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1.基本内涵: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2.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 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 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振兴
中国道路
人民
小康
现代化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演化为: .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
2.新发展理念: 、协调、绿色、开放、 。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严治党
创新
共享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举措: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 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影响: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试验区
四、开启新征程
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1)时间:2021年7月1日。
(2)内容: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
进程。
2.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1)时间:2021年11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内容: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 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
3.中共二十大
(1)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2)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2022广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
A.国家富强 B.国强必霸
C.人民幸福 D.民族振兴
B
2.(2023随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中共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与这一论述密切关联的是( )
A.新发展理念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C
D
4.2020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体现了(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发展理念
D
5.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 )
A.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C.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材料二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材料三 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主办国际盛会,战胜自然灾害……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华民族能够“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的主要原因。
答案:(1)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3)综合国力的提高。
7.(2022乐山)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C
8.(2023靖江期中)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A
农村脱 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 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 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9.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奥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第41届世博会……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冬奥会等。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的根本原因是
( )
A.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国际地位的提高
D.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B
10.下图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绿色 B.创新
C.协调 D.开放
B
国产大型客机C919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中国“天眼” 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
11.(2022河北)“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倡议的目的是( )
A.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C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宏伟蓝图]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
答案:(1)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条件: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材料二 ……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案:(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新理念日渐成熟]
材料三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提出的新理念,并举出一例具体举措。
答案:(3)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等。
[梦想成真会有期]
材料四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4)国家怎样才能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答案:(4)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等等。
13.请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之间的对比)
邓小平给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一带一路”
答案:(示例)题目:对外开放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经济特区和“一带一路”建设都是对外开放的体现,经济特区重在引进,“一带一路”重在输出,二者均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共23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1978年,安徽凤阳 农民实行分田 ,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4.影响: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
小岗村
包干到户
生产力
乡镇企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内容
城市
所有制 形式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
分配方式 实行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公有制
政企分开
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4.中心环节:增强 。
5.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
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企业活力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
3.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就此开展了一场大讨论,最后认为这种做法是一条“阳光路”。这条“阳光路”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人民公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2.(2023烟台)如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
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D
3.阅读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
4.(2023湖北)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 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A.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5.(2022宿迁)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地打破了这个断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据材料一,概括农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和娱乐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因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的改革)。
(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变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改变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平均主义的问题;使社会主义经济发挥活力。
(3)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改革过程中要有示范、有重点,互相借鉴和促进。
7.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时间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粮食总产 量(万吨) 30 000 35 343 38 728 40 712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下图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9.如图所示为1978—2006年商品零售环节三种价格形式的比重变化。据此可知,我国( )
A.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始共同发展
B.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C.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材料二 1985年开始,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渐序向前迈进,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四个阶段。
——《国企备忘录》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企改革是如何“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的。
(3)根据材料三,说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经济现象: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提高;其中,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镇居民。政策因素: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3)核心问题: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特点:逐步推进、不断深入。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到1977年农民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有一些地方,农民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材料二
——整理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
图一 中国粮食总产量
(1996—2018年)
图二 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
牛奶的人均占有量对比
(1)据材料一,指出1957年到1977年中国农民人均口粮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7年农民人均口粮水平出现的原因和1977年之后我国在农民人均口粮方面进行的努力。
答案:(1)状况:徘徊不前;1977年农民人均口粮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原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大量水利工程的修 建;耕地的合理使用;“一五”计划中生产的机械化农具的使用。(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努力: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中央倡导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材料一和第(1)问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解决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信息,分别概括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
答案:(2)农民口粮问题。(意思相近即可)
(3)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
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召开: 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两个凡是
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3.内容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二、拨乱反正
1.背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 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 胜利完成。
刘少奇
拨乱反正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D
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大讨论的实质是
( )
A.平反“文化大革命”的冤假错案
B.“两个凡是”的延续
C.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C
3.(2022泰安)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B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D
5.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标志着( )
A.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B
6.1978年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次会议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为随后而来的……起点,它的历史意义,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就已经显而易见。这次会议后来被党史专家胡绳与“遵义会议”并列,意指它们通过改变共产党的命运,进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会议只进行了短短的5天,却在随后的……无数次被提及。
(1)材料一中两张报纸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2)材料二中的会议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 这次会议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图二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胡绳将这次会议与“遵义会议”并列,请你概述这次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
答案:(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7.“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最有可能是(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8.(2022常德改编)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C
9.(2023枣庄)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B.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的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冻]
材料一 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针对“两个凡是”方针,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有何意义
答案:(1)“左”的错误思想的继续。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命运抉择]
材料二 中国和部分西方国家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的比较
国家 1978— 2002年 2003— 2016年 1978— 2002年 2003—
2016年
GDP增长率(%) 人均GDP 增长率(%) 中国 9.70 9.59 8.37 9.01
美国 3.17 1.85 2.08 1.01
英国 2.58 1.63 2.36 0.90
德国 2.14 1.25 1.92 1.24
法国 2.33 1.09 1.83 0.52
——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和部分西方国家在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方面同期对比情况。出现这一情况主要跟1978年我国作出的哪一重大决策有关
答案:(2)1978—2016年我国在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方面均远高于表中西方国家。改革开放。
[经验总结]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1979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1)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起点”的依据。
答案:(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战略转变前,工作中心是阶级斗争;战略转变后,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
(3)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的启迪。
答案:(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的启迪。(共17张PPT)
