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2024年7月4日
2024年7月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
高一级生物学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绿肥”与“红瘦”描述的是海棠花的相对性状
B.小麦的抗倒伏和抗条锈病都属于优良性状,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可称为等位基因
C. 白毛兔与白毛兔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灰毛兔,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D. 纯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抗倒伏和抗条锈病分别描述的是小麦的两种性状,属于非等位基因。控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才是等位基因。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而且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例如:Aa × Aa AA Aa Aa aa。
A.“绿肥红瘦”是指绿叶茂盛、花渐凋谢,分别描述的是海棠花的叶和花的两种性状。
C
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后代的现象。白毛兔与白毛兔杂交出现灰毛兔,是无中生有,则白毛是显性性状,灰毛是隐性性状,双亲白毛兔都是杂合子,后代出现了隐性性状的灰毛兔,是属于性状分离的表现。C正确。
1.遗传是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下列现象与遗传学基本概念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2.水稻的非糯性(A) 对糯性(a) 为显性,花粉的长形(B) 对圆形(b) 为显性,科学家利用水稻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实验现象能直接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代全部为非糯性水稻
B. 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代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1:1
C. 非糯性水稻与非糯性水稻杂交,子代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3:1
D. 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比例为长形:圆形=1:1
必修2第32页
D
考查对学生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
从教材的原文中可知,分离定律的实质强调的是杂合子的配子的比值是1:1。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提到花粉(配子)的比例,故D项正确,A、B、C都是错误的。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还有多个染色体组,比如四倍体的马铃薯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的单倍体,C正确
B
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他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该个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故B错误;
A.“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可以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C. 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
B. 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D. 三倍体因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故一般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3.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可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倍地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三倍体因为减数分裂(两两配对)是三条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紊乱,一般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D正确
4.蜜蜂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如下图(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
D
从图中可知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有两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A正确。
B、从图中可知雄蜂的1个初级精母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但不含染色体的子细胞退化消失,只留下1个次级精母细胞,这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后又产生两个子细胞,同样其中一个是退化消失,最终只产生1个精子,故B正确。
B.雄蜂的1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这种减数分裂方式最终产生1个精子
C.雄蜂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和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
C、从图中可知雄蜂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有2个染色体组,其他时期都是1个染色体组,故C正确;
D.雄蜂和蜂王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因为雄蜂是单倍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染色体,。故D错误。
5.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等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B.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物质提纯技术、细菌培养技术
B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利用的是同位素示踪法(也是同位素标记法),故B错误;
必修2第53-54页
