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实质: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辽夏金元的统治
——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第10课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一)政权建立:辽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辽史地理志》
1、民族情况:
契丹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标志: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内蒙古),后改国号为辽
(一)政权建立:西夏
民族: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
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北宋灭亡后,向金称臣,仍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一)政权建立:金
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1114年,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黑龙江阿城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中都: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12世纪后期,大定之治,金世宗(小尧舜),后衰落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二)制度建设:辽
史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二)制度建设:辽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 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 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②四时捺钵:保持草原习俗、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宫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1)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2)一制二称:
汉式官称、本民族官称
“一套制度,
两套称谓 ”
(二)制度建设:西夏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2)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二)制度建设:金
“金兴,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寒暑,征发调遣事同一家。是故将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齐。”
——《金史兵志》
特点:兵农合一,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
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作用:便于国家管理;节省国家财政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推动民族融合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
特点:
(1)学习汉族政治制度、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
(2)“蕃汉分治”、因俗而治
材料:辽夏金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1、元朝的统一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1276年,元朝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崖山之役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
地方
中书省(一省制)
行省制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其它
修驿道,设驿站
设急递铺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台湾:澎湖巡检司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
大都:中书省
2、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行省制度
性质
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
①辖区广阔
②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创新)
特点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行省制度
③犬牙交错,消除地方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削弱经济联系、文化认同感,加强了中央集权。
特点
影响
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知识拓展:行省制与郡县制比较
郡县制 行省制
异 郡县是地方政府 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
首长是地方官 首长是中央官
首长无军权 首长有一定的军权
长官为官僚 长官是蒙古族贵族
同 ①、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目的
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特点
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伴随着民族压迫与民族交融
影响
①民族矛盾更加尖锐;②民族交往交融进一步发展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处于不平等地位)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回
波斯人
阿拉
伯人
汉人
蒙古人
畏兀儿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形成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党项族
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一制两称
起源——女真族
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
民族崛起
建立与扩张:1271年,忽必烈,大都
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
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元朝的灭亡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