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老 王
学习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学习作者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的精神。
重难点
1.重点:通过文本细读,体会老王的苦和善。
2.难点: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学习作者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的精神。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二、自学指导(预习)
3.作者链接
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作家钱钟书夫人。主要作品有《称心如意》《洗澡》《干校六记》。
4.背景链接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时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三、课堂教学
(一)初步感知
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着重)
【交流点拨】(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5)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小结: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凄凉艰难的普通人。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着重)
【交流点拨】(1)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
3.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简略)
【交流点拨】(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二)语言欣赏
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
(三)主旨深入探究(重点)
1.对揭示文章主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交流点拨】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杨绛不只是愧怍,更是一种自责,更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净化,是一种思考,是一种自己的承担。责任就在愧怍中产生了。
2.你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灾难发生了,但灾难中不是为了寻找感动,杨绛更是怀着冷静的眼光去探视我们的未来,我们该如何面对不幸,我们如何化解不幸?因此,记住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人类就是茫茫大海上的孤岛,每一块被海浪卷走的沙石,都值得我们感到不幸、愧怍。思考我们未来社会,思考面临着的未来,这才是作者冷静、睿智之处。
现代人缺失的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四、板书设计(简略写)
五、拓展延伸
关注“老王”。
老王生前,杨绛经常帮助他,但她仍觉得关爱得不够,而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王”,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
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