从教材原文可知A叙述正确
5.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孟德尔用F 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实验验证过程
D. 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等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必修2第48-49页
B
C、孟德尔用F (杂合子)与矮茎豌豆(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就是对假说推理的实验验证过程,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助手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X”型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D正确。
C
A、摩尔根在做完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的假设来解释遗传现象,A错误;
B、测交: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第一种:白眼雌果蝇和F1红眼雄果蝇杂交,第二种:白眼雄果蝇和F1红眼雌果蝇杂交,B错误;
该实验的结论果蝇的眼色遗传可能跟性别有关,控制果蝇的眼色的基因可能在性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D错误;
C.如图所示:亲代雄性是白眼,子二代白眼也是雄性,雄性多于雌性,C正确。
6.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根在完成该实验前预先做了“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
B. 摩尔根利用F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完成了测交实验验证
C. 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白眼雄果蝇多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D. 该实验的结论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7.研究发现,DNA分子中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碱基彼此结合形成如下图所示的i-Motif结构的现象,该结构常出现在原癌基因与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i-Motif结构的出现会使染色体变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A.i-Motif结构是一种特殊的DNA结构(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碱基彼此结合形成),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必修2课本第90页
缺失
重复
易位
颠倒
C与C配对
7.研究发现,DNA分子中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碱基彼此结合形成如下图所示的i-Motif结构的现象,该结构常出现在原癌基因与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B.原癌基因形成i-Motif结构可能会不利于细胞分裂
C.原癌基因中的i-Motif结构会直接抑制翻译过程
D.i-Motif结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碱基数量会发生变化
C.RNA聚合酶可识别并结合启动子,驱动基因的转录,由题意可知i-Motif结构常出现在原癌基因与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故会直接抑制转录过程。
B.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原癌基因形成i-Motif结构可能会影响原癌基因的正常表达,可能会不利于细胞分裂。
B
必修2课本第82页
D.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G与C配对;i-Motif结构是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碱基彼此结合形成(C与C配对),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的改变不会引起碱基数量变化。
8.中心法则的建立为生命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促进了人们对生物体本质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右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克里克于1957年提出的中心法则只包含图中①③⑤过程
B.③表示DNA复制,可发生在所有真核细胞及原核细胞中
A.克里克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只包含③DNA的复制、①转录和⑤翻译过程,后人补充了④RNA的复制和②逆转录过程,A正确。
A
分析图像可知:
①转录
②逆转录
③DNA的复制
④RNA的复制
⑤翻译
B.③表示DNA复制,可发生在所有原核细胞中,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发生细胞分裂前的间期,但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DNA不复制,B错误。
必修2课本第69页
必修2课本第55页
8.中心法则的建立为生命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促进了人们对生物体本质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右图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图中的②④过程是RNA病毒所特有的,发生于RNA病毒体内
D.图中①②③④⑤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A
分析图像可知:
①转录
②逆转录
③DNA的复制
④RNA的复制
⑤翻译
C.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生理生命活动都是发生在宿主细胞体内。故图中②逆转录和④RNA的复制虽都是RNA病毒所特有,但发生于RNA病毒的宿主细胞体内。
D.①②③④⑤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NA复制 转录 翻译、RNA复制 逆转录
碱基互补配对 A—T、T—A C—G、G—C A—U、T—A C—G、G—C A—U、U—A C—G、G—C U—A、A—T
C—G、G—C
9.研究表明,男性吸烟者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其精子活力下降。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如右图所示),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效果越明显
