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14: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了解作者思想与创作风格,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与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品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提升散文鉴赏能力。
2.掌握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体会语言之美。
3.掌握写作特点,能够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
1.新课导入
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学
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3.走近济南
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 “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其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教
(一)听范读,小声跟读,体味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济南的冬天天气的总特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勾画描绘济南的冬天天气总特征的词语) 温晴
3.文章开头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对比方法,用“异地之冬”和“济南冬天”对比。“异地”主要写了北平、伦敦、热带三个地方,分别介绍了它们多风、多雾、日光毒、响亮的特点;而济南冬天则无风声、响晴、无毒日,从而突出了它“温晴”的特点,是块宝地。
4.“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5.课文主要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两种景物?(学生讨论后回答)山景和水色
6.课文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引导总结:总——分——总。先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第一部分(1):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一部分(2-5):写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景;小雪覆盖下的山景;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6):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梳理了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来体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围绕温晴的冬天,描写了济南的山和水。课下请同学们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阳光笼罩下的山、小雪后的山的知识点,体会作者描写不同山景时的思想感情。
四、练
1.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 )南 镶( ) 澄( )清 贮( )蓄
发髻( ) 水藻( ) 着( )落 看( )护
2.查阅资料,补全作者信息。
老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北京人,满族。作家。他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
第2课时
一、导
1.导入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寻济南冬天的美。
2.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品味文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学与教
(一)品读课文,领略山“光”
1.研读2—5段,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种状态下的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2.不同状态下的山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1)阳光朗照下的山
①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
②问题引导:阳光朗照下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原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赏析:运用拟人手法,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原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赏析:运用比喻和拟人,将小山比作“小摇篮”,并将其人格化,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也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小山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师评议并指导。
(2)薄雪覆盖下的山
问题引导:指名朗读课文第4段。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按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山上 山尖 山腰 山坡)
思考:“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①妙在雪光、雪色:
原文: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赏析: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披雪的矮松的美丽风姿。
原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赏析: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原文: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赏析: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雪光之妙。
②妙在雪态:
原文: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赏析: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原文: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赏析: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城外的远山
问题引导: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城外的远山有什么特点?
原文: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赏析: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2.引导总结济南山的特点
(二)品读课文,欣赏水“色”
1.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赏析:
(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 生动形象地写出水的暖、水的绿、水的多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引导小结济南冬天水的特点
3.文章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强调冬天,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间里的济南的总体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三)体会情感,探究主旨
济南的冬天,山可爱、秀气、淡雅,水温暖多情、又清又绿,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到:“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老舍先生为什么对济南的冬天如此钟情?
1.背景介绍
老舍先生于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1929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写成的。
2.主旨探究,领会情感
《济南的冬天》一文,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情”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水等,抒发了对济南特有的冬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1)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
(2)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 :“温晴”是所见的外象 ,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 (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
(3)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
三、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品那淡雅的水墨画蕴涵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四、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卧”字和文章哪个地方相呼应?
五、作业布置
1.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必做)
2.课外阅读老舍先生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中的其他几节。(选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