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重要意义在于( )
A.使政权建制正规化
B.精兵简政,减少财政支出
C.提高政权机关的办事效率
D.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
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等关键词获得中国政治学者较多的关注。近年来,“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
B.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C.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4.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5.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时间 代表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年3月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统一党 1912年1月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年8月 孙中山、 宋教仁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民主党 1912年8月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等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中共中央局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
7.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9.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审定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和义务、行政、司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 )
A.教学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B.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
C.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D.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
10.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中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 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确保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B.壮大了党员队伍
C.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
D.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
11.2019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我国( )
A.发展经济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全党工作着重点发生了根本转移
C.改善民生以国家制度改革为前提
D.国家治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12.“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 )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重要意义在于( )
A.使政权建制正规化
B.精兵简政,减少财政支出
C.提高政权机关的办事效率
D.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
D [根据题干提供的背景“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可推知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战,故选D项。]
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法律依据,故选A项。]
3.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等关键词获得中国政治学者较多的关注。近年来,“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这表明( )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
B.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C.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C [根据材料“‘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可以看出,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只是材料中的一个部分,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排除D项。]
4.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B [在清帝退位诏书稿上加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方面揭示了袁世凯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有抹杀革命之意,似乎共和政府的组建是由清帝下诏恩赐的,而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从材料看,当时双方最大的分歧是由谁来主导组建临时共和政府,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看,双方都赞同“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时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排除D项。]
5.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
名称 时间 代表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年3月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统一党 1912年1月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年8月 孙中山、 宋教仁 “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民主党 1912年8月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等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宗旨都为维护国家统一,追求民主政治和法治,由此可知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局面正在向民主政治转变,故B项正确;民国初年国家并未分裂,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民主政治的转变,并不是民国建立之时民主共和制的完善,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体现不出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故D项错误。]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新的低层机构”建立的标志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C.中共中央局成立
D.广州国民政府
B [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故选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中央政府,与国民党政权不相对应,排除A项;中央局是党组机构,排除C项;广州国民政府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政府机构,排除D项。]
7.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D [根据材料时间及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团结各个阶层参与政权建设,反映出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故D项正确。]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D [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是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选D项;A项是在1949年;B项是在1949-1954年;C项说法错误。]
9.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审定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和义务、行政、司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 )
A.教学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B.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
C.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D.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述《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的课目信息,可知当时刚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非常注重对国民的常识教育,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选B项;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国民的封建思想残余仍较为浓厚,这些教学内容并未贴近民众的生活,故排除A项;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则不会向民众宣传其权利与义务,故排除C项;教材的主要功能是教化,而不是舆论宣传,故排除D项。
10.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中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 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确保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B.壮大了党员队伍
C.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
D.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和抗敌后援会等群众团体,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注重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故D项正确;A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主要是为抗日斗争服务的,故排除;B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的成员并非都是共产党员,故排除;C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都是抗日团体,与提高生产积极性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11.2019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我国( )
A.发展经济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全党工作着重点发生了根本转移
C.改善民生以国家制度改革为前提
D.国家治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知我国国家治理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正确;发展经济的成果需要共享于民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排除A项;全党工作着重点并未发生改变,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强调改革国家制度,故排除C项。
12.“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 )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该会议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好了筹备工作,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 (1)核心内容: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成就: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4)原因:近代,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现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