B.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C.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D.DNA甲基化会关闭某些基因的表达,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此有关
A.由题可知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失去转录活性,高度甲基化甚至可能导致基因不表达。
B
D.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沉默(不能表达),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
B.DNA甲基化为表观遗传,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故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C.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新教材增加知识点,情境题,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必修2课本第74页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10.2024年5月8日是第31个“世界地贫日”,主题为“关注地贫,筛诊治并重”。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贫血。以下是某个患β-地中海贫血(基因用H/h表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Ⅱ4带有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β-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β-地中海贫血的概率为1/6
C.Ⅲ1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有效避免地中海贫血的产生和发展√
C
B.Ⅱ3基因型为1/3HH,2/3Hh,Ⅱ4表型正常且带有致病基因,基因型为Hh,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β-地中海贫血(hh)的概率2/3ⅹ1/4=1/6。
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没有病,Ⅱ2有病且为女性,故β-地中海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为H,患病基因为h,Ⅰ1和Ⅰ2基因型均为Hh,Ⅱ2基因型为hh, Ⅱ1和Ⅱ3基因型均为1/3HH,2/3Hh
A.据分析推断β-地中海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3(1/3HH,2/3Hh)和Ⅱ4(Hh),子代HH=1/3ⅹ1/2+2/3ⅹ1/4=1/3, Hh=1/3ⅹ1/2+2/3ⅹ1/2=1/2、hh=2/3ⅹ1/4=1/6,Ⅲ1表型正常,基因型为Hh=Hh/(HH+Hh)=1/2÷(1/2+1/3)= 3/5Hh,Ⅲ1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3/5。
考查学生遗传图谱分析
11.2023年4月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直到近代才逐渐进化成了杂食动物,喜欢吃竹子。野生大熊猫也时常捕食其它小动物,尤其是肥美的竹鼠。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大熊猫食性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大熊猫个体间形态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C.大熊猫与竹鼠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D.大熊猫长期食用竹子导致其牙齿咀嚼能力增强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大熊猫食性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必修2课本第69页
B.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变异,大熊猫个体间形态的差异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D.大熊猫牙齿咀嚼能力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期食用竹子使牙齿咀嚼能力强的大熊猫成为优势种群,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存活下来的概率更高,产生的后代逐渐增多,相反牙齿咀嚼能力较弱者逐渐被淘汰。
C.大熊猫与竹鼠因为捕食关系相互选择而产生了协同进化。
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比较基础
12.立足实验原理,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推进科学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教材实验原理或所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B.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
C
必修2课本第46页
必修2课本第89页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用相应的酶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
12.立足实验原理,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推进科学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教材实验原理或所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C.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时需在培养基中放置不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作为对照
C.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才是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C错误。
C
必修2课本第115页
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抗生素,实验时需在培养基的特定区域放置不含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片作为对照组。
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考查
13. 如下图为某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 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甲~庚表示细胞,①~④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会发生染色体复制和基因重组,过程②染色体数目减半
