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荟萃】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六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广东高考·8)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
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
2.(2024·湖南高考·8)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 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
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 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
3.(2024·北京高考·7)《史记》记有商王世系。1917年,王国维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进一步论证了商朝的历史。陈垣后来对考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
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 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
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 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
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24.1·浙江高考·17)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 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 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5.(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9)
部别 类别 国内学生 留学生 士人 行伍 总计
第九镇(驻江宁) 340 15 272 87 714
第八镇(驻湖北) 154 12 497 23 686
第二十一协(驻湖北) 53 4 73 3 133
总计 547 31 842 113 1533
上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
A.抵制了列强入侵 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
C.引发了军阀混战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
(2024·湖北高考·7)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
该表可论证( )
省份 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2024·山东高考·6)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8.(2024·甘肃高考·7)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
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
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9.(2024.1·浙江高考·8)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途经欧亚许多地方,记载了他“亲眼见到过往悉心研究过的人和事……那些书面报道里栩栩如生的人与事的真身”,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亲眼见到”( )
A.印度焦特布尔城: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
B.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
C.上海:国民革命军北伐,租界调来了大批部队驻防
D.北平: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紫禁城
10.(2024·黑吉辽高考·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非选择题
11.(2024·广东高考·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广东不仅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刘云波《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
结合材料,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2024·北京高考·17)经略海洋。(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示意图
(依据1921年《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原图改绘)
材料二
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1982 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
1996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200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022 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三
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及成就示意图(部分)
依据材料,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12分)
答案解析示例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欢迎同胞”“中华民国”“民国光复”可知,该广告以“同胞”和“民国”为主体,强调民众对“民国”的认可和支持,说明共和理念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推崇,故选C项;据题干时间信息“1911年12月7日”可知,当时中华民国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荡涤净尽”的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习俗,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期间,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则广告突出了留声机在授课方面的应用,并暗示了使用留声机是一种世界进步的表现,考虑到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新知识、新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求。广告将留声机与“世界进步”和“授课”相结合,明显是在迎合当时社会对新技术和知识的启蒙需求,故选C项;题中信息中并没有明确提及留声机与国货市场的对比或竞争关系,所以这一选项与广告内容不直接相关,排除A项;虽然留声机是西方技术的产物,但广告中并未强调其文化入侵的意味,而是突出了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价值,排除B项;广告中提到了留声机在授课方面的应用,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新型授课手段已经“广受大众欢迎”。广告更多的是在推广和宣传留声机在教学上的潜在应用,排除D项。
3.
【答案】D
【解析】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即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题目中并未提及王国维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故①错误;
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是指通过引用已有的书籍或文献来作为证据,以补充或证明历史记载中的不足或遗漏。《史记》《尚书》等古籍,这属于已有的书籍或文献,即书证,故②正确;
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强调的是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王国维进行了实地考察,故③错误;
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是指利用新出土的文物(如金石、碑刻等)来作为证据,以证明或补充历史记载。甲骨卜辞作为新出土的文物,符合“物证”的定义,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4.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不少革命党人满足于“排满”,当孙中山反对向袁世凯妥协而继续革命时,革命党人“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结合纲要上册第18课所学三民主义可知,革命党人只接受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没有接受推翻封建帝制的民权主义,故选C项;“不适合中国的实际”不合史实,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不合逻辑、史实,应为“没改变”,排除B项;二次革命指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
【答案】D
【解析】据表2可知,清末新军的军官来源多样化,特别是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参与,带来了新思想和新观念,这对于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些军官很可能成为推动清末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故选D项;表格中仅显示了军官的来源构成,没有直接提及与列强入侵的关系,因此A选项无法直接由表格内容推断出来,排除A项;尽管清末新军的建立与后来的军阀割据有一定的历史联系,但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展示了军官的来源,而不是军阀势力的形成或扩大,排除B项;军阀混战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不能简单地从军官的来源构成中推断出来,排除C项。
6.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时空是:1925 年(中国)。据题干表格中各省的岁入、岁出和军费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省军费开支巨大,反映出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也体现出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军阀的迫切性,③正确;同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部分省份收中,无论是南方省份还是北方身份,军费占据岁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大,体现了这些省份的军阀穷兵黩武的本质,说明他们是一丘之貉,④正确;表格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①错误;表格主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部分省份的收支情况,无法据此说明北洋政府收支失衡,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
7.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吴玉章主张要推进国民革命的进程,加快扫除封建地主及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这一革命任务,故D项符合题意;他并未涉及工农群众的看法,A项与材料无关,可以进行排除;新三民主义在国民党一大已经提出,故B项可以排除;从材料可知,吴玉章认为法国大革命革命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群众基础,已经过时,故不存在吸取其教训的问题,故C排除。
8.
