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1 06:1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鸡西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下列对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已完全实现了统一 B.西藏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C.促进了民族团结 D.为西藏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
3.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
A. 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
B.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 工业化建设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 D.土地改革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
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中国人民的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
①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说明( )
①中国历史发生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迈向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电视剧《大宅门》记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投资国外 B.独立经营 C.公私合营 D.股份制经营
10.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C到D国民经济的变化与下列哪个选项有关?( )
A.“十五年内超过英国”的奋斗目标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1.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
A.籼稻 B.粳稻 C.占城稻 D.籼型杂交水稻
1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 )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西部
13.设立于1990年,“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开发区是( )
A.广东;深圳 B.上海;浦东 C.福建;厦门 D.辽宁;大连
1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5.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名字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它犹如一部微观史,雕刻着时光的印记,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根据下列名字判断年龄最小的是( )
A.赵抗美 B.王建国 C.吴跃进 D.李开放
17.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
A. 经济建设 B.行政管理 C.指导思想 D.军事建设
18.“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指( )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新民主主义道路
C.资本主义道路 D.“科教兴国”道路
19.下列属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是( )
①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③加入世贸组织
④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2021年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倡议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二、材料题
21.近代历史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和朱德一前一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2021年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回顾历史进程、展示伟大成就,全面立体真实展现社会主义新西藏。白皮书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才能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精确到年月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当时,西藏地方派谁为首席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这“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中我们所取得胜利的战役?这场战争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国际影响。
22.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 1958年,九千万人开始火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
(1)材料一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我国政府做了什么决定?在此期间,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文献 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文献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23.某校开展“歌声中的共和国”主题活动,以歌曲形式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学习歌曲,感知历史,厚植爱国情怀。阅读下列歌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三:“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
(2)材料二中这支军队赴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4.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重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农民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后来他们纷纷要求入社。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里锄头忘,再回家去逛一逛”。
材料四: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个举动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村问题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出自哪一文件?
(2)材料二中的“社”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场景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哪一失误?
(4)材料四中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哪个村庄的村民签订的?“伟大的创举”指的是什么?
2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改革开放”成果展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展览一:伟大转折】
(1)改革开放是在哪一年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谁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展览三:城市改革】
(3)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什么?
【展览四:开放窗口】
(4)哪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2001年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事件是什么?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6)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什么?
三、简答题
2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2)哪次会议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哪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
(5)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分别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8)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将如何努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四、改错题
27.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党的好干部王进喜等。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为自己的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是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致死。他是____________。
(3)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是____________。
(4)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_______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
(2)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由此可见,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故A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故B不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国民经济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与会代表的工作指的是为创建新中国作准备。
2.答案:A
解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为西藏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西藏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侵犯国家主权的行为就是侵犯了主权国家被国际法赋予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的行为,而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与我国主权无关,①不符题意;1950年,美国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②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三八线是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同为朝鲜民族但政治体制不同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两个政权的临时分界线,③与中国主权无关,③不符题意;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在“协防”台湾的名义下公然以武力干涉中国内政,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图示反映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①中国历史发生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迈向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符合题意,B项正确;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③与图示不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③与图示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题干中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公私合营。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取消人民公社化建立乡镇的政治改革,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故选:A。
13.答案:B
解析: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开发与开放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区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浦东的开放,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带动了长江地区经济发展。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A
解析:“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符合题意;“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经济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外交总方针;“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说法过于绝对。
21.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70周年;阿沛·阿旺晋美
(3)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
22.答案:(1)“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长江大桥。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大跃进”。
(4)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
解析:
23.答案:(1)毛泽东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
(3)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
24.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25.答案:(1)1978年;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邓小平
(3)增强企业活力。
(4)深圳;厦门
(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改革开放使国家强大,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解析:
26.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八大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八大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努力成材,将来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解析:
27.答案:(1)错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改正:《义勇军进行曲》
(2)错误:王进喜;
改正:焦裕禄
(3)错误:林彪反革命集团;
改正:江青反革命集团
(4)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改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
28.答案:(1)黄继光
(2)刘少奇
(3)雷锋
(4)习近平
解析:
29.答案:(1)《共同纲领》
(2)赎买政策
(3)重工业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