DNA、染色体复制
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必修2教材22页
解析:过程①卵原细胞进行DNA、染色体复制等变化为初级卵母细胞,过程②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完成减I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非同源染色体自由(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实现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过程②中前期和后期,故A错。
C
13. 如下图为某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 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甲~庚表示细胞,①~④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若丁细胞基因型为aXbXb, 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初级卵母细胞
C.若己细胞基因型为A, 则丁和戊细胞的基因型有可能均为 aXB
D.过程③和④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aXbXb
a
aaXbXb
解析:若丁为aXbXb,则说明Xb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应该是减II异常所致,故B错
解析:若己细胞基因型为A,则庚可能为AXbXb ,丙的基因型就为AAXbXb 乙的基因型就为aaXBXB ,乙分裂得到的丁和戊的基因型就均可为aXB ,故C正确
aXB aXB A AXbXb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I后期,也就是在过程②中,故D错
C
AaXBxb
14.将某动物细胞的核DNA 分子双链用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 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经过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32P含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50%
D
100%标记
50%标记
解析:DNA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复制后细胞中全部DNA都是一条链是32P,一条新链不含32P,所以细胞分裂一次后每个子细胞每个DNA都含32P,第二次复制后在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NA中,一个DNA分子含有一条32P链和一条不含32P新链,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不含32P,所以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比例可能是100%,也可能是50%,总比例就是75%(两种情况都发生)如下图所示
D
解析:若进行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DNA只复制一次,所有子细胞都含32P,故B错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一半染色体含有32P
D. 若进行减数分裂,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00%
解析:若是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中期,二次复制后在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NA,一个DNA分子含有一条32P链和一条不含32P新链,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不含32P,所以这时期所有染色体均含有32P,故C错
若进行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DNA只复制一次,所有子细胞都含32P,故D正确
B. 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 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解析:F1中金黄色:黄中带褐色≈3:1,且雄雌比例相同,遗传与性别无关,说明D/d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Dd×Dd。
F1中公鸡全部表现为有螺纹,而母鸡中有螺纹:无螺纹=1:1,B/b基因应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ZBZb×ZBW
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ZBZb×DdZBW
♂ZZ×
♀ ZW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三黄鸡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40条染色体 DNA 的碱基序列
B. 亲代的基因型是BbZDZd、BbZDW
15.三黄鸡(2n=78, 性别决定方式为ZW 型)因黄羽、黄喙、黄脚得名,是我国著名的土鸡之一。其鸡爪有无螺纹、鸡毛颜色金黄色与黄中带褐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B/b、D/d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和ZW同源区段的情况):
B
解析:依题意得,三黄鸡78条染色体,但进行基因组测序,需测定38条常染色体、1条Z染色体和1条W染色体共40条(38常+Z+W)染色体的DNA碱基序列即可,A正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F 中金黄色有螺纹公鸡的基因型有四种,其中纯合子占1/6
解析:结合B项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DdZBZb、DdZBW,则F1中金黄色有螺纹公鸡的基因型:DDZBZB:DDZBZb:DdZBZB:DdZBZb=1:1:2:2,可知基因型4种,其中纯合子DDZBZB占 1/6,C正确
解析:在F1有无螺纹这对相对性状中,基因型有ZBZB、ZBZb、ZBW、ZbW,该群体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表现类型,因此无法根据鸡爪有无螺纹来判断性别,D正确
P: DdZBZb × DdZBW
F1金黄色有螺纹公鸡:
(1DD :2Dd) ×(ZBZB :ZBZb)
B
D.F 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不能根据鸡爪有无螺纹来判断性别
