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猴子下山 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小猴子下山 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11:2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下17《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一)认识“猴、瓜、结、掰、扛、摘、扔”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 “非”“常”两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认识动词“掰”“扛”“扔”“摘”,了解并积累“又( )又( )”式词语。
(三)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能借助插图、板书和句式“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做了什么”来说说这两段的故事内容,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认识动词“掰”“扛”“扔”“摘”,了解并积累“又( )又( )”式词语;能借助插图、板书和句式“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做了什么”来说说故事内容,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巧导课
1.单元回顾,谈话引入
师:第七单元所有的故事都讲的是“好习惯”。我们一起来回顾回顾。(出示课件)第一个故事是——
生:《文具的家》。
师:非常好!是的,文具是有家的,我们得好好地保管它,不能让它乱跑。(出示课件)这个故事是——
生:《一分钟》。
师:是呀,主人公元元,因为晚起了一分钟,就迟到了——
生:二十分钟。
师:看来,科学地管理时间实在是太重要了。(出示课件)这个故事呢?
生:《动物王国开大会》。
师:真棒!这个故事教会我们要学着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2.齐读课题,巧妙引导
师:这节课,夏老师要和大家读第四个故事,一起读课题。(板书)
生:《小猴子下山》。
师:很棒!故事讲的都是谁呀?
生:小猴子。
(师出示小猴子贴画)
师:小猴子干什么?
生:下山。
(师画小猴子下山路线)
师:一起再读课题——
(生齐读)
二、图文结合学动作
1.玉米
师:小猴子一下山就看见——
生:玉米。
师:玉米结得怎样呀,谁说说?
生:又大又多。
师:是呀,玉米结得——
生:又大又多。
师:跟老师说“又大又多”。
(生读)
师:什么又大又多?
生:玉米又大又多。
师:一起整齐地说一次“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生读)
师:(出示玉米板贴)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他一定想干什么?你说。
生:摘。
师:你说。
生:掰。
师:有的同学说“摘”,有的同学说“掰”,那你们觉得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答)
师:看来同意“掰”的要多一些,是不是?那这就是——(出示板贴:掰)
生:掰。
师:一起读。
(生读“掰”)
师:掰什么?
生:掰玉米。
师:玉米结得这么高,怎么掰呀?
生:爬上树。
师:那得再想想,它可能承载不了你的重量。你来说。
(师举起板贴比画,生伸手用力掰。)
师:看来玉米结得太大了。很好!请坐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掰的。来,学着小猴子的动作一起读,起——
生:掰玉米。
师:动作做起来。
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掰
玉米。
师:刚刚我们说到树,玉米是长在树上吗?这是什么呀?
生:玉米……
师:玉米秆,对不对?玉米秆长得太高了,所以我们要把手伸得——
生:高高的。
师:那我们再来一次,起——
生:掰玉米。
师:加上动作会更好,再来
一次。
生:掰玉米。(做动作)
师:玉米太大了,我们还可以用点劲儿,再来一次。
生:掰玉米。(做动作)
师:非常好!又大又多的玉米,掰下以后要怎么带走呢?
生:扛在肩膀上。
师:怎么扛?给大家示范示范。
(生做动作)
师:那我们一起来,边读边做动作,起——(出示板贴:扛)
生:扛。
师:扛什么?
生:扛玉米。
师:平常你们扛过东西吗?
生:扛过。
师:扛过什么?你来说。
生:扛过山药。
师:请坐下,真勤劳。你说。
生:我帮妈妈扛过快递。
师:看来你妈妈是购物达人,你也是勤劳的小蜜蜂。那老师的这支粉笔需要扛吗?
生:不需要。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你来说。
生:因为它太小了。
师:因为它太小了,那筷子需要扛吗?
生:不需要,因为它太轻了。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东西需要扛,对吧?给自己鼓鼓掌。我们一起读——(指板贴:掰)
生:掰玉米。
(师指板贴:扛)
生:扛玉米。
师:真棒!带上动作,再来一次。
生:掰玉米,扛玉米。(分别做动作读)
2.桃子
师:小猴子走着走着,又看见了——(出示)
生:桃树。
师:这一树的桃子,谁来夸夸它?你来。
生:这一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太棒了,请坐下!谁再来夸夸?你来。
生:这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师:真好!那谁能夸夸它的味道呢?你来。
生:这棵树的桃子又甜又脆。
师:太棒了,大家给他掌声!小猴子和大家一样,见到这一树又大又红的桃子可高兴坏了,他想赶紧——
生:摘。
师:怎么样?大家都知道啦?