第三单元综合 阶段训练
1.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改革潮涌千山绿,开放风催万户春”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伟大变革的记述。对此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深入人心
B.深圳经济特区的试点广受好评
C.安徽包产到户有序开展
D.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A
2.下面列举的是《庆祝建党100周年·23个中央一号文件背后》系列文章中其中一篇的小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涉及的史实应纳入的主题是( )
C
穷则思变:农民自发“大包干”迈出改革第一步
思想激荡:首个涉农“一号文件”在争论中酝酿
一锤定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法性”正式确立
坚守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续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土地改革与工业化建设
3.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4.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应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实施“一带一路”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成立亚投行
C
C
5.学习和研究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老师给某学习小组出示了几个时间点,告诉同学们,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组时间点,这个学习小组的四个学生给出了下列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发展
D.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C
6.英国某报纸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线索一 构建梦想——行动指南
材料一 邓小平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道路。中共十三大上阐明的理论是什么 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同志。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线索二 梦想蓝图——概念提出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线索三 筑梦前行——理论引领
材料三
答案:(3)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设立雄安新区;等等。
(3)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写出材料三年代尺上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措施。
线索四 梦与现实——关注现实
材料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中共十九大报告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我国提出了哪些新发展理念。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有何认识。
答案:(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体现出国家领导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8.(2022泰州)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图一 小岗村社员在签订的
包干合同书上留下手印
图二 手写的工商证字
10101号营业执照
(1)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答案:(1)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现象:私营企业。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答案:(2)弊端: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答案:(3)巨变:由贫穷、落后,交通、生活设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很差到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原因: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4)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共25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过程
中共十二大 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
中共十三大 1987年,系统阐述了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南方谈话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十四大 1992年,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 1997年,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992
邓小平理论
(2)评价: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地位: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邓小平
三个代表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 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科学发展观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
习近平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
1.(2023南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B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B
3.(2022梧州)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 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对外贸易
D.解放人们思想
D
4.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时绘制的年代尺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处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②处是邓小平理论
C.③处是科学发展观
D.④处是毛泽东思想
C
5.如果在下面目录中插入“单元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在( )
A.第一节之前 B.第二节之前
C.第三节之前 D.第五节之前
B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1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23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26
第五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8
6.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答案:(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该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2)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
8.“一九九二年,也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两万六千六百三十八亿一千万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二,猛增五个百分点。”下列观点可用于解释材料所述现象的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
B.经济决定政治
C.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
9.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材料反映了( )
A.邓小平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B.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C.邓小平理论深刻揭露社会主义本质
D.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A
10.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带领中国人民制定明确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请问,在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和中共十八大上最重要的共同主题是
(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11.某校八年级(1)班的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 理论创新——开辟特色道路]
(1)下表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请将表格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①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 ②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 ③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1)①经济建设;②中共十四大;③中共十五大。
[任务二 人物评价——感悟丰功伟绩]
(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这是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得到如此赞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等等。
[任务三 形成成果——完善理论体系]
(3)在下面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确立了党的哪些指导
思想
答案:(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任务四 总结提升——归纳共性特征]
(4)试归纳上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答案:(4)都是党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是继承中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等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
旗帜。
概括材料观点,并提取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观点1: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观点2: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观点3: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
(示例)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论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以说三民主义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综上所述,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指引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共29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 、珠海、汕头、 4个经济特区。
2.含义:实行特殊的 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窗口: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意义: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 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深圳
厦门
经济政策
深圳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
时间 概况
1984年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88年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起来
1992年 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14
长江三角洲
上海浦东开发区
2.结果:形成了“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 年12月。
2.意义: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01
经济全球化
1.(2022镇江)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A
2.(2022雅安)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3.2022年4月10—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中国的海南、亚洲的博鳌、世界的三亚”,成为今天海南影响力的重要标识。经略一岛,关乎全国。海南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 )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沿海城市的开放
C.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4.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浦东经济特区的设置
B.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
D
5.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6.(2022常德)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图片中的数据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以上材料和探究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
答案:(1)国家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优惠措施。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坚持对外开放。
8.(2022通辽)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经济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材料反映了( )
A.美国对华敌视政策影响了改革进程
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D.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缺乏制约着改革
B
9.下表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一书的目录节选。由此可知( )
A
第一节 安徽四川引领农村经济改革兴起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权”试点
第三节 兴办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突破口
第四节 贯彻新“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A.改革开放在“大胆试验”中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C.兴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D.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10.“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A.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
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D
11.邓小平曾说:“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 )
A.多层次
B.全方位
C.宽领域
D.阶段性
B
12.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2001年,加入WTO;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A
13.新时期,党和政府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我国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
年份 1978 1986 2010
初级产品 53.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63.6 94.9
1978—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 16.7%。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等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范海龙《开放通商与
对外开放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答案:(1)原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发展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初级产品下降;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快。(答对任意一点即可)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市场开始接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
答案:(3)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转变;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1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他总结了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
《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
的通知(1984年5月)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980年 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答案:(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尽快摆脱我国贫穷落后状态;吸收国外的经验、资金和技术,发展生产力。
(2)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等。
(3)从材料三表格中任选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选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3)(示例)观点: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论述:1980年,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结论: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