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1 09:2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核心主题: 新旧较量 新制初生
请在此输入标题
概念解析
资产阶级革命
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政权由地主阶级掌握转移到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和地主联合掌权;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不负担也不解决劳动人民的解放问题。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资产阶级革命
含义: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
历史使命: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实质: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目的:维护资产阶级自身利益,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
脉络梳理
资产阶级
壮大
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
革命
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
扩展
思想武器
勾画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目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
美国独立战争与
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
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课程标准】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请在此输入标题
材料二: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
材料三: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材料四:……若不经“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的审批,(国王)不得将任何人逮捕监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命我等群起而攻之和肆行讨伐。”——1215年《大宪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背景
材料一: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抓住了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海外贸易迅速扩大,国内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英国贵族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业,因而被称为新贵族,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崔连仲 等主编《世界通史》
背景: ①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②英国王权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③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
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根本原因:
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88年
光荣革命
1649年 共和国建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9年
《权利法案》
1653年
护国公军事独裁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过程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保留行政权)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为君主立宪制提供条件
进一步约束王权,巩固革命成果
1644马斯顿荒原战役,奠定革命胜利的基础
否定君权神授
英国经历内战、共和国、军事独裁、王朝复辟时期等反复斗争,过程曲折。“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渐进、温和、妥协
推翻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了。
推动启蒙运动思想的发展。
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意义
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
权利法案
威廉三世和玛丽王后
请在此输入标题
历史条件:
①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
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出现。
③政治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④历史传统: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
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
⑤思想基础:英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历史条件
君主立宪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又称“有限君主制”,以世袭君主( 国王、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 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215签署,限制王权,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大宪章》纪念亭
请在此输入标题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集会权
选举权
历史意义:《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实现了议会和国王的集体的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模式。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时间:1689年
司法权
立法权由国王
转移到议会
但是
国王依然
保留行政权
责任内阁制特点
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
②与首相共进退原则
③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④议会通过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⑤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两党制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在议会中取得更多席位;
1867年和1884年议会改革给予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农业工人以选举权;
1928年实现公民民主。
知识扩展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Cabinet,国王的“小密室”。
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后不出席内阁。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
行政权
由国王
转移到内阁
选民选举
君主
议会
内阁首相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多数
组阁
负责
形式任命
任命
提请国王
解散议会
监督
国家元首
行政权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世袭
立法权
虚君
政府集体辞职
不信任案
重新大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虚君,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和立法创议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连续性
英国制度创新的特点:
渐进性
创新性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20世纪初
贵族
其他阶层
工商业
资产阶级
(1)类型:两党制
(2)地位: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1924年至今,英国一直保持着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5、英国的政党政治
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二、美国
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背景
材料一: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宣称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予人的权利,高呼“不自由,毋宁 死!“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北美13块殖民地示意图
1.英国对北美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
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2.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3.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5.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4.美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赢得了独立,走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为殖民地人民
反侵略斗争树立典范。影响并推动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
1775年4月
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81年9月
约克镇大捷,美国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783年
英美两国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阐述人民主权思想,
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76年7月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性质:
意义: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大法官的任命必须经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
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司法权)
总统
(行政权)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案
总统任命联邦大法官
原则:分权制衡理论:孟德斯鸠
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民主共和制:又称“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泛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司法权独立,三者分权且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
内容: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所提法令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评价
①进步性: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共和政体、确保美国统一,维护民主、避免集权、协调矛盾,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②局限性: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违背人人平等原则,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末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性质: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
级成文宪法。
第19条修正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第22条修正案: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次。
第23-24条修正案:保障黑人选举权。
美国民主化的特点?
1、先设计,在执行中完善。
2、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
大、小州之间:参众两院议员产生方式。
中央和各州之间:联邦制。
北、南方各州之间: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
民主与精英之间:大法官终身任职。
3、不具普世性。
国情:无专制历史、极好的发展空间、
人文传统。
3、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4、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背景:
经济发展,南北矛盾重重,斗争激烈。
①领土扩张——西进运动
《独立宣言》发表时
1878年(20颗星)
建国时(13颗星)
1960年至今(50颗星)
从美国国旗演变看美国的领土扩张
②南北矛盾: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维护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自由州
降低
蓄奴州
废除
根本原因:
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与南方奴隶主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21
4、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1861—1865年)
(2)过程:
满足了民众对土地的要求,赢得民众支持,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赢得广大黑人支持,扩大联邦政府影响力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
①联邦政府的胜利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
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③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基了基础。
④进一步强调联邦宪法至上原则。
(5)局限性:
黑人仍备受歧视。
(4)实质:
※提示:《宅地法》将西部领土无偿分配给广大移民促进西部开发和人口西移,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
三、法国
大革命与
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法国大革命(1789年)——背景
“太阳王”路易十四“朕即国家”
国王即国家 反国王即反国家
材料一: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材料四:从美国回来的法国人圣西门说:我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是代表一个新政治时代的开始,它使人们看到,法国的启蒙思想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东西。 ——《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材料二: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1、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3、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4、外因: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法国大革命(1789年)——过程
开始:1789攻占巴士底狱
1791制宪议会颁布宪法
1793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1799拿破仑独裁
1789颁布《人权宣言》
1804-1815 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对外战争。
冲击了专制制度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确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
在欧洲各国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3、法国大革命(1789年)—意义
《法国民法典》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推毁人。
——恩格斯 《德国状况》
《人权宣言》
①法国大革命不仅摧毁法国君主统治,也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动摇整个欧洲大陆封建秩序。
②法国革命原则也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③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革命思想,具有世界意义。
评价《人权宣言》:
《法国民法典》
意义:
4、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法国民主共和制结构示意图
艰难性
曲折性
帝制与共和之争
复杂性
“一票共和”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加富尔
19世纪,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此同时,长期在农奴制压迫下生活的广大人民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革命斗争。1853-1856年,落后的俄国与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政府的无能和农奴制度的腐朽,也使俄国统治者猛然惊醒,他们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发展本主义工业,才能使俄国走上强大的道路。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结合材料,分析俄国沙皇政府面临着怎样的“空前危机”?