生:摘。
师:这就是摘。(出示板贴:摘)你读。
生:摘。
师:你来。
生:摘。
师:大家都会读了吧?一起来。
生:(齐)摘。
师:摘什么呀?
生:摘桃子。
师:桃子可怎么摘呢?谁说的要蹦起来摘呀?小猴子要怎么摘?你来。
生:爬到树上去摘。
师:那可得小心了。你来。
生:可以跳起来抱住桃子。
师:谁来做做动作?
(生做动作)
师:这样跳起来摘呀,因为这棵桃树实在是——
生:太高了。
师:太好了,小猴子是这样摘的,(做动作)把你的手举起来,我们一起来摘一摘。(生做动作)一起读——
生:摘桃子。
师:摘什么?
生:摘桃子。
师:再来一次。
生:摘桃子。
师:摘什么?
生:摘桃子。
师:哪里摘?
生:树上摘。
师:嗯,记得带上动作,哪里摘?
生:树上摘。
师:摘什么?
生:摘桃子。
师:桃子摘下来,我们也扛着走吗?
生:不。
师:那怎么带走它呀?
生:捧。
师:有的同学边说边把动作做出来了,老师捧着——(强调手部动作)
生:话筒。
师:哎呀,老师害羞了,我捧着——(做动作)
生:脸。
师:是呀,这就是——(出示板贴:捧)
生:捧。
师:读三遍,起——
生:(齐)捧,捧,捧。
师:真好!我们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捧的。边做动作边读,起——
生:(齐)捧桃子,捧桃子,捧桃子。
师,哎哟,可得小心一点了,这样能捧住桃子吗?(做错误动作示范)对啦,我们要用双手把它托起来。再来一次,起——
生:(齐)捧桃子,捧桃子,捧桃子。(做动作)
3.西瓜
师:西瓜哪里摘呢?
生:地里。
师:我们刚才摘桃子是在哪儿摘的呀?(比画动作)
生:树上。(一些学生做动作)
师:那你们来摘摘西瓜,怎么摘?(生做动作)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摘西瓜”。
生:摘西瓜。
师:弯下腰去摘西瓜。(做动作示范)
生:弯下腰去摘西瓜。(做动作)
师:这个都会了吧?听我口令,摘——
生:桃子。(做动作)
师:摘——
生:西瓜。(做动作)
师:真好!大西瓜摘下来之后得——
生:抱着。
师:怎么抱?谁来学学?你来。
(生做动作)
师:哎呀,好像你的西瓜没有成熟,有没有再大一点儿的?你来。
(生做动作)
师:好,还有更大一点儿的吗?你来。
(生做动作)
师:真好!“抱”字你们认识吗?(出示板贴:抱)
生:认识。
师:带上动作读。
生:抱。(做动作)
师:我们看看小猴子摘的这个西瓜怎么样。(出示课件)学学他的动作。这西瓜实在是——
生:太大了。(做动作)
师:还有配音呢。这西瓜真的是挺大。一起带着动作读——
生:抱西瓜。(做动作)
师:如果不拖音,老师就更喜欢了。再来一次。
生:抱西瓜。(做动作)
师:再来一次。
生:抱西瓜。(做动作)
4.集中读词组
师:刚才这些动作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那老师可得考考你们。(出示课件:掰玉米)
生:掰玉米。
师:声音非常整齐,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起——
生:掰玉米。(做动作)
师:两次。
生:掰玉米,掰玉米。(做动作)
师:下一个,集中注意力。(出示课件:扛玉米)
生:扛玉米,扛玉米。(做动作)
师:真好。(出示:摘桃子)
生:摘桃子,摘桃子。(做动作)
(师出示:捧桃子)
生:捧桃子,捧桃子。(做动作)
(师出示:摘西瓜)
生:摘西瓜,摘西瓜。(做动作)
(师出示:抱西瓜)
生:抱西瓜,抱西瓜。(做动作)
师:调整坐姿,真好!咱们班的同学上课注意力真集中。
5.游戏巩固
师:这些动作我们刚刚都已经学会了。现在我们去看看,小猴子要过河了,都有哪些动作朋友来帮忙了。如果你还认识它,还记得动作,大声地说出来,好吗?(出示小猴子过河图片:摘)
生:摘。
师:真棒!(出示:扛)
生:扛。
(师出示:捧)
生:捧。
(师出示:抱)
生:抱。
(师出示:掰)
生:掰。
师:咦,小猴子怎么不走了?仔细观察观察,这位来帮忙的朋友,和前面的都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说。
生:前面的四个都是提手旁,后面的不是提手旁。
师:他发现了这个秘密,谁能说得更清楚一点儿呢?好,你来。
生:小猴子发现前面四个都是提手旁,而到这儿就不是提手旁了。
师:看来,能帮助他的动作朋友都必须是——
生:提手旁的。
师:而且是——
生:左右结构。
师:哦,还发现了它们的结构。其实就是带有提手旁的动作,是这样吧?小猴子要继续往前走,我们得另请其他动作朋友,谁来请请你熟悉的朋友?好,你来吧。
生:打。
师:打什么?我们下课之后要打——
生:打铃。
师:大家觉得这个“打”能帮小猴子过河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生:因为“摘”“扛”“捧”“抱”都是——
师:怎么了?看来其他同学有异议了,那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不好?你来。你觉得可以吗?
