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水中的生物:10-1水中的动物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水中的生物:10-1水中的动物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27 13: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水中的动物(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3)概述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河蚌的解剖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2)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培养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阐明鱼类、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河蚌的观察。
教学计划: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通过6幅图片介绍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建立水中动物多样性的概念。接着实验探究鱼类、河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最后介绍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中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动物都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
问: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1)有贝壳
*乌贼的贝壳大大退化,长在预软身体背面的皮下叫海螵蛸,蜗半贝壳螺旋状
(2)贝壳内表面有外套膜
*河蚌的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河蚌体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形成;
*河蚌外套膜分泌珍珠质(珍珠质+异物+珍珠)
(3)身体柔软,多数软体动物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河蚌的肌肉足呈斧状,叫做斧足,环境安静时伸出斧足,借斧足运动,受惊时缩回斧足;
*蜗牛腹足有足腺,分泌粘液,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痕迹;
*乌贼头部有10条围绕着口的腕足
*河蚌斧足两旁各有两片瓣状的鳃
*蜗牛吃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叶、茎,也危害果树和棉株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危害。
述:软体动物有8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陆地。
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河蚌的外部型态和内部结构:
辨认河蚌的前端、后端。
想一想贝壳起什么作用?
想一想,河蚌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运动?
看一看,河蚌的鳃有几片?斧足有几个?
讨论:河蚌和鱼都离不开水,它们的呼吸器官一样吗?河蚌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介绍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1.海洋鱼类:带鱼、鲳鱼、黄鱼、比目鱼等
2.我国淡水鱼类:800多种。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青鱼 草鱼 鳙鱼 鲢鱼
生活的水层
食物
混合放养的好处
请学生说出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食用
药用
高级饰品
小结:水中动物对人类的益处。
作业;课后调查鱼类产品,它们的营养成分、用途及经济价值。
板书设计:
10-1水中的动物
一、软体动物的特征
(1)有贝壳
(2)贝壳内表面有外套膜
(3)身体柔软,多数软体动物腹面有块状肌肉足
二、“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