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
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见莫斯科贵族时已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承认“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原因: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社会进步、激化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
主观原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只有变革才能自救。
(2)内容:
①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其他改革:如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
实行义务兵役制,还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性质:
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特点:
①是在战争失败和西方文明冲击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②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同时也带有不彻底性。
③改革以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进步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俄国近代化。
局限性:①不彻底性: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影响俄国进一步发展。②掠夺性:高额赎金是对农奴厚颜无耻的掠夺。③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仍然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5)评价:
1、背景:
2、过程:
3、政体:
4、进步性:
29
资本主义的扩展---意大利统一:1870年
意大利统一:1870年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
(2)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
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材料一:1648年,德意志分裂成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1814年,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纪初,一个德国商人从柏林到瑞士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值。”
——《大国崛起》
①德国的分裂状态,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通过19 世纪初的改革, 容克地主牢牢的控制了国家政权,普鲁士容克地主阶级的社会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已经资产阶级化, 甚至许多人还进入工业领域, 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弄潮儿……他们在制铁等工业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经济利益的资产阶级化使普鲁士容克地主和德国资产阶级一样, 把统一德国当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 世纪德国统一运动的再思考》邢顺华
材料三:普鲁士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其现役军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占欧洲第一,……普鲁士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这成为强大军事力量的源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②容克地主阶级实力强大,希望统一并得到资产阶级支持。
③普鲁士强大的军事力量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决议所能解决的…… 而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铁”指武器,“血”指战争)
——1862.9.30俾斯麦在议会上的演讲
④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强化专制、扩充军力、外交谋略)
2、过程: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1864年—1871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方式:自上而下,武力统一)
3、确立: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告成立;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德皇威廉一世
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
【问题探究】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运用法律手段巩固成果: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有一定的民主性:君主立宪制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③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规定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1.背景:
材料一 幕府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则分封给260余个大名作领地。……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又同英、法、俄、荷等国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被迫打开了国门,被给予列强诸多权力。
材料三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的扩展---日本明治维新
内忧外患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国内: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国外:19 世纪中期日本面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学习西方,摆脱外来压迫,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
发展资本主义;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化独立国家。
由天皇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目 的:
3.性 质:
资本主义的扩展---日本明治维新
4.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③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5.影响:
①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②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
取消旧军制,建立新军制。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明治政府在19C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
P53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1.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翻并处死国王体现了
反对君主专制,“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2.美国颁布《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等,以法律
的形式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等固定下来;
3.英国、美国等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将启蒙运动中“开明君
主制”、“民主共和国”等从理论变成现实;
4.各国纷纷制定法律文件,是对启蒙运动中“法治”、“法律
至上”等理念的实践,以法律来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5.英美法各国政权的建立体现了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的理念
材料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832 年的改革,(英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评价
进步性: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2.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
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4.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局限性:1.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
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
2.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进行压榨和掠夺
课堂小结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背景
法国大革命——过程
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
意大利统一
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日本明治维新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建立过程
政体类型
体现原则
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以德意为代表采取了统一战争的方式。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体现了制衡原则;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拓展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38
项 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 皇帝 总统 国王 总统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议会选举 世袭 选民间接选举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终身制 任期制(任四年,可连任两届)
元首的实权 有 有 无 有
政府首脑 宰相 内阁总理 内阁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总统任命 议会中多数 党派领袖担任 总统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议会 总统
行政权 皇帝、宰相 总统,但须内 阁部长副署 内阁首相 总统
政府首脑 与议会关系 控制议会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首相与内阁 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立法权 名义上属于议会,但最终在皇帝 参众两院与 总统共同享有 议会 国会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拓展
2.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比较
39
类型 国家 代议制的特点 途径和标志 原因
民主型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英国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从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看,前者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制度的消灭程度较为彻底;后者通过统一或改革方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前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较长,基础较好;后者发展历程短,基础较为薄弱。
从公民参与意识看,前者经过启蒙思想和革命的充分洗礼;后者则相对较弱;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
总之: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的程度、该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
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 民族解放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专制型 (君主掌握国家主要权力) 德国 君主立宪制 (皇帝专制) 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日本 君主立宪制 (天皇专制) 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俄国 君主专制 (沙皇专制) 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拓展
3.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拓展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共性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国情、途径、政体、运行方式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代议制)
2、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
1、民主是时代潮流,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2、需要不断完善以弥补制度的历史局限:
国内的民主范围有限与对外大肆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其在全球的扩张仍带有掠夺性。
①对资本主义: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对人类社会: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妥协中渐进、完善
不可操之过急
尊重历史和传统
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
最关键的是∶自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