【答案】B
【解析】以日本提出通牒为国耻日重心是指出日本的侵略,而改以北洋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为国耻日重心是突出我们的外交软弱,即要救亡图存必须先让中国强大起来,才不至于在外交中屡屡失败,故答案选B。1915年北洋政府的统治秩序还是相对稳固的,故排除A;转变本身虽然是将矛头指向北洋政府,但意图不在于强调外交失败本身,而是通过以此作为国耻日警醒民众应该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故排除C;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办才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故排除D。
9.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北伐是1926年开始北伐,至1927年3月北伐军克复上海,据材料“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可知,时间不符,汤因比不可能见到这场景,故选C项;据材料“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途经欧亚许多地方”可知,这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结束,经过工业文明成果的传播,故汤因比可以在印度城市看到汽车和电灯,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19世纪末,新加坡已经成为亚洲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之一,3/4为大量华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国人,如印度人、欧洲人、爪哇人等,其次,新加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故在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是可见现象,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紫禁城于1420年落成,是明清时期皇宫,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
【答案】D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 “国历 ”,但民间仍然保持旧历,反映出政府的政策与民间的传统习俗存在冲突,故选D项;题干没有体现出科学知识与迷信的博弈,而仅是在日历方面到底采用阳历还是旧历的问题,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城市与乡村对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题干也并未提到城乡之间的差异,而是政府机关学校等与民间百姓之间的差异,排除B项;旧历在民间流行是由于传统习惯力量导致,并不体现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非选择题
11.【答案】
示例一
观点:广东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阵地。(2分)
论证: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广东爆发,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随后,列强接踵而来,广东成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早的地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烽火首先在广东燃起,虎门保卫战揭开了反侵略的序幕。随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显示了广东人民不甘屈服,同仇敌忾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威力。(4分)
广东在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中也走在了当时全国的前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是在广西地区发动的,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冯云山及后来的洪仁玕都是广东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广东各地纷起响应。1854年,东莞、佛山等地爆发了天地会的“洪兵”起义,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在广东的反动统治,成为广东人民走在近代反封建斗争前列的重要体现。(4分)
总之:广东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阵地。(2分)
示例二
观点:广东是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发源地。(2分)
论述:广东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位。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虽然他们不是广东人,但他们的思想经历都与广东有关,这也表明广东在近代是走在中国的前列的。
以广东为代表的岭南地区是清代洋务运动的摇篮。广东香山人容闳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广东南海人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于广东沿海,其中,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是早期企业的代表之一。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广东香山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甲午战败后,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传播变法思想,推动广东和全国的维新运动向前发展。(8分)
综上所述,广东作为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发源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广东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也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2分)
12.【答案】
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就注重港口建设,这是近代海洋意识觉醒的体现,有利于发展实业和巩固海防。然而,这一规划未能得到实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这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勘探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这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共二十大更是强调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开采了可燃冰。
总体来说,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不断得到强化,体现了海洋意识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荟萃】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专题六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广东高考·8)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A.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B.封建习俗荡涤净尽
C.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D.租界权益部分收回
2.(2024·湖南高考·8)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
A.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 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
C.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 D.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
3.(2024·北京高考·7)《史记》记有商王世系。1917年,王国维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进一步论证了商朝的历史。陈垣后来对考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
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 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
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 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
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24.1·浙江高考·17)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 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 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5.(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9)
部别 类别 国内学生 留学生 士人 行伍 总计
第九镇(驻江宁) 340 15 272 87 714
第八镇(驻湖北) 154 12 497 23 686
第二十一协(驻湖北) 53 4 73 3 133
总计 547 31 842 113 1533
上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
A.抵制了列强入侵 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
C.引发了军阀混战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
(2024·湖北高考·7)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
该表可论证( )
省份 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2024·山东高考·6)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8.(2024·甘肃高考·7)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国人视以为耻,各地掀起“纪念国耻”运动。国耻日的选择,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条约之日为国耻日。这一转变说明( )
A.北洋时期政治上分崩离析 B.国人认为救亡应以自强为本
C.北洋政府的外交彻底失败 D.国人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9.(2024.1·浙江高考·8)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途经欧亚许多地方,记载了他“亲眼见到过往悉心研究过的人和事……那些书面报道里栩栩如生的人与事的真身”,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亲眼见到”( )
A.印度焦特布尔城: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
B.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
C.上海:国民革命军北伐,租界调来了大批部队驻防
D.北平: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紫禁城
10.(2024·黑吉辽高考·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非选择题
11.(2024·广东高考·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广东不仅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刘云波《晚清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
结合材料,围绕“广东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2.(2024·北京高考·17)经略海洋。(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示意图
(依据1921年《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原图改绘)
材料二
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1982 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
1996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200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022 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三
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及成就示意图(部分)
依据材料,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1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