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1 21: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评卷人得分
. .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那些花儿长得多么新鲜。”句中“新鲜”的意思是( )。
A.新奇;稀罕 B.(事物)出现不久
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D.没有枯萎
2.(字理)“暾”字的意思与下列词语最相关的一项是( )。
A.朝阳 B.晚霞 C.月光 D.石器
3.下面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注 驻 B.煤 媒 C.堵 睹 D.全 泉
4.下面汉字的意思与“钱、货”无关的一项是( )。
A.贯 贪 B.钱 购 C.赏 赠 D.贞 钟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在屋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
B.孙悟空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
C.爸爸说中午可能会下雨,果然中午下起大雨,真是出乎意料。
D.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参加运动会,整个操场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舒适 等待 暖阳阳 B.奥秘 证明 横七坚八
C.幼想 物质 原子核 D.联系 研究 呼风唤雨
7.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豌豆 恐怕 B.僵硬 既使 C.程度 超过 D.媒体 物质
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A.舒适 等侍 B.奥密 僵硬 C.幼想 物质 D.哲学 强壮
评卷人得分
.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
9.阅读策略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阅读策略是:阅读时尝试从 去思考,提出自己的 。
10.【解词】根据意思写词语。
(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 ):神话小说中指神仙道士能刮风下雨的法术。后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社会的力量。
(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
( ):归结到根本上。
1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即:A.靠近,接触。 B.就是。 C.当下,目前。D.就,便。
非此即彼( ) 一触即发( ) 即日( ) 若即若离( )
12.|多音字| 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乘车时要系(xì jì)好安全带,交通安全关系(xì jì)你我他。
(2)几个孩子在树下欢呼雀(què qiǎo)跃,吓得几只小家雀(què qiǎo)儿一溜烟地飞走了。
13.选出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1)A.系鞋带(jì) B.关系(xì) C.家雀儿(què) D.麻雀(què) ( )
(2)A.揭示(jiē) B.溢出(yì) C.荧屏(yín) D.潜水(qián) ( )
(3)A.蝙蝠(biǎn) B.敏锐(ruì) C.震撼(hàn) D.喧哗(xuān) ( )
评卷人得分
. .
三、默写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5分)
14.读一读,根据积累的名句填空。
(1)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正所谓“ , ”。
(2)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正如韩愈所言:“人非生而知之者, ?”
(3)“博学之, , , ,笃行之”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1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妈妈常说:“喜欢问问题,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正如《尚书》里说的“ , ”。
(2)“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 。
(3)“人非生而知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 ?
16.【积累】背诵积累。
(1)智能之士, , 。
(2) ,自用则小。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 ,孰能无惑?”
(4)我们要学习广博的知识,要谨慎地思考,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正如《礼记》中所说:“博学之, , , , 。”
评卷人得分
. .
四、课内阅读(共1小题,每小题20分,满分20分)
17.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读了片段,有一个小组联系课文内容列了下面的问题清单。请你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选一选。
A.针对题目 B.针对内容 C.针对写法 D.联系生活经验
小组问题清单 提问角度
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 )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 )
为什么课文没有写后两次实验? ( )
科学家们受到蝙蝠的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呢? ( )
(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句中的“还”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3)读了片段,联系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至少从两个角度提问。

评卷人得分
. .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10分)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伞兵”和“小刺猬”
秋天,蒲公英妈妈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每人头上长着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许多小伞兵紧紧地挤在一起,就成了个圆圆的白绒球儿!
小苍耳是小伞兵的好朋友。他的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小伞兵亲热地叫他们“小刺猬”。
有一天,一个顶小的小伞兵,对一个顶小的小刺猬说:“我妈妈说,我和哥哥们不会老在这儿住下去的。”
“为什么呢 ”小刺猬不明白。
“妈妈说,我们必须分散到别处去,藏在泥土里,才会像妈妈那样,长成一棵真正的蒲公英。”
小刺猬听了,想了一想说:“可是,你们怎么到别处去呀 ”
小伞兵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突然一阵秋风吹来,把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儿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张着降落伞飞到天上去了。
顶小的小伞兵飞在空中,快乐地大声喊道:“小刺猬,瞧,风伯伯带我们去旅行了!再见,再见!”
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冷清啊!他们也想出去旅行,可是他们没有小伞,不能跟着风伯伯走。
有一天,来了一只小鹿。小鹿轻轻地从苍耳妈妈身边擦过,没想到许多小刺猬就挂在小鹿的毛上了——因为小刺猬身上全是刺啊。
小鹿不停地跑着,跑着。他忽然觉得身上有点儿痒,就靠在一棵树上,轻轻地擦起痒来,擦呀擦,这个顶小的小刺猬被擦了下来,落在一片草地上。
小刺猬刚想看看这里是个什么好地方,却听见有谁在说:“咦,小刺猬,你怎么也上这儿来啦 ”
小刺猬回头一看,哎呀,原来就是那个顶小的小伞兵啊!小伞兵躺在地上,已经有一半埋在土里了。
看到好朋友,小刺猬真是高兴极了。他连忙回答说:“是小鹿把我带来的……”
等到来年,小伞兵和小刺猬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
到那个时候,小伞兵就是一棵真正的蒲公英了,像他的妈妈那样,长着有刺的叶子,开着美丽的小黄花。
小刺猬也将是一棵真正的苍耳,像他的妈妈那样,长着带锯齿的心脏形的叶子,开着绿色的小花。
(1)蒲公英妈妈的孩子被称作“小伞兵”是因为( )。
A.他们头上都长着蓬松的白绒毛 B.他们都随风飞行
C.他们挤在一起成了个圆圆的白绒球儿 D.他们不会老在一个地方住下去
(2)文中的“小刺猬”是被( )带到别的地方的。
A.“小伞兵” B.风 C.小鹿 D.流水
(3)“小刺猬”最后落在( )。
A.小河里 B.草地上 C.山坡上 D.屋顶上
(4)这是一篇( )。
A.童话故事 B.小说 C.神话故事 D.历史故事
(5)下面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选一选,再任选一个回答。
A.针对内容 B.针对写法 C.联系生活经验
①假如你是“小伞兵”或“小刺猬”,你想落在什么地方?到那里干什么?( )
②“小伞兵”为什么离开了妈妈反而感到很快乐?( )
我要回答第 个问题:
评卷人得分
. .
六、话题作文(共1小题,每小题14分,满分14分)
19.习作。
有人说,一个家庭是一个糖果世界;有人说,一个家庭是一个动物世界;还有的人说,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植物世界……你认为一个家庭是怎样的世界呢?想想家里人的特点,并给他们冠以一个好称呼。注意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家里人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不同角度;问题
【解析】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阅读状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进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既然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那么,学生阅读时就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10.【答案】横七竖八;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归根到底
11.【答案】B;D;C;A
12.【答案】(1)jì;xì
(2)què;qiǎo
13.【答案】(1)C
(2)C
(3)A
14.【答案】(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孰能无惑
(3)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15.【答案】(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审问之;明辨之;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3)孰能无惑;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16.【答案】(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好问则裕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7.【答案】(1)B;B;C;D
(2)不能。因为“还”字起强调的作用,表明蝙蝠在夜里活动的能力非常强,不仅能飞行,还能捕捉很小的昆虫。
(3)示例:
从内容角度提问: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从启示角度提问:除了超声波,蝙蝠的其他方面会对人类活动有帮助吗?
18.【答案】(1)A (2)C (3)B (4)A
(5)C;A ;①;我想落在裸露的土地上,用我的绿色为那里带来生机和活力。
19.【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