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小岛》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22: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岛》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与地位
《小岛》在单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以现代军旅生活为背景,通过一位将军登上小岛后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守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与其他几篇课文相比,它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内容更贴近当代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之情就在身边。
(二)文本内容与特点
内容概要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将军来到一座小岛上视察,发现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种出了蔬菜,并将珍贵的蔬菜让给自己吃。将军深受感动,最后离开了小岛。
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小岛上战士们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反映了广大军人保家卫国的伟大情怀。
人物描写细腻: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了将军和战士们的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环境描写烘托:对小岛的环境进行了简洁而有力的描写,如“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突出了守岛生活的艰苦,反衬出战士们的坚韧和乐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字词知识和阅读方法,能够独立阅读较为简单的文本。对于爱国主题,他们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可能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对于《小岛》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以下方面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课文背景的理解:由于现代军旅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他们可能对守岛战士的艰苦环境和工作内容缺乏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对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理解不够深刻。
人物情感的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描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体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把握这些情感变化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
主题的升华:理解“小岛”的深层含义以及守岛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有较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有关海岛和守岛战士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背景,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引导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等方式,深入分析将军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从而体会其情感变化。
组织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爱国精神,将课文中的爱国情怀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小岛的图片、视频或相关的音乐,营造出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如将军与战士们的对话,增强学生对人物情感和行为的理解。
问题驱动法
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小岛的环境如何?”“战士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将军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的语气、节奏和语调,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可以采用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如“小岛的意义是什么?”“从守岛战士身上学到了什么?”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较分析法
将课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如将军上岛前后的态度变化,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其他舒适环境中的生活对比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拓展延伸法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军旅题材作品或文章,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军人爱国情怀的理解。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守岛战士的精神,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矛盾、喉咙”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反复揣摩描写将军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感悟将军的情感。
(4)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等理解将军向小岛敬礼的深意,体会将军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
体会守岛部队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海岛,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纳的方法把课文分成若干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战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理解“小岛”的真正含义。
六、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广袤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洋。在那茫茫的大海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这些岛屿有的风景优美,有的资源丰富,而有的则条件艰苦。然而,无论环境如何,都有一群勇敢的人坚守在那里,保卫着我们的国家。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座特殊的小岛。这座小岛远离大陆,面积不大,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但在这座小岛上,却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一位将军的脚步,登上这座小岛,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风景,去聆听那些动人的故事,去体会守岛战士们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朗读停顿。
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生字词,包括“瞒”“域”“艇”“矛”“盾”“筷”“炊”“哼”“喉”“咙”“勺”“搅”“舀”等,先指名读,然后正音。重点强调“咙”读“lónɡ”,不要读成“lǒnɡ”;“舀”读“yǎo”,注意其写法和读音;“哼”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hng”。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易错字。在黑板上示范“域”字,强调右部是“或”,不是“咸”;示范“舀”字,提醒学生注意下边是“臼”,不是“白”。
(3)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 3 遍,教师巡视检查。
思考: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教师提问:“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全文有 37 个自然段。
(2)教师进一步引导:“那大家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呢?”学生自主思考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划分结果,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划分:可以分为四部分。
(3)教师再次提问:“那谁能来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明确:课文讲述了一位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事情。
(4)教师最后问:“大家再想一想,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三)品读课文
学习第 1 部分(第 1 自然段)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介绍了小岛的哪些方面?
读完后,先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介绍了小岛的位置、外观和环境等方面。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描述语句。例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句话写出了小岛的位置偏远和外观渺小。“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则体现了小岛的环境恶劣。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强调要读出小岛的遥远、渺小和环境的艰苦。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朗读,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师提问:“从这段对小岛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生活条件的艰苦。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熟读课文,思考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了哪些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重点生字词,如“矛盾、喉咙、哽咽、筷子、勺子”等,指名让学生上黑板听写。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同步听写。写完后,同桌之间相互批改,将错误的字词订正 3 遍。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岛的基本情况,谁能来说一说小岛的位置、外观和环境是怎样的?”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强调小岛的偏远、渺小和环境的艰苦。
教师过渡:“那将军登上小岛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学习第 2 部分(第 2-19 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将军发现了什么?他有什么反应?队长是怎么解释的?
