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1 06:37:1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综合 阶段训练
1.下表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A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 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2.“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
B
3.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指出:要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些内容体现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C.优先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
4.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C
5.2022年6月,在香港举办了“鉴往知来——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型主题展”。其中第二部分“骨肉情深”以灾难时刻内地慷慨赈济香港、香港爱心奉献内地为主轴,这(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彰显了香港的高度自治权
C.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经贸联系
D.增强了香港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D
6.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B
7.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 )
A.通过“一国两制”政策解决台湾问题
B.按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两岸关系
C.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进祖国统一
D.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祖国统一政策
D
8.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A.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C
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宪法定国策]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确立起来的。
(2)材料二中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二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答案:(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此政策。
(2)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或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政策作保障]
材料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答案:(3)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
(4)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藏族人民迎接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
材料二 2021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后,国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人民网“两会”新闻整理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此,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我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国家制度。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事件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于什么时候。根据材料二指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2)1997年。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3)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3)(示例)观点:制度建设要符合国情。
论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长期以来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一制度创新符合中国国情,是必然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符合中国的国情,使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港澳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综上所述,制度建设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发挥优越性,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共23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   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台湾问题
邓小平
3.含义: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祖国统一
台湾
资本主义制度
地区 概况 意义
香港    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澳门    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1997
1999
统一大业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方针: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   ”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2.表现
(1)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这些措施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一国两制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   走向   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由乱到治
由治及兴
1.“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为此,中国( )
A.制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采取了“一国两制”构想
D.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2.(2022赤峰)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3.“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问题
D
4.从1999年到2020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02.7亿澳门元增长至 4 134.7亿澳门元,翻了好几番;人均生产总值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增长4.8倍,在经济体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以上材料说明“一国两制”政策( )
A.有利于澳门的繁荣稳定
B.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
C.符合港澳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D.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制度
A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
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    ”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材料二中图一是我国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年;图二是我国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年。
(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2)香港 1997 澳门 1999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意思相近亦可)
6.“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体现出“一国两制”( )
A.实现了祖国的统一 B.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D.有效解决了内政问题
B
7.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A
8.(历史解释)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的方针
C.正确的外交方针 D.中英双方的努力
A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9.下图是题为《抖擞》的漫画,其寓意着香港回归( )
A.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洗雪了被割占的百年国耻
C.实现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D.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方针
B
10.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分别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意思是( )
A.政治上不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B.与原宗主国(即英国、葡萄牙)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原有的经济地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D
11.(家国情怀)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是对改革开放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D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
材料三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 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综合香港回归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1)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解决香港问题。
(2)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
(3)“一国两制”。
(4)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等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澳门回归大事记
1985年5月 葡萄牙总统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晤,表示要友好地解决澳门问题
1986年6月 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举行会谈
1987年4月13日 前后经过四轮会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
1988年9月 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1992年3月 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
1999年2月 3日至9日 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工作组举行四次座谈会,获取各界人士对庆祝澳门回归活动的意见
1999年4月 12日至17日 参选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接受报名
1999年 5月20日 国务院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据材料,归纳中葡两国在澳门回归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中葡两国领导人会晤,表示要友好地解决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制定相关法律;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2.法律保障: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
   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4.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    .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   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
西藏
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二、共同繁荣发展
1.政治上: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   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其他举措
(1)进行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民主改革
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是在2006年,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青藏公路通车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2)实施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3)实行全国   ,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兴边富民行动
脱贫攻坚战
1.(2023云南)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2.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的成果。这些成果属于少数民族的( )
A.政治特点 B.宗教文化
C.经济成就 D.传统文化
3.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脱贫攻坚战的成就
D
C
4.“十二五”期间,海南省政府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推进整村扶贫实施范围。这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
B.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C.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D.方便少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
A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20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修通了    、
    、   等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哪一制度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哪几条公路 是在什么期间修建的
答案:(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川藏、青藏、新藏。“一五”计划期间。
6.“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继承了古代民族政策
B.缩小了各民族经济差异
C.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D.体现各民族独立的愿望
C
7.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
( )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促进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D
8.下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 )
B
时间 发展进程 1949年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2年 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 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
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
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9.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三大改造的推行
A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代表将五星红旗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仪式中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传统服装体现出我国
( )
A.北京地区居住了大量少数民族民众
B.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C.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B
11.(2022聊城改编)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生产总值,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大跃进”运动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
D.“三步走”发展战略
C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 352.3 64 369
材料三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原因。
答案:(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
(3)依据材料三,谈谈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答案:(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材料二 1990年,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措施。
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1965年9月,在西藏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建成;20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共24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政策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   ”的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
一国两制
2.具体措施
(1)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   、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   ”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3)1990年台湾成立了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通邮
三不
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11月,海基会和海协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   ,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 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一个中国
九二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2008年,两岸达成   、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空运直航
2.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的变化”主要是指( )
A.主张通过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主张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主张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
2.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1987年,这种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的人数达3万人;1988年,两岸往来人员达到40余万人次。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大背景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成立
C.连战率团访问祖国大陆
D.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
A
3.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D.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
4.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反华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B
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
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二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三 1978—2013年海峡两岸贸易情况统计表
年份 1978年 1983年 1988年 1993年
金额 (亿美元) 0.5 2.5 27.2 144.0
年份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2013年
金额 (亿美元) 205.0 583.6 1 292.2 1 972.8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1)“一国两制”。
(2)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坚持“九二共识”)。
(3)现象: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从小到大,不断增长。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 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6.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文化认同有助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续创新力
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广泛认可
B
7.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年代尺反映了(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C.“台独”势力被铲除
D.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
8.(2023毕节)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句话主要针对(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
B.阻挠两岸“三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中国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港台分裂势力相互勾结、扰乱香港的行径
A
9.进入21世纪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 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B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纪念辛亥革命社论
发表时间 内容摘要
1981年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事业……紧迫任务之一是国家统一,现在这一任务还未完全实现”
1991年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为了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使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1年 “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2011年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材料二 2021年1至11月,两岸贸易总额 2 982.8 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自台进口2 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 923个、同比增长34.7%。
——国台办发言人答记者问
材料三 西方反华势力“以台制华”与民进党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倚美谋独”一拍即合,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小动作不断。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论表达的共同主张。
(2)材料二、材料三体现了当前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3)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请你对材料三中西方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的言行进行驳斥。
答案:(1)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有利因素:两岸经贸往来密切;不利因素:西方反华势力、“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分裂祖国,搞“独立”不得人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违背了广大人民的心愿,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他们的倒行逆施必将招致失败。
11.(跨学科·语文)“一处相思,两种乡愁。”现节选两首诗歌,请你结合这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一多 余光中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两首诗歌出现“一处相思,两种乡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这两首诗歌所体现的共同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案:(1)第一首:1895年《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首: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
(2)都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