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0 21: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师案例《两茎灯草》(五下13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鬼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人物形象,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1、揭示文本课题,自由朗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短短的小说片段。一起读预备读。真好,这个片段啊,自古白话小说。儒林外史。因为是古白话小说不太好读,现在请大家把课本打开。把书捧好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啊。读吧,让我听到书声琅琅。
生自由朗读。
好的,孩子们,我很不忍心打断大家,但是有的孩子已经读到两遍三遍了,对吧?读这个文章能够读的那么有滋有味儿,我们五一班真是了不起。
文章难读不难读——不难读
难懂不难懂——不难懂哇。
2、理解古白话文的字词。
这个太厉害了,那我就要考考你们。因为这个是古白话小说,有一些用词用字啊,还真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比如说请看大屏幕。这些字,这些词,有些是短语,出自这篇古白话小说,大概知道它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自此的意思是从此以后。
准确响亮,太棒了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可以从词里找到,从此以后里面的词的两个字。
从它放在句子中的意思,大概能够知道“自此”就是从这以后,从此以后来。
——“一日重似一日”,一天比一天的病情重。
嗯,怎么知道的?
——联系上下文。
你看他会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是读懂古白话小说非常好的办法。
——“已后”的意思是之后,因为他之后和已后里面都有后。
不是因为都有后,是已后的意思就是之后对吧,甚至我们可以不用之后也用以后,但是哪一个yi?
——以前的以对了。
啊,所以有时候古白话小说当中有些用字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特别要注意,你虽然能够懂,但是如果能够在“已后”的旁边注上这个“以后”,可能更合适。
——“莫不是”的意思是莫非、难道。
这个更厉害了啊,你是怎么读懂的?
——因为这个“莫不是”跟那个莫非是一个字?
不是一个字,是一个意思对了嘛,所以我们比较读得懂的莫非来代替它啊,所以你看除了联系上下文,还可以用我们常用的词汇来代替。
——“不曾”是还没有,还没有不成,就是还没有。
你是从哪里知道还没有啊?
——联系上下文。
不曾不就是还没有,不曾吩咐明白,那就是还没有吩咐明白。
——我觉得可以把两个字分开来理解,不就是没有,曾就是曾经,合起来就是曾经没有。
——“的溜圆”是指某些东西的样子很圆很圆很圆。
课文中是谁的东西很圆很圆。
——严监生的眼睛眼
当然我们现在“的溜圆”不这么写。
——用我们常用的雨水滴答滴答的那个“滴”。
——故此,课文中有故此纪念,所以还可以用更好的词是“因此”。
你看,用我们现在常用的词汇去代替,“因此”。
——记念,就是把纪念。
你说的那个纪念的纪什么旁啊?
——绞丝旁。
我甚至可以不用那个纪念,直接把这个字拆字组词,记就是什么?
——记得记挂。
念就是什么?
——想念。
对呀,所以你看拆字组词也是一个理解这些古白话词汇的方法。
——登时是当时。
当时,还有吗?
——立刻。
——马上。
小结:太厉害了,现在我相信我们真是读得懂了。这样一篇古白话小说,不仅能读得有滋有味儿,而且真能读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知道了以后读古白话小说看到这些古白话词汇,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联系上下文。
——拆字,拆字组词
——在家中把不会的词都去百度查一遍
——用我们知道的词来概括
——查词语手册或者看这里的注释
3、再自读课文。
用上这些方法,什么样的古文,什么样的古白话小说都能读懂,《两茎灯草》也能读懂。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会,再来读读课文。自己捧起书来。读上一遍读吧。
二、对比中感受严监生的人物特点,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1、找故事主人公,并拓展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
(1)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谁?
——严监生
(2)监生是指什么?
——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3)古代还称读书人为什么?
——秀才、进士、举人、贡生
师创设称呼环境,让学生明白,是哪一级别的读书人,就可以在级别的称呼前加上姓,这样来称呼。
2、从题目的由来,初步感受严监生的“硬撑”。
(1)《两茎灯草》说的是一个读书人,这个读书人叫什么?——严监生
(2)之所以会有《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是因为严监生做了一个动作,什么动作?
——在临死前举起了两个手指头。
(3)课文中是怎么描绘他举起这两个指头的?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读给大家听来。
学生读句子。
齐读。
这个句子写严监生临死前还是硬撑着伸出两个手指头,你从哪里能感受到它是硬撑着?
——他把两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摇,越发指得紧了。
——总不得断气。
3、对比人之常情,体会严监生的特点
(1)一个人临终前的事,肯定大家都很想要满足他,那么,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到了临终之际,如果还有心事未了,一般都是什么事?
——有一些朋友没有见着,或者有一些地方没有吩咐明白。
——可能是有一些财务怕到时候弄不灵清了,自己就死了。
(2)所以这一切是你我这样的正常人都会的,这叫人之常情。所以你看,当他举起这两个指头的时候。谁先猜?——大侄子。猜的是什么?——猜的是他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有见到面。
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跟你像刚才说的差不多,对吧?人之常情。(板书)
二侄子怎么猜的?——还有两笔银子没有分复清楚。跟我们刚才这女孩子猜的也一样。所以也是人之常情。还有谁猜?