生:因为都是提手旁,用手。那是一条河,用手什么都不行。
师:这个“打”字不能帮它过河吗?为什么呀?
生:因为“打”字是用手。
师:咱们看看前面的字,好吗?“摘”也是手上的动作,可是它帮上小猴子的忙了。“扛”是不是手上的动作?它帮上忙没有?
生:没有。
师:怎么没有呢?
生:帮了。
师:看来这些字是能帮小猴子的,对不对?“打铃”的“打”能不能帮?
生:不能。
师:还是不能呀。那我们再找一个同学说说,你来。
生:可以。因为前面都是提手旁,“打”也是提手旁,所以能帮忙。
师:说得真好!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大声地一起请出“打”字来帮忙。
生:打。
(师出示)
师:果不其然,小猴子又向前迈了一步,谁再来请请?你来。
生:拍。
师:拍什么?
生:拍皮球。
师:大家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一致同意,非常好!我们一起请出“拍”,起——
生:拍。
师:(出示:捉)谁再来?好,你来。
生:捉。
师:捉什么?
生:捉迷藏。
师:大家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一起请请它。
生:捉。
师:真好!小猴子在大家智慧的帮助下,成功过河了。
三、走进课文,读动作
1.读全文,读好动作
师:这些动作,我们刚刚已经读得非常好了。放到课文中,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像刚才一样,遇到熟悉的动作词带上动作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好以后用坐姿或者是举手向老师示意。开始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都读完啦,非常好。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特别有表演天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读读这几句话?(出示)
生: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生: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2.读好“扔”,读好心情
师:真好!除了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动作,还有一个手上的动作在课文当中出现了很多次。我们读读课文,去找找这个动作出现了几次。拿上你的铅笔,看谁最先把它圈出来。
(生边读边圈,师巡视。)
师:都已经完成了,谁来说说?你来,你找的是谁?
生:扔。
师: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请坐下。你找的是谁?
生:扔。
师: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大家都找到“扔”了吗?
生:找到啦。
师:找到“扔”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找到三次的同学请举手。看来英雄所见略同,一起读。
生:扔。
师:再读一次。
生:(齐)扔。
师:第一次扔了什么呢?(出示: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去摘桃子。)
生:玉米。
师:第一次小猴子扔了玉米,那谁能告诉我,他为何要扔掉玉米呢?你说。
生:他看见了桃子就把玉米给扔了。
师:哎哟,他想去干什么呀?
生:摘桃子。
师:那他扔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呀?
生:开心。
师: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词和你说的“开心”是一个意思?
生:高兴。
师:比高兴更高兴一点儿。
生:非常高兴。
师:都找到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吧。起——
生:(齐)非常高兴。
师:非常高兴。
生:(齐)非常高兴。
师:这么高兴,我们能不能高兴地把这一段读一读呢?
生:能。
师:我看能不能听出你们的高兴,“他看见……”起——
(生读)
师:我们来看看他第二次又扔了什么。(出示: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去摘西瓜。)
生:桃子。
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都知道。那为什么要扔掉桃子呀?你来。
生:因为他看见西瓜又大又圆,他不喜欢桃子了,又去摘西瓜。
师:大家同意吗?他真的是不喜欢桃子吗?有人有不同意见了,我们听听。你来说。
生:因为他想去摘西瓜。
师:西瓜怎么样?
生:又大又圆。
师:桃子呢?
生:又大又红。
师:那为什么要西瓜,是因为不喜欢桃子吗?
生:不是。
师:那你说。
生:因为他手里有太多东西了,拿不了。
师:所以得把前面摘的——
生:扔了。
师:去干什么?
生:摘后面的。
师:摘什么?
