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真题荟萃】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真题荟萃】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1 15:50: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荟萃】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1·浙江高考·14)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他的第一个外交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历史证明,尼克松政府“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有利于(  )
①越南战争的结束 ②中国与法国的建交
③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 ④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广东高考·10)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
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5% 70% 65.5% 70% 59.9%
由上表可知(  )
A.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B.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C.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D.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3.(2024·湖南高考·10)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4.(2024·北京高考·10)1955年,针对中法建交,周恩来与法国议员代表团会谈时说,现在世界上有人以为中国可以容许“两个中国”的存在,“中国人民决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中国本来是统一的,中国内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新的代替旧的”。这段话(  )
A.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
B.阐明以“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法关系的突破
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早期表述
5.(2024·江苏高考·9)下图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6.(2024·湖北高考·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
A. 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B. 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
C. 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D. 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
(2024·安徽高考·8)下图所示为1956年4月上海市寿成区人民政府签发的恢复结婚证,印有
“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字样。这可用以说明( )
A.人民政府倡导新风尚 B.传统婚姻制度亟待改变
C.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 D.经济互助稳定婚姻关系
(2024·甘肃高考·9)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
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
9.(2024.1·浙江高考·18)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国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非选择题
10.(2024·北京高考·17)经略海洋。(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示意图
(依据1921年《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原图改绘)
材料二
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1982 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
1996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200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022 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三
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及成就示意图(部分)
依据材料,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12分)
11.(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12.(2024·湖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
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
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6分)
答案解析示例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对越南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美国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缓解局势,有利于越南战争的结束,故①正确;1964年中国与法国的建交,故②错误;历史证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故③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
【答案】C
【解析】据表格信息,在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中,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较大,均超过了50%,结合所学可知,统购、包销等都属于政府行为,这说明国家对私营工业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有着较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故选C项;1953—1956年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1952年私营工业中部分商品产值的比重,未涉及其变化,无法得知其是否增强,排除B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着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基本形成,排除D项。
3.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多农民不愿与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而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不断建立,农民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加强,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故选A项;农村宗族观念至今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项;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变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排除D项。
4.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以明确感受到周恩来对于“两个中国”这一说法的坚决反对,并明确指出“中国本来是统一的”,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而中法建交本身就需要基于双方对彼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因此,这一原则自然成为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故选A项;虽然“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针,但在这段话中,并没有明确提及或阐明这一点。周恩来的主要论述是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展开的,与“求同存异”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与材料中的时间(1955年)和内容不符,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均不符,排除D项。
5.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51年”“建设国家工业化的资金”“严惩贪污”“贪污”可知漫画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强调通过打击贪污腐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A项;严惩贪污腐败主要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而且我国在1956年底才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B项;“严惩贪污”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排除C项;漫画主要强调通过严惩贪污腐败行为来为工业化保障资金需要,而不是借助人民群众的勤俭节约来增加资金来源,排除D项。
6.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实施身份证制度,但当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户口人员流动较少,最终没有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人口流动量加大,因此居民身份证条例得以实施,这说明人口的流动推动了国家人口管理政策调整,D项正确;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排除A项;材料中人口管理政策调整的确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但人口管理政策调整不属于基层自治,排除B项;人口管理的政策是针对全国性的,不能缩小城乡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7.
【答案】A
【解析】材料只是强调在结婚证上印有“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字样,即结合一五计划实施大背景,倡导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故答案选A。材料没有涉及包办婚姻或自由婚姻信息,与婚姻制度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从时间背景上看,当时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但材料中的信息与生产方式变革、经济互助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D。
8.
【答案】C
【解析】世乒赛夺冠激发国民爱国情怀,发挥了体育的媒介作用;“乒乓外交”体现了体育的政治功能,故答案选C。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乒乓球发展状况,没有反映世界情形,故排除A;乒乓球只是体育强国的一部分,况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离体育强国的目标很很远,故排除B;乒乓运动在中国社会确实较为普及,但还没有达到作为民族文化象征的程度,故排除D。
9.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广交会的创办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她见证了中国外贸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证明了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不合题意,与材料的主旨“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相悖,排除A项;“广交会”概念混淆,应为“经济特区”,排除C项;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与题旨不符,排除D项。
非选择题
10.【答案】
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就注重港口建设,这是近代海洋意识觉醒的体现,有利于发展实业和巩固海防。然而,这一规划未能得到实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进行了明确的法律界定,这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勘探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这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共二十大更是强调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开采了可燃冰。
总体来说,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不断得到强化,体现了海洋意识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答案】
(1)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制造部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机械制造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装备制造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创新成果丰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这些变化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2)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丰硕,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的推进;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12.【答案】
(1)变化: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规模有所缩减(或整体规模从隆重盛大到逐渐减小);纪念活动日益规范化;参加国家和地区增加,苏联不再派代表出席;纪念形式日益多元化。
原因:国家政权逐渐得到巩固;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对外交往不断拓展,中苏关系恶化(或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10 分)
(2)意义:有利于构建新中国集体记忆,增强国家凝聚力;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成就,塑造了国家团结强大的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人民的政治认同;促进了新中国国际交往的发展。(6 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荟萃】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选择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1·浙江高考·14)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他的第一个外交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历史证明,尼克松政府“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有利于(  )
①越南战争的结束 ②中国与法国的建交
③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 ④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广东高考·10)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
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5% 70% 65.5% 70% 59.9%
由上表可知(  )
A.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B.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C.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D.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3.(2024·湖南高考·10)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
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4.(2024·北京高考·10)1955年,针对中法建交,周恩来与法国议员代表团会谈时说,现在世界上有人以为中国可以容许“两个中国”的存在,“中国人民决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中国本来是统一的,中国内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新的代替旧的”。这段话(  )
A.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
B.阐明以“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法关系的突破
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早期表述
5.(2024·江苏高考·9)下图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动员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抨击投机商人囤积居奇 D.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6.(2024·湖北高考·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
A. 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B. 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
C. 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D. 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
(2024·安徽高考·8)下图所示为1956年4月上海市寿成区人民政府签发的恢复结婚证,印有
“互爱互敬和睦团结,同心协力劳动生产”字样。这可用以说明( )
A.人民政府倡导新风尚 B.传统婚姻制度亟待改变
C.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 D.经济互助稳定婚姻关系
(2024·甘肃高考·9)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
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
9.(2024.1·浙江高考·18)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国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非选择题
10.(2024·北京高考·17)经略海洋。(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示意图
(依据1921年《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原图改绘)
材料二
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1982 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
1996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2003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022 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三
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及成就示意图(部分)
依据材料,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12分)
11.(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12.(2024·湖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
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
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
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
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
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
——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