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训练05 文学文化常识+诗歌鉴赏+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训练05 文学文化常识+诗歌鉴赏+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17:53:28

文档简介

综合训练05文学文化常识+诗歌鉴赏+议论文阅读(原卷版)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个人力车夫,他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他最大的梦想是做像刘四爷那样的大车厂主。经过三起三落,他理想破灭了,变得厚颜无耻。
C.著名作家冰心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D.《简·爱》中圣约翰竭力要求简·爱嫁给他,做一名传教士的妻子。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节选)《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虎符》《棠棣之花》等。
B.《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表现了孙悟空自尊好强,尽职尽责,神通广大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特征。
C.《朝花夕拾》中长妈妈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一切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比较粗俗,却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从“道恭喜,吃福橘及给我找来“三哼经’”笔核节可以看到。
D.《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睹了母亲、小茨冈、高老头的死亡。在好友“好事情”的帮助下走向社会。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B.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C.鲁迅《社戏》里提到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为《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4.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我们学过她的一首词《渔家傲》。
B.《格列佛游记》讲述大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影射当时英法两国间的连年征战。
C.从《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既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也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D.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围绕祥子描绘了车厂、茶馆、大杂院等生存环境,还叙写了军阀战争、工人受剥削、进步知识分子受迫害等事件。
5.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鹰愁涧收了沙僧。
C.《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之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水龙吟·登建康①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②远日,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③。落日楼头,断鸿④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⑤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⑦,树犹如此⑧!倩⑨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⑩英雄泪?
【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②遥岑:远山。③玉簪螺髻: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④断鸿:失群的孤雁。⑤吴钩:化用唐李贺《南园》一诗,这里是以吴钩白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⑥“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汉张翰(字季鹰)典,表明思念家乡。⑦风雨:化用苏轼《满庭芳》,比喻风雨飘摇的国势。⑧“树犹如此”:典出北周庾信《枯树赋》和《世说新语》,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⑨倩(qìng):请托。⑩揾(wèn):擦拭。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片,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词人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B.《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倩从从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三句,表明世无知己,得不到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节奏紧凑,写声绘色,雄壮昂扬,乐观旷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凄清哀婉,写景联想,叹流年似水,抑郁悲愤。
D.两首作都运用了典故,均体现了词人辛弃疾豪放的艺术风格,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三、议论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弘扬好学之风
(1)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增长学识,就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3)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4)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5)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闲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
(6)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选文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文第(4)段的论证思路。
10.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从而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到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我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综合训练05文学文化常识+诗歌鉴赏+议论文阅读(解析版)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个人力车夫,他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他最大的梦想是做像刘四爷那样的大车厂主。经过三起三落,他理想破灭了,变得厚颜无耻。
C.著名作家冰心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D.《简·爱》中圣约翰竭力要求简·爱嫁给他,做一名传教士的妻子。
【答案】B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
B.错误。“他最大的梦想是做像刘四爷那样的大车厂主”表述有误,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买辆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气的洋车夫。
故选B。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节选)《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虎符》《棠棣之花》等。
B.《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表现了孙悟空自尊好强,尽职尽责,神通广大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特征。
C.《朝花夕拾》中长妈妈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一切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比较粗俗,却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从“道恭喜,吃福橘及给我找来“三哼经’”笔核节可以看到。
D.《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睹了母亲、小茨冈、高老头的死亡。在好友“好事情”的帮助下走向社会。
【答案】D
【详解】D.高老头不是《童年》中的人物,是巴尔扎克同名小说《高老头》的主人公。故选D。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B.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C.鲁迅《社戏》里提到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为《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答案】D
【详解】D.“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表述有误。《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D。
4.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我们学过她的一首词《渔家傲》。
B.《格列佛游记》讲述大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影射当时英法两国间的连年征战。
C.从《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既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也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D.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围绕祥子描绘了车厂、茶馆、大杂院等生存环境,还叙写了军阀战争、工人受剥削、进步知识分子受迫害等事件。
【答案】B
【详解】B.说法不正确,应是:《格列佛游记》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影射当时英法两国间的连年征战。不是“大人国”。
故选B。
5.选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鹰愁涧收了沙僧。
C.《艾青诗选》常借“太阳”表达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抒发了自己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之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答案】B
【详解】B.《西游记》中唐僧在流沙河收了沙僧;
故选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水龙吟·登建康①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②远日,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③。落日楼头,断鸿④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⑤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⑦,树犹如此⑧!倩⑨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⑩英雄泪?
【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②遥岑:远山。③玉簪螺髻: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④断鸿:失群的孤雁。⑤吴钩:化用唐李贺《南园》一诗,这里是以吴钩白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⑥“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汉张翰(字季鹰)典,表明思念家乡。⑦风雨:化用苏轼《满庭芳》,比喻风雨飘摇的国势。⑧“树犹如此”:典出北周庾信《枯树赋》和《世说新语》,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⑨倩(qìng):请托。⑩揾(wèn):擦拭。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上片,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词人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B.《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倩从从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三句,表明世无知己,得不到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节奏紧凑,写声绘色,雄壮昂扬,乐观旷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凄清哀婉,写景联想,叹流年似水,抑郁悲愤。
D.两首作都运用了典故,均体现了词人辛弃疾豪放的艺术风格,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答案】C
【详解】C.“全词凄清哀婉”有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故选C。
三、议论文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弘扬好学之风
(1)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学习。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增长学识,就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3)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4)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5)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闲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
(6)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选文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文第(4)段的论证思路。
10.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热爱学习、刻苦学习,从而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到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我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
【答案】7.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8.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具体有力论证了增长学识应该依靠学习,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9.首先引用古人关于勤学善学精神的概括(充当道理论据),提出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一生的观点。其次,使用举例论证,董仲舒专心学习,三年不进自家花园观赏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10.C
【分析】7.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从(1)段的最后一句“因此”可以确定,“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和文章题目契合。
8.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从第(2)段中的“《礼记》中有言,‘学然后知不足’”可知,这是道理论证; “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可知,这是举孔子参加祭祖典礼,不懂就问的事例,是举例论证;具体有力论证了“一个人想要增长学识,就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而论证了“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心论点。
9.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4)段先用“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的古人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作为道理论据,得出本段的论证中心: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然后列举“董仲舒专心攻读”的事例具体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1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与理解。
C.从(5)段的“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可知,“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是错误的;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