生:西瓜。
师:请坐下。谁来读读?你来读一读,看看遇到这么好的西瓜,小猴子是什么心情。
(师指名读)
师:第三次扔了什么呀?(出示:他看见一只小兔子……去追小兔子。)
生:西瓜。
师:这一次又是因为什么呀?举手告诉我。
生:因为他看见了小兔子。
师:什么样的小兔子呀?
生:可爱的小兔子。
师:你看见小兔子,喜不喜欢呀?你说说小猴子这个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高兴。
师:请坐下。他从小兔子的可爱读到了小猴子的高兴。这一“高兴”不得了,小猴子干什么去了?
生:追小兔子。
师:这个字你们还记得吗?
生:追。
师:(出示“追”)一起读。
生:追。
师:追什么?
生:追小兔子。
师:追什么?
生:追小兔子。
3.整体梳理
师:谁能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小猴子下一趟山究竟干了些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
生:他下山先看见了一片玉米地,非常开心,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回家的路上又发现了桃子,他就把玉米扔了去摘桃子,然后捧着桃子往前走。看见一片瓜地有又大又圆的西瓜,他就摘了一个西瓜把桃子扔了,抱着西瓜又往前走。看见一只小兔子很可爱,所以就把西瓜扔了去追小兔子。最后小兔子跑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东西也没得到。
师:真好,大家给他掌声!刚刚这位同学把小猴子下山后的经历讲清楚了,我们一起来梳理梳理吧。小猴子下山后首先看见了——
生:玉米。
师:“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又看见了——
生:桃子。
师:“摘”了一个,“捧”着往前走。又看见了——
生:西瓜。
师:“摘”了一个,“抱”着往前走。接着看见了——
生:小兔子。
师:于是去——
生:“追”小兔子。
师:到头来,玉米哪儿去了?
生:扔了。
师:西瓜哪儿去了?
生:扔了。
师:桃子哪儿去了?
生:扔了。
师:兔子追着了吗?
生:没有。
师:兔子哪儿去了?你来说。
生:兔子跑森林里了。
师:所以,最后,小猴子——
生: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此时此刻,小猴子还高兴吗?
生:不高兴。
师:那是什么心情呀?
生:伤心。
师:伤心什么呀?
生:因为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师:所以他……
生:很伤心。
师:那你能读读这句话,让我们听听小猴子有多伤心吗?
生: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的确有点伤心,我们一起读。
生: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四、创设情境,懂故事
师:是呀,小猴子空着手回到家,一个人在院子里心事重重,伤心难过。猴妈妈回来了,拍拍他的肩问:“孩子,你今天下山干什么去了?”
生:摘玉米。
师:玉米呢?
生:扔了。
师:有点可惜。孩子,你呢?你下山去干什么了?
生:摘桃子。
师:桃子呢?
生:扔了。
师:哎哟,要是不扔的话,那现在我们就可以——
生:吃桃子了。
师:孩子,你干什么去了?
生:摘西瓜。
师:西瓜呢?
生:扔了。
师:太遗憾了,今天天气这么热,要是没有扔掉的话,我们就可以——
生:吃西瓜了。
师:孩子,你呢?你干什么去了?
生:追兔子。
师:兔子呢?
生:追丢了。
师:真遗憾。与其在这儿伤心难过,不如明天咱们再下一次山。如果再下山,你想干点什么?你说。
生:我想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还要把兔子追回来。
师:你的目标真大!那可得好好计划计划。孩子,你呢,明天下山想干点什么?
生:我想把今天丢的东西全都捡回来。
师:你呢?
生:我想把玉米捆在尾巴上,再抱上两个先回家放下,然后再把西瓜放回家把兔子追回来。
师:很好,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有可行的措施。
生:我想拿一个袋子把玉米、桃子、西瓜都装在袋子里,最后把兔子追回来。
师:那你装在袋子里的桃子、西瓜、玉米怎么办呢?扛着去追吗?
生:我把它们放进袋子里。
师:放进袋子里去追兔子吗?老师提醒你一下,今天就是因为追兔子,你才两手空空回家了哦,怎么办?你帮帮他。
生:装完东西可以让家人先拿回去,再去追兔子。
师:你觉得这个方案可以吗?
生:太费时间了。
师:不如直接去追兔子,怎么样?那袋子里的东西怎么办呀?目标是有了,还很有策略,先给他掌声。如果要带着它们去追兔子,可能有点费劲儿,老师祝你好运。请坐下!
五、课后拓展,编故事
师:听了妈妈的话,第二天一大早,小猴子又高高兴兴地下山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有的同学刚才就跃跃欲试了,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下课之后可以和同学一起说说,然后讲给老师或者是爸爸妈妈听,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