市的兴起推动商业的发展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14世纪中叶以后, 一些富裕农 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 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 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 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 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 向市场。
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2 集中的 手工工场
材料
图 1
(1)观察材料中的两幅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对当时
的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信息:租地农场建立,存在雇佣关系以及产品面向市场的特点;手工工
场出现,手工业出现了集中劳动的现象。(4分)
影响: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变化的认识。(4分)
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西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西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
西欧社会的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