16. 植物三体(2n+1)是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非整倍体材料,常用于基因定位。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某黄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ee),为进行 E/e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人员用该突变株作父本,分别与不同的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和7号染色体三体)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再选择F1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2,部分研究结果如下(不考虑致死情况):
杂交一:突变株(3)×3-三体(9)→F ,F1中三体×黄叶→F2黄叶(21),绿叶(110)
杂交二:突变株(3)×7-三体(9)→F ,F1中三体×黄叶→F2黄叶(115),绿叶(120)
解析: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杂交一的F 黄:绿≈1:5,杂交二F 黄:绿≈1:1,推知E/e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杂交一的F 中三体基因型为EEe(配子类型EE:Ee:E:e=1:2:2:1), EEe×ee→EEe:Eee:Ee:ee=1:2:2:1杂交二的F 中三体基因型为Ee,Ee×ee→Ee:ee=1:1 故A正确
解析:由题干信息“三体细胞 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可知,三体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含有三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多一条染色体),有一半配子含有正常染色体数目,故F1中出现三体的概率为1/2,B正确
C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突变株基因e 位于3号染色体上
B.F 中出现三体的概率为1/2
1:5
1:1
突破口基因型为EEe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本题难度大,特别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16. 植物三体(2n+1)是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非整倍体材料,常用于基因定位。三体细胞 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某黄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ee),为进行 E/e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人员用该突变株作父本,分别与不同的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和7号染色体三体)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再选择F 中的三体与黄叶植株杂交得F , 部分研究结果如下(不考虑致死情况):
杂交一:突变株(3)×3-三体(9)→F ,F 中三体×黄叶→F 黄叶(21),绿叶(110) 1:5
杂交二:突变株(3)×7-三体(9)→F ,F 中三体×黄叶→F 黄叶(115),绿叶(120) 1: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F1中的3-三体减数分裂能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比例为1:1
D. 三体绿叶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EEE 或EE
解析:F1中的3-三体(EEe)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EE:Ee:E:e=1:2:2:1),故C错
解析:若是3号染色体三体,则三体绿叶纯和植株基因型为EEE,若是其他染色体三体,则三体绿叶纯合植株基因型为EE
C
17.(10分)中华按蚊分布广泛,是疟疾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通常采用化学灭蚊剂防治。研究人员以安徽和云南两地中华按蚊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药性机理。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安徽和云南两地的中华按蚊种群间通常因地域差异而存在 ,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2)研究人员对实验室培养的敏感型种群施以0.05%溴氰菊酯,按蚊死亡率为100%。对采集自安徽的野外按蚊种群进行同样的处理,死亡率为32.1%。
①对溴氰菊酯的靶标基因kdr 进行DNA比对,发现安徽野外按蚊种群中有kdr野生型
(L型)和F型、C型两种突变型,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_的特点。
必修2 P123
种群
地理隔离
不定向性(多方向性)
必修2 P116
必修2 83
【解析】由题可知,野外按蚊种群的kdr基因突变能产生两种突变型(F型、C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②对种群中130只按蚊的kdr基因组成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该按蚊种群中突变基因的频率为 (用分数表示)。
(3)同时对采集自云南的野外按蚊种群用0.05%溴氰菊酯测试其抗性,其死亡率为25%,检测发现种群中kdr基因均为L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两地按蚊种群抗性个体中灭蚊剂代谢解毒酶的活性均高于敏感型。据此推测,云南按蚊种群通过提高代谢解毒能力来抵抗灭蚊剂,而安徽按蚊种群通过提高代谢解毒能力及 来抵抗灭蚊剂。
【解析】根据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可推知,突变基因的频率 = 突变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每个个体有两个等位基因,因此130只按蚊的等位基因总数为260,其中突变基因为F、C,共有:8+1+9×2+31×2+81×2=251。故相关突变基因的频率为251/260。
【解析】汇总题目中分散的信息:对敏感型种群施以0.05%溴氰菊酯,死亡率为100%;对安徽野外按蚊种群进行同样处理,死亡率为32.1%;对云南野外按蚊种群进行同样处理,死亡率为25%。进一步研究发现,两地按蚊种群抗性个体中灭蚊剂代谢解毒酶的活性均高于敏感型。对比云南按蚊和安徽按蚊种群,云南按蚊种群中kdr基因均为L型,而安徽按蚊种群中有kdr野生型(L型)和F型、C型两种突变型,可以推测安徽按蚊的突变基因对其抵抗灭蚊剂起了一定作用。
利用靶标基因(kdr)的突变
251
260
L:野生型
F、C:突变型
(4)请结合研究结果及生活经验,对灭蚊工作提出一个合理建议: 。
(或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或采用一些物理措施如悬挂灭蚊灯等)
定期更换灭蚊剂
【解析】根据题干“中华按蚊通常采用化学灭蚊剂防治”,而且本题主要研究安徽按蚊和云南按蚊的抗药性机理,因此结合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对溴氰菊酯的靶标基因kdr的突变会提高按蚊抵抗灭蚊剂的能力,因此定期更换灭蚊剂可有效提高灭蚊效果。
当然,结合生活经验,可采用挂灭蚊灯、使用电蚊拍等物理措施,或在水池饲养食蚊鱼(捕食蚊子幼虫)、保护蚊子天敌(壁虎、青蛙)等生物防治措施。
