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C.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2.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权利法案》并未实行
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3.1877年5月,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内阁总理西蒙辞职,委派布罗伊组阁,随后又解散共和派占多数的众议院。但新选的众议院中共和派仍占优势,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据此可知,麦克马洪( )
A.为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 B.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C.可以随意解散参众两院 D.可以独立决定内阁去留
4.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5.在斯巴达,平时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长老会议的决定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这表明斯巴达( )
A.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
B实行寡头政治
C.长老会议议员终身任职
D实行民主政治
6.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的正式开始。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实质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
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8.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人员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
A.监察官拥有实权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11.古代雅典实行非法提议的指控制度,即任何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提议不合理或与现行的法律条文相悖,就可以对其进行起诉;如果判决为合法,则继续使用,反之,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对原提议人处以惩罚。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人文主义思想空前繁荣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民主政治具有制度保障
12.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总统,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 )
A.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B.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C.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D.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
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规定,可对其进行制裁。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保护了贵族和教会权益
C.体现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C [《大宪章》的制定体现了王权受限,C项正确;议会至上原则体现于1689年《权利法案》,A项排除;《大宪章》是贵族迫使国王签署,防止国王擅自征税,其中未体现出对教会权益的保护,B项排除;《大宪章》是对王权的限制,不能体现自由平等精神,D项排除。]
2.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权利法案》并未实行
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A [由材料“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可见对君主不能有效制约,这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A项;《权利法案》于1689年实施,排除B项;“撤换过4个首相”不是行政权范畴,排除C项;“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任首相长达十年”这仅是一个特例,不能否认内阁制的作用,排除D项。]
3.1877年5月,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内阁总理西蒙辞职,委派布罗伊组阁,随后又解散共和派占多数的众议院。但新选的众议院中共和派仍占优势,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据此可知,麦克马洪( )
A.为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 B.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C.可以随意解散参众两院 D.可以独立决定内阁去留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结合材料“迫使内阁总理西蒙辞职,委派布罗伊组阁,随后又解散共和派占多数的众议院”可知B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A [根据材料“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
5.在斯巴达,平时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长老会议的决定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这表明斯巴达( )
A.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
B实行寡头政治
C.长老会议议员终身任职
D实行民主政治
B [根据材料可知,“长老会议”实际决定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B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材料“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可知,公民大会没有掌握实际权力,A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6.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这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元首制的正式开始。屋大维实行的元首制实质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
A [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实际上意味着屋大维成为国家的元首,元首制的实质是一种君主专制,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君主,故选A项;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出现;C项错误,此时屋大维一人独裁;D项不符合史实。]
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B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明确了国王权力来自议会,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故选B项;“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排除A项;“光荣革命”催生了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
8.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D [法国在将近百年的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过成文宪法,但出现帝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更替,宪政制度不稳定,故A项错误;法国革命过程中帝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宪法也不断变化,故B项错误;法国社会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宪政道路并不坚决彻底,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最后建立了民主宪政,故D项正确。]
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人员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
A.监察官拥有实权
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
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
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这说明公民大会有否决权,故选C项。
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解析: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应符合美国国情,而不是认为其他国家不具备实行民主制的条件及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故A、D两项均错误,C项正确;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
11.古代雅典实行非法提议的指控制度,即任何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提议不合理或与现行的法律条文相悖,就可以对其进行起诉;如果判决为合法,则继续使用,反之,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对原提议人处以惩罚。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人文主义思想空前繁荣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民主政治具有制度保障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任何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提议不合理或与现行的法律条文相悖,就可以对其进行起诉;如果判决为合法,则继续使用,反之,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对原提议人处以惩罚”,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制度保障,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没有强调民主原则,故无法得出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的结论,故A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指的是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的思想,而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繁荣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的结论,故C项错误。
12.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总统,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 )
A.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B.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C.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D.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
解析:题干材料中“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的做法进一步巩固了共和制,故C项正确;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不是照搬美国共和制政体,故A项不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故B项不正确;题干材料只是体现了共和派的权力得以扩大,没有反映君主派退出政治舞台,故D项不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
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答案] (1)变化:资产阶级掌握国家大权;封建贵族日渐衰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
(2)特点:制定形势具有紧迫性;制定方向具有变化性;制定过程争论激烈。
原因:《邦联条例》引发统治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领导人的认识。
(3)相同点:都历经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迎合了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都开创了新型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