学生开始默读,教师巡视,确保学生默读时专注思考。
默读结束后,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将军发现了一块绿油油的菜地,他感到非常惊讶和疑惑。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将军的心情。
例如:“将军不由得一愣。他知道,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大半。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菜地,将军真怀疑自己是在做梦:‘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感受“一愣”“怀疑自己是在做梦”等词句所表现出的将军的惊讶。
请学生分享他们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将军的心情,可能有学生认为将军既震惊又好奇,还对战士们能种出菜感到不可思议。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将军与队长之间的对话,理解菜地的来之不易以及战士们的艰苦。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将军,一部分学生扮演队长。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将军的语气应充满惊讶和疑惑,队长的语气则要诚恳且带着一丝自豪。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菜地是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种出来的,岛上的条件非常艰苦等。
(4)讨论:战士们为什么要在小岛上种菜?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可能的回答有:为了改善自己的饮食条件、为了让小岛更有生机、为了坚守岗位时能有更好的身体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战士们种菜不仅是为了自身的生活需求,更是展现了他们坚守小岛、不畏艰难的精神。
2.学习第 3 部分(第 20-35 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部分,思考:将军在岛上吃饭时发生了什么事?将军有什么举动?战士们又有什么反应?
(2)抓住“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将军把菜倒在汤里,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等句子,分析将军的情感变化。
(3)进行采访活动:
环节一:将军,你给战士们分菜,看到他们马上躲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环节二:将军,你为什么把菜倒进汤里?
环节三:将军,看着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喝着你舀给他们的菜汤,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4)小组讨论: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将军和战士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3.学习第 4 部分(第 36-37 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将军离开小岛时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将军离开小岛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将军会这样做,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文段,从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将军被守岛战士们的艰苦付出、爱国奉献精神所感动,行军礼是对战士们的敬意和赞扬。
(2)理解“小岛”的真正含义,体会将军对守岛战士们的敬意和守岛战士们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岛”这个词仅仅是指那座地理位置上的岛屿吗?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归纳,“小岛”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更代表着守岛战士们坚守的阵地,是他们爱国精神的象征,承载着战士们的奉献和付出。
教师再次强调将军行军礼这一动作所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将军对守岛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守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
(三)总结升华
回顾全文,总结守岛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篇课文,思考守岛战士们在小岛上的种种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提到守岛战士们具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团结协作、乐观积极等精神品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补充,在黑板上列出守岛战士们的主要精神品质,如:
坚韧不拔: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小岛,克服种种困难。
爱国奉献: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甘愿忍受孤独和艰苦。
吃苦耐劳:在资源匮乏的小岛上,努力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团结协作:共同种菜、相互支持,完成守岛任务。
乐观积极: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向守岛战士们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守岛战士们的精神。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观点: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像守岛战士们一样坚韧不拔,不轻易放弃。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抱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树立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课文中的那位将军,写一篇上岛日记,记录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同学们,现在假设你们就是那位登上小岛的将军,请大家写一篇上岛日记,详细记录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包括战士们的生活状况、岛上的环境,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指导,例如:
可以先描述登上小岛时的第一印象。
重点描写与战士们交流、看到菜地、一起用餐等关键场景。
真实地表达自己在每个场景中的心情变化,如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感动。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
写作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日记。
推荐阅读一些关于军人、爱国主题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感受军人的伟大和爱国的重要性。
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并简单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等,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章的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这些推荐的书籍和文章,并可以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
完成上岛日记。
搜集其他关于守岛或边疆战士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反思
在教授《小岛》这一课时,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有效:通过讲述关于海岛和守岛战士的背景故事,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题引导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战士们为什么要在小岛上种菜?”“将军离开小岛时为什么要行军礼?”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理解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
小组讨论热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升华恰当:在总结升华环节,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守岛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不足: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通过朗读充分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时间把控欠佳:在分析课文内容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时间紧张,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够: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了整体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集体表现,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指导不足,没有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改进措施:
加强朗读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朗读训练,通过示范朗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情感,提高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优化时间管理:在备课过程中,更加精细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各项教学活动都能够充分开展,同时也要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
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