(1)完成①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原因
是 。由图可知,若通过正常mRNA逆转录得到DNA分子,该DNA分子中 (填“含有”或“不含有”)非编码序列。
18.(12分)真核细胞的基因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组成,其编码区是断裂的,一个断裂的编码区含有若干段编码序列,这些可以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两个外显子之间被一段不编码的间隔序列隔开,这些间隔序列称为内含子。RNA剪接是指从DNA转录出的RNA前体中除去内含子编码序列,并将外显子编码序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成熟mRNA分子的过程,剪接异常的RNA会被检测出并分解。如图是细胞对剪接异常mRNA进行纠错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不含有
RNA聚合酶本身具有解旋作用
必修2 P65
【解析】①过程是转录,根据教材内容可知,转录时,RNA聚合酶能使DNA双链解开,因此转录不需要解旋酶。正常RNA中除去了内含子编码序列(非编码序列),因此以正常RNA为模版逆转录出来的DNA分子也不含非编码序列。
转录
剪接
翻译
(2)图中过程③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填“3'端→5'端”或“5'端→3'端”)。 一个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
是 。这些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 (填“相同”或“不同”)。
5'端→3'端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或可以提高翻译速率)
【解析】图中靠近3'端的核糖体中延伸出的mRNA链最长,可知其是最先跟随核糖体移动而合成的,因此核糖体是从5'端→3'端移动的。一个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提高了翻译的速率。由于这些核糖体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所以翻译出的多肽链是相同的。
相同
必修2 P69
转录
剪接
翻译
(3)假设异常mRNA被细胞检测出来,在过程④中,异常mRNA分子中 (化学键)发生断裂被分解成核苷酸。假设异常mRNA没有被细胞检测出来,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酸二酯键
异常mRNA可能翻译合成异常的蛋白质(或不能合成蛋白质)
【解析】若异常mRNA没有被细胞检测出来,那么以这个异常mRNA 为模版就会翻译出异常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密码子的异常而完全不能合成蛋白质。
【解析】RNA是以核苷酸为单体,通过磷酸二酯键(左图○)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因此异常mRNA分子被分解成核苷酸是因为发生了mRNA分子的断裂。
转录
剪接
翻译
5'端
3'端
19.(14分)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家不断通过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
他们没有用14C和180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原因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由于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都含有C和O,标记后无法区分
解析: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由于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均含有C、H、O、N,标记后两者无法区分,故实验中,没有用14C和180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识记性知识点:必修2第44页
②用32P标记的组中,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 ,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到细菌细胞中。
沉淀物(底部)
DNA
解析:②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而用32P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底部)中。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必修2第45页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生理盐水
(2)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还是RNA, 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 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为A、B、C、D。
②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答案:B处加入的是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DNA酶
解析:②根据酶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NA酶可以催化DNA水解,最终提取物中没有DNA;RNA酶可以催化RNA的水解,最终提取中没有RNA。B组加入的是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DNA酶。
A、B相互对照组
C为对照组
D为空白对照组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Ⅱ.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 组发病, 正常生长,则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若 组发病, 组正常生长,则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A、C
B、D
B、C
A、D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B处加入的是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DNA酶。
①若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则B组中加入DNA酶,DNA被水解,而A、C组DNA完好,因此A、C组发病,B、D组未发病。
②若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则A组中加入RNA酶,RNA被水解,而B、C组RNA完好,因此B、C组发病,A、D组未发病。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生理盐水
D为空白对照组
A、B相互对照组
C为对照组
