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0 22: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分裂走向统一 B. 繁荣与开放 C. 文明初露曙光 D. 巩固与危机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凿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3.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流淌了1000多年后如今又担负起南水北调的任务,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隋炀帝当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供隋炀帝前往美丽的江南地区游玩
B. 将滚滚长江水北送
C. 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D. 展示帝国的强大
4.他结束了西晋以后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隋文帝 D. 隋炀帝
5.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经历了秦汉、隋唐、元明清的三次大统一,期间也穿插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下列各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交融加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次统一
D.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的时期
6.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精通文史、多谋善断 B.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勋贵旧族 D. 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  )
A. 设节度使 B. 抗击突厥 C. 重用人才 D. 建立行省制度
8.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中不适合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 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9.唐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诗句中能直接佐证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1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梦”,历史上具有“繁荣与开放社会” 特征的是(  )
A. 汉朝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
11、“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2、秉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理念与吐蕃交往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汉武帝 C.唐玄宗 D.武则天
13、“……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且好探求”。以下所述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
①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②长安城商贾云集……到处可见歌舞盛宴;
③演奏的乐器有西域流行的或从域外传入的羯鼓、胡琴等。
④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 下列图片文物(遗址)反映了唐朝的(  )
A.中外交往 B.建筑艺术 C.唐蕃友好 D.民族关系
15. 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办公区 B.手工业作坊 C.商业区 D.官民居住区
16、《西游记》中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 )
A、鉴真 B、法显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17、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班超
18、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开凿大运河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华
19、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通发达 B、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
C、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D、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20、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
2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
2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23、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4、以下哪个诗人的诗可能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贺
2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黄巾起义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安史之乱
二、非选择题
26、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开展有关“隋朝大运河”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图1和图2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
(2)假如家住余杭的你,唐朝贞观年间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根据上图你必须先后经过隋朝大运河的哪几段运河?
(3)古人评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它说明隋朝大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你同意诗人皮日休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仅列举一点即可)
2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的帝王,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皇帝?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评价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你如何理解郭沫若对她在位期间的评价?
(3)上述图片中的三位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至少列举两点。
(4)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8、材料一 “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日本学者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2) 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3) 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 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时期,虽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迁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腐朽的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19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三 安史之乱,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削弱了中央集权,为藩镇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简单概述安史叛军的进军路线。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
1-5BACCC 6-10DCDAB 11-15CADDD 16-20CCABA 21-25CACBD
26. (1)隋的富庶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为隋朝的经济发展(富庶)创造了条件)。
(2)先后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三段。
(3)运输(或沟通南北交通)。
(4)同意。理由:大运河通航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7、(1)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玄宗 开元盛世。
(2)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a.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b.善于用人;c.注重吏治;d.注重文教和人才选拔等。
(4)统治者政治清明,则社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江山稳固;相反则走向灭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等。
28、(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29、(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政治局面: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实行宽容开发的对外政策:对外海陆路交通发达。
(4)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精神;取长补短的务实求真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0、(1)原因:开元末年以后,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安史叛军从河北南下,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3)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