——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说,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3)你仔细看这三个人猜的,也有一点让人疑惑的地方,比如说奶妈猜的舅爷难道不是亲人吗?
(4)老师讲述舅爷在中国人情中的地位,是判家务事的。
4、对比严监生的表现,体会人物特点,学习表达方法。
(1)请生找出当别人猜得不对的时候,严监生的表现,学生说后出示在大屏幕上。
(2)这是什么写法?
——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
请一生,老师与其配合朗读。
(3)读后,老师质疑:既然都是写摇头,那不简单嘛啊,大侄子猜两个亲人,二侄子猜两笔银子,奶妈猜两位舅爷,那我就写他摇了摇头,他又摇了摇头,他还是摇了摇头。对不对?课文这样写和老师这样写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请你拿起笔来,就在课文的旁边空白处,把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比老师那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写出来。
——作者这样写是表达了严监生是有感情的,比如说大侄说两个亲人,他就泛起一丝苦笑心理。而老师这样写,就是只写了大侄二侄奶妈说的不对,并没有写出严监生有什么感情。
——作者在这个这三句里面加入了其他的动作,也更一句比一句那个要动作更加更加强烈,也代表他越来越着急。也暗示着他在暗示亲人要把那个两茎灯草挑掉一茎。如果按老师你这样写的话,他里面就没有暗示亲人的动作了。
——作者用神态与动作的细节描写三个句子,依次递进,将严监生着急,恼怒和绝望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把他当时的虚弱也体现了出来,与后文赵氏写说出了他的意思,然后安心的死去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师点拨:这堂课你来上算了,讲得这么好。第一层次递进。你看人家层次有递进,那没递进,摇了摇,又摇了摇,还是摇了摇?没感觉有递进哦,摇了两三秒。他说了三个词,第一次是着急你赶紧写下来,第二次是恼怒,第三次是绝望。这简直是文学鉴赏家。——他把文中把细节刻画得十分细致,突出了严监生当时十分着急。也写出了严监生此时是硬撑着的。
师点拨:也就是说,你别小看这三句话,这三句话很好地描绘出了严监生当时他做一下动作,就会更加虚弱,他弄了三个动作,他已经快要死了,好像我们的心都被揪住了一样,这叫会体会啊。看来作者写的确实很好,一方面真实的反映出了严监生当时的身体真的很虚弱,第二方面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严监生的情感,由开头的着急到接着的恼怒到最后的绝望。尽管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却刻画的那样的充分。
(5)读赵氏说的话,明白严监生指的是两茎灯草。
(6)读严监生听到赵氏说的话后的表现,说说体会倒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体会到严监生十分吝啬。
——我体会到了严监生实现愿望的满足。
——我体会到严监生十分安心。
三、与其它回目中的对容对比,再次体会严监生的特点。
1、但凡严监生还会说话,他会说哪个字?
2、学生说后,出示课文第一段的前面六句话,说说看出了什么?
交流从句子中看出严监生此时是病入膏肓了。
3、拓展《儒林外史》五、六回中的内容,请生读,再次思考,现在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极为节俭小气。
——很抠门,爱财如命。
——节俭过了头。
师点拨:节俭和吝啬的区别,吝啬是节俭过了头,简直已经不近人情的节约。
4、请生找文中句子证明,严监生是吝啬,不是节俭。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只有一盏灯。
师点拨:表扬学生阅读仔细,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啊。从来都不被人发现,因为它太平常了。
5、请生齐读这句话。
师点拨:所以从这个片段上看,严监生确实还真是比较吝啬。怪不得会为了那多点的一茎灯草硬撑着,总不得断气。又为那一茎灯草挑掉之后,马上就没了气。你看这是我们认识的严监生。这样的不近人情的节约节俭,是吝啬。
四、迁移练笔。
1、出示《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请生用动作、神态的描写,迁移练习,写一写葛朗台临终的表现。
其实在世界文学当中,这样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其中一个就叫葛朗台。
2、请生读提示
3、请生想象仿写。
4、分享展示。
五、拓展,鼓励阅读。
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个葛朗台确实也非一般人,刚才这些孩子们都用非常生动细腻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把葛朗台那种爱钱如命的特点表现的得漓尽致。回到我们今天学习的,今天学习的小说片段,选自我们刚才说了是哪本书啊?《儒林外史》这本书可不简单,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版本,比如说这是清朝时候的版本,这是现代的,民国的,这个是它的外文版本。像这样的版本百度一下超过100种。说明这本书有名,很值得看,也说明它很受人欢迎,是经典对吧?所以这样的经典呀,常读常新,就需要我们好好的去读,好好的去体会,好好的去琢磨。
我们今天看到的严监生是一个吝啬的严监生,但是严监生真的吝啬吗?你得到《儒林外史》当中去读一读。我们今天描写的葛朗台是这样的临死前的景象,但是巴尔扎克的葛朗台临死前的景象又是什么样子呢?你得去原著当中读一读。明白了吗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