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 配套教学设计(14)

文档属性

名称 月下独酌 配套教学设计(1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5 15:39:3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通过词句理解,感知本首诗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读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仅限于文字表面所传达的信息,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偶尔也会有些出乎意料的理解。
3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激趣导入
1、背诵《静夜思》,此诗是诗人26岁时在扬州所做,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时隔数年之后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这一回诗人又在月下做了些什么呢?这回他又借助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一起走进李白的《月下独酌》。
2、解题“月下独酌”引出“独”字的解释。
(1)提炼信息:时间、地点、事件;
(2)解释“独”字:一人与孤独
活动2【讲授】诵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文标注停顿和重音,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背景音乐)
2、学生配乐朗诵
3、齐读全诗,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活动3【活动】诵读诗歌 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诗文标注停顿和重音,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背景音乐) 2、学生配乐朗诵 3、齐读全诗,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活动4【活动】研读诗歌 理解诗意
1、围绕“独”字,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诗人孤独吗?
(先自己阅读,再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追问:在整个独酌的过程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独”的情感变化:遗憾—失望——无奈)
2、再请刚才朗读的同学再来配乐朗诵,看看能不能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情。
1、诗人为何一个人在月下独酌?
(交代创作背景)
2、在这样的前提下“独酌”,酒中又会浸着怎样的滋味呢?
3、真是这种借酒消愁情感吗?
(引入李白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点拨:诗人并非无伴饮酒,而是周围没有值得与之共饮的朋友。既然没有同道之人索性独饮,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举更体现出诗人是甘于孤独的。
总结:“独”字包含:一人之独—无友之独—甘于孤独)
4、现在,再来体会一下诗歌的最后两句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点拨:一个遭受贬谪且无同伴相陪的失意之人,并未一蹶不振反而能自得其乐并写出这样优美脱俗的诗句,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的确让人钦佩,也更值得我们学习。)
5、观看图片,听老师的配乐朗诵,再来体会一下诗人的内心世界。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1、 找找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想想李白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2、 选择喜欢的诗句扩写一段话。
3、 背诵诗歌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