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望海潮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望海潮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16: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柳永



解题
柳永其人
写作背景
诗歌内容、手法、情感
重点语句总结、拓展
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
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
属于长调、慢词。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势要激越。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天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这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里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出天然的壕沟,一望无际。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宝物,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重湖",写湖自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其实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写山中桂花。"十里""照应"重湖""写水里的景色。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两句为互文,“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开心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国民的游乐,采莲少女弄莲时欢快的歌声,垂钓老者乘兴奏曲。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玩赏山水,这是和等乐事。乐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场地官员的,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申明投献的有心。
背景介绍 v 写作目的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写作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 赏识。
柳永其人
奉旨填词柳三变
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又屡试不第。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依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的贡献及作品
柳永深谙音律,能自度曲,(《望海潮》就是柳永首创)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词作流传极广,素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词集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铺叙
详细地叙述,把事物按一定顺序说出来。铺陈例子:
(乐府民歌《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点染
点染,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点染”很像议论文中的总说与分说,“点”是总提,“染”是分说
互文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善于铺叙、点染的特色
形胜—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互文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两句为互文——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赞美、祝愿、应酬之意不着痕迹。
“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
谁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词中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