20 .(12分)辣椒(2n=24)是雌雄同株同花的植物,因果实颜色多彩,辣味层次丰富,是 餐桌上的调味配色佳品。某品种辣椒的成熟果皮颜色主要有紫色、绿色、乳白色,果柄生长方向有朝天、下垂之分。为研究上述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相关基因均为细胞核遗传),科研人员选用P -P4 纯合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杂交亲本 F F 自交得到的F 表型及数量比
实验1 P1果柄下垂×P 果柄朝天 果柄下垂 果柄下垂:果柄朝天=84:27
实验2 P 绿果皮×P 紫果皮 绿果皮 绿果皮:乳白果皮:紫果皮=83:21:7
3:1
12:3:1
(1)辣椒的果柄生长方向方面,显性性状为 。F 中果柄下垂的辣椒中杂合子占 。
(2)辣椒的果皮颜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依据是 。
解析:从实验1F1自交F2中果柄下垂:果柄朝天=84:27,比例约为3:1,可以推测果柄下垂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F1基因型是Aa,F2中AA:Aa:aa=1:2:1,果柄下垂的辣椒中杂合子占2/3。
(果柄)下垂
2/3
解析:实验二的F2中绿果皮:乳白果皮:紫果皮=83:21:7,比例约为12:3:1,为9:3:3:1的变式,符合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情况,所以辣椒果皮颜色受到到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两
F2中绿果皮:乳白果皮:紫果皮≈12:3:1(是9:3:3:1的变式),
符合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情况。
必修2第12页
(3)请从上述实验材料中选择适合个体,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验证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要求:不能与原杂交实验相同。
杂交方案:
预期结果:
(4)研究人员在辣椒育种过程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系植株。请推测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的价值:
F1(绿果皮)与紫果皮杂交,统计后代果皮颜色的表型及比例
绿果皮:乳白果皮:紫果皮=2:1:1
解析:(3)可以选择测交实验验证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选择F1(绿果皮)与紫果皮杂交,统计后代果皮颜色的表型及比例,用Bb和Cc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F1(绿果皮)是BbCc,紫果皮为bbcc,子代BbCc:bbCc:Bbcc:bbcc=1:1:1:1,由于F1自交子代绿果皮:乳白果皮:紫果皮=12:3:1,所以测交子代的比例为绿果皮:乳白果皮:紫果皮=2:1:1。
避免了繁重的去雄工作
解析:雄性不育系产生的花粉不育,只能作为母本,在杂交育种中不用去雄,避免了繁重的去雄工作。
21.(12分)鸽子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根据用途常分为肉鸽和信鸽。
(1)肉鸽养殖是梅州兴宁的特色养殖产业之一。某养殖基地有两个纯合肉鸽品系:生产性能优秀(常染色体上的G基因控制)的品系甲,繁殖性能优秀(常染色体上的R基因控制)的品系乙。利用品系甲和品系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最快 代可出现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兼优的肉鸽品系。但是该代肉鸽不能留作种鸽,只能作为商品鸽生产出售,原因是
F1是杂合子,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保持兼优性状。
【解析】由题可知,纯合的品系甲的基因型为GGrr,纯合的品系乙的基因型为ggRR,P:GGrr×ggRR→F1:GgRr(既有优秀的生产性能,又有优秀的繁殖性能),即最快F1(第二代)可出现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兼优的肉鸽品系;按照遗传学原理,只有纯合基因型才可以稳定遗传,F1是杂合子,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因此不能留作鸽种。
F1(第二代)
21.(12分)鸽子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根据用途常分为肉鸽和信鸽。
(2)羽色是信鸽的一种重要性状,B决定白色、b决定灰色。某鸽友家有一对优质的信鸽:白羽雌鸽、灰羽雄鸽,以下是他做的杂交实验结果(不考虑Z、W同源区段的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离
【解析】由题图可知,亲代白羽雌鸽与灰羽雄鸽杂交后代雄鸽全部为白羽,雌鸽全部为灰羽,羽色的遗传与性别连锁,且与Z染色体的遗传相似,因此可判断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第一空答案可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ZW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ZW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据图可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其遗传过程遵循 定律。
Z
ZbW
ZBW
ZbZb
ZBZb
21.(12分)鸽子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根据用途常分为肉鸽和信鸽。
(2)羽色是信鸽的一种重要性状,B决定白色、b决定灰色。某鸽友家有一对优质的信鸽:白羽雌鸽、灰羽雄鸽,以下是他做的杂交实验结果(不考虑Z、W同源区段的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ZBW、ZbZb (顺序可换)
【解析】由题图可知,白羽雌鸽与灰羽雄鸽杂交,后代白羽:灰羽=1:1,且雄鸽全部为白羽,雌鸽全部为灰羽,则这对优质信鸽的基因型分别为ZBW、ZbZb。
②这对优质信鸽的基因型为 。
ZbW
ZBW
ZbZb
ZBZb
21.(12分)鸽子是ZW型性别决定生物,根据用途常分为肉鸽和信鸽。
(2)羽色是信鸽的一种重要性状,B决定白色、b决定灰色。某鸽友家有一对优质的信鸽:白羽雌鸽、灰羽雄鸽,以下是他做的杂交实验结果(不考虑Z、W同源区段的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所谓回交,就是在两个亲本杂交后,让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即(A×B)×A,称回交。当某一优良品种或品系综合性状优异,但尚缺少一两个特定有利性状,而另一材料恰好具备这一两个性状时,常用回交育种把后者特定有利性状导入前者,使它更加完善。由题图可知,亲本白羽雌鸽(ZBW)的ZB、W染色体分别遗传给了F1的白羽雄鸽(ZBZb)和灰羽雌鸽(ZbW),想要获得复刻白羽雌鸽所有性染色体,保住优秀基因,就可以用F1的白羽雄鸽(ZBZb)与亲本白羽雌鸽(ZBW)回交获得。
③信鸽的许多优秀种质基因均位于性染色体上。亲本白羽雌鸽飞行性能比灰羽雄鸽更优秀,但年龄已大,需要提纯保种(复刻白羽雌鸽所有性染色体,保住优秀基因)。鸽友的做法如下:将F1中的 与亲本中 回交,子代便可获得“复刻板”白羽雌鸽。
白羽雄鸽(ZBZb)
白羽雌鸽(ZBW)
ZbW
ZBW
ZbZb
ZBZb